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戰先鋒:全球驅逐艦50
- 作者:軍情視點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月1日
- 頁數:182 頁
- 開本:16 開
- ISBN: 9787122186393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海戰先鋒:全球驅逐艦50》編輯推薦:每種驅逐艦都配有大量精美的圖片,包括整體展示圖、局部圖和三視圖等;對每種驅逐艦的誕生歷史、性能數據、主體結構、電子設備、艦載武器、重大事件等都有詳細介紹。書中用星級的形式對所選驅逐艦的主要性能進行對比分析(最高為五星級),並根據其影響進行簡要排名。
《海戰先鋒:全球驅逐艦50》適合軍事愛好者閱讀並收藏,對廣大喜歡軍事的青少年亦有裨益。
圖書目錄
NO.1 美國“阿利 伯克”級驅逐艦
NO.2 英國“勇敢”級驅逐艦
NO.3 前蘇聯/俄羅斯“無畏Ⅱ”級驅逐艦
NO.4 韓國“世宗大王”級驅逐艦
NO.5 法意“地平線”級驅逐艦
NO.6 前蘇聯/俄羅斯“無畏”級驅逐艦
NO.7 英國“郡”級驅逐艦
NO.8 前蘇聯/俄羅斯“現代”級驅逐艦
NO.9 美國“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
NO.10 美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
NO.11 日本“愛宕”級驅逐艦
NO.12 日本“金剛”級驅逐艦
NO.13 日本“秋月”級驅逐艦
NO.14 印度“加爾各答”級驅逐艦
NO.15 美國“基德”級驅逐艦
NO.16 法國“卡薩爾”級驅逐艦
NO.17 英國“謝菲爾德”級驅逐艦
NO.18 法國“喬治 萊格”級驅逐艦
NO.19 美國“查爾斯 F 亞當斯”級驅逐艦
NO.20 前蘇聯/俄羅斯“卡辛”級驅逐艦
NO.21 日本“高波”級驅逐艦
NO.22 韓國“廣開土大王”級驅逐艦
NO.23 日本“村雨”級驅逐艦
NO.24 英國“戰鬥”級驅逐艦
NO.25 美國“弗萊徹”級驅逐艦
NO.26 英國“部族”級驅逐艦
NO.27 美國“波特”級驅逐艦
NO.28 日本“陽炎”級驅逐艦
NO.29 法國“空想”級驅逐艦
NO.30 美國“維克斯”級驅逐艦
NO.31 韓國“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
NO.32 日本“旗風”級驅逐艦
NO.33 日本“朝霧”級驅逐艦
NO.34 前蘇聯“克魯普尼”級驅逐艦
NO.35 前蘇聯“科特林”級驅逐艦
NO.36 英國“果敢”級驅逐艦
NO.37 前蘇聯“基爾丁”級驅逐艦
NO.38 美國“福雷斯特 謝爾曼”級驅逐艦
NO.39 美國“本森”級驅逐艦
NO.40 美國“馬漢”級驅逐艦
NO.41 美國“格里德利”級驅逐艦
NO.42 美國“艾倫 薩姆納”級驅逐艦
NO.43 美國“基林”級驅逐艦
NO.44 美國“法拉格特”級驅逐艦
NO.45 美國“孔茨”級驅逐艦
NO.46 美國“米切爾”級驅逐艦
NO.47 英國V/W級驅逐艦
NO.48 美國“克萊姆森”級驅逐艦
NO.49 美國“班布里奇”級驅逐艦
NO.50 美國“桑普森”級驅逐艦
參考文獻
序言
驅逐艦自19世紀90年代誕生以來至今已有120年的歷史,是海軍重要的艦種之一。1892年8月8日,英國第一次在官方通訊中出現了“魚雷艇驅逐艦”這一用語,這標誌著驅逐艦歷史的開始。正如其名,驅逐艦最初是為了執行單一任務而建造的,它事實上就是一種特製的魚雷艇,能以和普通魚雷艇相同或更快的速度進行追逐,並用火炮擊沉對手。通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驅逐艦取代了魚雷艇而成為一種海上魚雷攻擊的主力,從存在意義上“驅逐”了魚雷艇。
在隨後的漫長歲月里,因應科學技術和作戰形式的變化,驅逐艦逐漸從過去一個力量單薄的小型艦艇,演變為一種具有強大綜合作戰能力的中型水面艦艇。除了名稱留下的一點痕跡之外,驅逐艦已經失去了它原來短小靈活的特點。現代驅逐艦的排水量在2000~12000噸之間,並且還在逐步向大型化、模組化發展,航速通常在28~38節左右。
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多種武器,既能在海軍艦艇編隊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承擔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衛任務,還可在登入、抗登入作戰中擔任支援兵力,以及擔任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和海上救援等任務。它是海軍艦隊中突擊力較強的中型軍艦之一,主要職責包括攻擊潛艇和水面艦船,艦隊防空,以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布雷、襲擊岸上目標等,廣泛的作戰職能使得驅逐艦成為現代海軍艦艇中用途最廣、數量最多的艦艇。
本書精心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問世的50種經典驅逐艦,對其誕生歷史、性能數據、主體結構、電子設備、艦載武器、重大事件等都進行了詳細介紹。另外,每種驅逐艦都有客觀、公正的影響力指數評比,標準包括作戰性能、技術創新、參戰次數和服役時長等。
本書的相關數據資料來源於美國國家檔案館、美國國防後勤局等已公開的軍事文檔,以及《簡氏防務周刊》、《軍事技術》雜誌等國外知名軍事媒體的相關資料,關於驅逐艦的相關參數還參考了製造商官方網站的公開數據。我們將其中有關這些驅逐艦的來歷、發展和參數等內容客觀地記錄下來,讓讀者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它們。
參加本書編寫的有丁念陽、黎勇、王安紅、鄒鮮、李慶、王楷、黃萍、藍兵、吳璐、陽曉瑜、余湊巧、余快、任梅、樊凡。在編寫的過程中,我們在內容上進行了去偽存真的辨別,讓內容更加符合客觀事實,同時全書內容經過多位軍事專家嚴格的篩選和審校,力求儘可能準確與客觀,便於讀者閱讀參考。
編者
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