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海海洋環境受到破壞,水質狀況日益下降,生物資源大面積減少,而出現的類似陸地上荒漠化的狀態。
中文名稱 | 海底荒漠化 |
英文名稱 | sea bottom desertification |
定 義 | 相應陸地荒漠化,海洋嚴重污染和過度捕撈所造成的部分海底地區生物絕跡現象。 |
套用學科 | 地理學(一級學科),海洋地理學(二級學科)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底荒漠化
- 外文名:submarine desertification
原因,治理方法,治理實例,
原因
1. 過度捕撈導致漁業資源嚴重衰退;
2. 圍墾造田破壞了原有的海岸地貌;
3. 陸源污染導致海域水質下降;
4. 缺乏科學管理,認為過度密集養殖。
治理方法
1. 發展人工魚礁,增殖大型海藻;
2. 嚴禁破壞海岸帶,努力維護好海岸帶的原始面貌;
3. 杜絕近海污染,保護海洋環境。
治理實例
一、2001年7月10日,我國首次大規模投放人工魚礁在珠海東澳島海域開始行動。只見100噸級起重船伸長吊臂,在衛星定位系統的指示下,將重達9噸的一塊塊箱型帶孔的人工魚礁從方駁船上緩緩吊起,輕輕沉入海底。人工魚礁是人為在水中設定構造物,為魚類等水生生物棲息、生長、繁育提供必要、安全的場所,達到保護增殖漁業資源的目的。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李珠江介紹說:“海底荒漠化使廣東沿海海域的漁業資源出現衰退現象,漁業資源的平均密度只有80年代的八分之一,著名的萬山、甲子等六大漁汛已基本消失,一些海域甚至出現無魚可捕的情況。廣東省的海洋捕撈魚船近50%虧損,許多魚船出海次數越多,虧損就越嚴重。人工魚礁投放行動,將使廣東近海海域的海底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為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條有效的途徑”。
二、2015年5月5日報導,韓國計畫建造面積大於首爾汝矣島十倍的“海底樹林”,以防止海底荒漠化。汝矣島是位於韓國首爾漢江上的一個小島,面積為840公頃。該計畫是為了防止海下10至20米海底石灰藻類造成的海藻類生物消失,繼而造成魚類和貝類死亡,最終導致海底荒漠化。韓國水產資源方面有關專家說,“海底樹林成為了魚苗安全生長的避難所,可以促進海洋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三、2015年5月13日報導,從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獲悉,為改善海洋生態、治理海底荒漠化,山東省大力實施人工魚礁建設,目前已建設人工魚礁150餘處。部分魚礁區下竿就上魚,海底荒漠化得到有效治理。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有關人士介紹說,自2005年以來,山東省積極支持人工魚礁建設,大力發展海洋牧場。截至2011年底,列入省級以上扶持項目51個,累計已投資7.7億元,其中財政扶持2.15億元。全省共建設人工魚礁150餘處,礁體達800萬空方,用海面積1.3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