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是地球系統中海洋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最為活躍的界面,也是地球物質循環、能量傳輸的重要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底科學
- 外文名:Submarine Geosciences
- 研究對象:海底及其與水圈、生物圈界面
- 基本任務:揭示海底的基本特徵、變化規律等
海底是地球系統中海洋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最為活躍的界面,也是地球物質循環、能量傳輸的重要場所。
海底是地球系統中海洋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最為活躍的界面,也是地球物質循環、能量傳輸的重要場所。...
國家海洋局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科研隊伍 編輯 國家海洋局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 [1] 成立於1997年,是國家海洋局首批設立的重點實驗室之一。...
該實驗室是國家海洋局首批設立的開放實驗室之一,實驗室主任為金翔龍院士。其研究方向:大洋(國際海底)和邊緣海(大陸架—專屬經濟區)的海底資源及海底基礎環境。探索...
2017年2月25日,在上海科普大講壇上,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汪品先,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崔維成,同濟大學教授周懷陽等科學家,向數百名聽眾講述了中國深海科研的進展。...
《海底科學戰略研討會論文集》是2005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玉龍。1...... 《海底科學戰略研討會論文集》是2005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玉龍。 [...
有一種觀點認為,“海底人”既能在“空氣的海洋”里生存,又能在“海洋的空氣”里生存,是史前人類的另一分支。另一種觀點認為,“海底人”不是人類的另一分支,...
水下生活,顧名思義就是能夠在水下進行正常生活;就如人們現在在陸地上生活,換到了水下的環境而已。相信通過後面的科學技術,以及陸地面積的大量減少,使得人類能夠在...
《中國海底科學研究進展——慶賀金翔龍院士八十華誕》是2013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光鼎、秦蘊珊、李家彪。...
海底觀測是指《海底觀測:科學與技術的結合》,是從科學與技術的結合方向,開展原位、實時觀測技術的發展,年資料收集與匯總基礎上的集體成果。...
《海底觀測科學與技術的結合》是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
《海洋科學導論》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和教育部理科地理學“九五”規劃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