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界面過程的地震海洋學研究

海底界面過程的地震海洋學研究

《海底界面過程的地震海洋學研究》是依託同濟大學,由宋海斌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底界面過程的地震海洋學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宋海斌
  • 依託單位:同濟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海底是水圈與岩石圈相互作用的重要邊界,海底過程是地球表層系統科學的研究前沿,其中海底地形地貌、深海物理過程與沉積過程三者關係的研究尤為重要。項目擬分析總結近海底海水層反射模式,建立海水層地震相分類識別方法,並編制南海近海底海水層典型反射地震相圖集。建立霧狀層的識別方法,分析南海霧狀層的形態與空間分布特徵,探討其物理成因。對巨型沙丘、海山、峽谷、陸架坡折等特殊地形地貌區地震海洋學資料進行定性與定量解釋,進行小尺度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數值模擬,揭示地形地貌與海水多尺度運動、沉積過程的密切關係。本項研究不僅為深化海底界面過程的認識提供新的手段,同時拓展了地震海洋學的套用空間,對深海沉積學、中小尺度海洋動力學等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結題摘要

本項目擬研究內容包括:(1)近海底海水層的地震相分析;(2)霧狀層的地震海洋學研究;(3)特殊地形地貌區地震海洋學資料研究。在近海底海水層的地震相分析方面,完成海底邊界層異常反射地震特徵分析與地震相研究、海底冷泉的地震海洋學初探等研究。在霧狀層的地震海洋學研究方面,完成南海北部霧狀層分布和特徵的地震海洋學研究。在特殊地形地貌區地震海洋學資料研究方面,完成南海西南部深水水道的多波束地形與多道反射地震研究、南海北部東沙海域巨型水下沙丘的分布及特徵、南海東北部內孤立波極性反轉過程的發生區域、南海北部中建南盆地沖溝和巨型麻坑的特徵及形成機制、南海東沙海域網狀沙丘的發現及其成因探討、基於流體動力學數值模擬的海水層反射地震研究、南海東北部地震海洋學聯合調查與反演、南海東北部內孤立波振幅分布與垂向結構、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附近內孤立波的地球物理特徵等研究。本項目的研究目標:揭示海水多尺度運動與地形地貌的關係、沉積過程與地形地貌的關係,探討中小尺度過程(渦旋、內波和混合)對海洋地質過程的影響,從而深化海底界面過程的認識。並計畫撰寫SCI期刊論文6篇。項目組按計畫開展了相關研究,發表論文13篇,其中SCI期刊論文12篇,超額完成了項目計畫任務。其中南海東沙海域內孤立波-霧狀層-沙丘研究成為海底界面過程研究的範例,獲得了突破性進展,發表了Deep Sea Research Part I封面論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