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沉積物

海底沉積物

海洋在地球上已存在40億年了。在這漫長的地質年代里,由陸地河流和大氣輸入海洋的物質以及人類活動中落入海底的東西,包括軟泥沙、灰塵、動植物的遺骸宇宙塵埃等,年積月累、日久天長,已經多得無法計算了。科學上把這些東西統稱為海底沉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底沉積物
  • 外文名:submarine sediment
  • 來源:陸緣物質、生物物質等
  • 影響因素:深度、氣候等
  • 包括:軟泥沙動植物的遺骸宇宙塵埃
來源,影響因素,深度,氣候,地形及組成,海盆隔開,歷史,

來源

1.陸緣物質;
2.生物物質;
3.火山物質;
4.被溶濾的海底岩石(海水沿岩石裂隙下滲並被加溫→熱水溶解-淋濾途經的物質→溶濾物質被折返上升,以熱泉的方式溢出海底);
5.宇宙物質;

影響因素

深度

深度不同,海水物理性質、化學成分(鹽與CO2)、生物狀況就不同,必然影響沉積物性質和分布。CaCO3在鹼性溶液中沉澱,酸性溶液中溶解;CO2含量影響著海水的酸鹼度並控制著CaCO3的沉澱。深度加大,陸緣碎屑物必減小、粒度則由粗而細。

氣候

1.溫暖時,陸上有較多的Fe Mn Al可流入海洋,CaCO3易沉澱形成石灰岩;代表生物為珊瑚(生長溫度20度左右)。
2.寒冷時,有冰川沉積物形成;代表化石為硅藻(寒冷海水中生活)。

地形及組成

(1)海岸平坦則沉積物來源少(長江以北平原型海岸,如蘇北與青島)。
(2)海岸起伏則沉積物來源多(長江以南山地型海岸,如廈門鼓浪嶼)。
(3)陸地物源物質:蘇北第四系形成泥灘;青島花崗岩則形成沙灘。

海盆隔開

(1)如果隔開部分淡水注入量>海水蒸發量,則淡化,如西湖。
(2)如果隔開部分淡水注入量<海水蒸發量,則鹹化。如約旦西部地中海紅海之間的死海

歷史

1995年5月5日,新華社報導,我國科學家在塔里木盆地發現巨大的海相生油田。塔里木盆地處祖國大西北內陸,面積56萬平方公里,差不多有4個山東省那么大。科學家考證,在l億多年以前,那兒曾是波濤洶湧的海洋。後來,由於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將它推俯擠壓和抬高,由海洋變為陸地,最後變成一片沙漠。當年在塔里木海洋中,生長茂密的生物群和掩埋在海底的大量沉積物中的有機質,在高壓高溫和特殊的地層環境中,變成了今天發現的大油田。石油深藏在地下5000米的地方,這5000米的地層,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海底的沉積物,現在也變成了岩石或化石 在地中海南岸,有個叫突尼西亞的地方,它附近的馬迪亞海區水下40米處,人們發現有許多埋在淤泥中的大理石柱,據歷史學家考證是2000年前的文物。這一發現公布之後,引起奧地利考古學家的興趣,即刻組織潛水員前往現場考察。他們在那裡,發現了一些古代的拱橋和少有的大型建築。經過進一步研究,認為這是古代的一座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