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淵幽靈

深淵幽靈

《深淵幽靈》是由JamesCameron執導的紀實短片。詹姆斯·卡梅隆、比爾·帕克斯頓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揭開鐵達尼號的面紗,重新潛入大西洋,回到那艘史上最有名的沉船上,帶領觀眾更身臨其境地展開這場旅程。

基本介紹

  •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 編劇:詹姆斯·卡梅隆
  • 主演:詹姆斯·卡梅隆,比爾·帕克斯頓,Lewis Abernathy
  • 出品公司迪斯尼影業
  • 發行公司:Buena Vista Home Video (BVHV)
  • 中文名:深淵幽靈
  • 外文名:Ghosts of the Abyss
  • 出品時間:2003
  • 製片地區美國
  • 類型:短片
  • 片長:59 min ,90分鐘(DVD版本);
  • 上映時間:2003年3月31日(美國)
  • 級別:PG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演職員表,故事簡介,演員表,職員表,幕後製作,拍攝背景,影片看點,影片製作,技術裝備,拍攝探險,借IMAX現身,製作班底,影片寓意,相關資料,

演職員表

製作人
John Bruno....producer
Chuck Comisky....producer
Haley Jackson
Ed W. Marsh
Giedra Rackauskas....executive producer
Janace Tashjian....producer
Andrew Wight....line producer
Chris Steenolsen....consulting producer
Andrew Wight....producer
原創音樂
Joel McNeely
Lisa Torban
攝影
Vince Pace....(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輯
David C. Cook
Ed W. Marsh
選角導演
Tina Kerr
藝術指導
馬丁·萊英Martin Laing
美術設計
Leonard Barrit
Javier Nava
視覺特效
Chuck Comisky
Adam Howard....Technicolor/Complete Post
Adalberto Al Lopez....Creative Logik Universe
Kenneth Jones....CIS Hollywood (uncredited)
副導演/助理導演
Jose Jimenez....assistant director
Kristie Sills....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故事簡介

金像獎大導演JamesCameron繼1997年執導《鐵達尼號》(Titanic)大放異彩之後,引起他對鐵達尼號更進一步想去揭露面紗的興趣,因此決定再度執導這部探索鐵達尼號的紀錄片。JamesCameron在2001年帶著本片拍攝人員,重新潛入大西洋,回到那艘史上最有名的沉船上,運用特別研發的許多拍攝技術,完成了本片辛苦的拍攝作業,之後再配合電腦技術,完成了本片的後制,其中更運用許多當初拍攝《鐵達尼號》電影時的場景,恢復這艘船當年的風采,更將本片拍成一部3D立體電影,,JamesCameron擔任本片製片及導演,他過去曾導過《異形》、《魔鬼終結者》…等著名電影,1997年的《鐵達尼號》更是他從影生涯的高峰,該片共拿下該屆奧斯卡金像獎11座獎項,包括最佳影片以及他執導拿下的最佳導演。在《鐵達尼號》該片當中,扮演探索鐵達尼號之謎探險家的演員是BillPaxton,而如今在《深淵幽靈》這部紀錄片當中,BillPaxton真的由假變真了!他在本片中擔任引述者,並親身參與這場冒險。BillPaxton曾經參與主演的迪士尼電影還包括有《巨猩喬揚》。本片是由JoelMcNeely擔任配樂,電影原聲帶則由Hollywood唱片發行。《深淵幽靈》在美國是安排於IMAX以及一些有特殊設備的立體電影院上映。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深淵幽靈詹姆斯·卡梅隆----
Himself比爾·帕克斯頓----
HimselfLewis Abernathy----
參考資料

職員表

製作人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配樂剪輯選角導演藝術指導美術設計視覺特效
詹姆斯·卡梅隆 John Bruno Chuck Comisky Haley Jackson Ed W. Marsh Giedra Rackauskas Janace Tashjian Andrew Wight Chris Steenolsen. Andrew Wight詹姆斯·卡梅隆Jose Jimenez Kristie Sills詹姆斯·卡梅隆Vince Pace D.J. RollerJoel McNeely Lisa TorbanEd W. Marsh David C. Cook Sven Pape John RefouaTina Kerr馬丁·萊英Leonard Barrit Javier NavaChuck Comisky Adam Howard Adalberto Al Lopez. Kenneth Jones

幕後製作

拍攝背景

金像獎大導演,JamesCameron,繼1997年執導《?>鐵達尼號》(Titanic)大放異彩之後,引起他對鐵達尼號更進一步想去揭露面紗的興趣,因此決定再度執導這部探索鐵達尼號的紀錄片。JamesCameron 在2001年帶著本片拍攝人員,重新潛入大西洋,回到那艘史上最有名的沉船上,運用特別研發的許多拍攝技術,完成了本片辛苦的拍攝作業,之後再配合計算機技術,完成了本片的後制,其中更運用許多當初拍攝《鐵達尼號》電影時的場景,回復這艘船當年的風采,更將本片拍成一部3D立體電影,帶領觀眾更身歷其境地展開這場旅程。
說起電影《泰坦尼克》,恐怕無人不知。這部1997年拍攝的講述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沉船的電影,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它是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電影,高達6億美元,足足比第二名《星球大戰》高出了1.5億。多年之後,“泰坦尼克”迷們現在又有了一個大飽眼福的機會:《泰坦尼克》的“續集”4月11日就要在美上映。
這裡的“續集”之所以打了引號,是因為這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續集。導演卡梅隆(James Cameron)這次壓根沒打算將羅斯和傑克的愛情故事再繼續講下去,而是雄心勃勃地準備當一回導遊,帶領觀眾親臨其境地參觀這艘沉船,看看她在幾千米下的海底到底是什麼樣子,並用3D虛擬現實技術,完全再現在幽暗的海底漫步於沉船中的感覺。所以,這其實是一部長約45分鐘的記錄片,名為《深淵幽靈》(Ghosts of the Abyss)。

影片看點

這部記錄片號稱是“有史以來最壯觀的記錄片”,卡梅隆一人就包了編劇、導演、製片三項職務,光因為這一點,這部記錄片就不容錯過。要知道卡梅隆出手的片子是從來不會讓人失望的,在他名下,是一部部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像《終結者》(1984)、《異形》(1986)、《真實的謊言》(1991)和大名鼎鼎的《泰坦尼克》(1997)。卡梅隆感興趣的其實並不是電影中的故事情節,而是在科學和技術手段上的問題,他本人拿到的大學學位就是物理學的。這次要投身海底,告訴世人近乎一個世紀前沉沒的巨輪現在是什麼樣子,海底又是怎樣的情景,無疑在技術上有巨大的難度,具體到燈光該如何解決、怎么將鏡頭深入到船體的內部等等。但這些困難之處只會激勵卡梅隆迎難而上。他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讓泰坦尼克復活、並賦予她生命的機會。他說:“對我來說,泰坦尼克是一個傳奇、一個神話,只有當我親眼看到她,我才意識到這是真的,這是一個發生在真人身上真實的故事。”

影片製作

拍攝工作正式開始於2001年8月13日,那天整個拍攝隊啟程,開赴泰坦尼克的出事海域。然後在海上整整工作6個星期。整個探險隊分了三個部分:創作小組、專家小組和技術小組。創作小組主要包括導演卡梅隆和探險隊隊長比爾·潘克斯頓(BillPaxton),潘克斯頓是卡梅隆的好朋友,在《泰坦尼克》中扮演過潛水員,這次是真正的“重操舊業”。專家小組裡包括了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科學家,甚至還有專門研究泰坦尼克的專欄作家,其中有不少是1997年拍《泰坦尼克》時的原班人馬。技術小組主要負責技術設備和3D畫面製作,卡梅隆的一個弟弟也在其中工作。探險隊雇了俄羅斯海洋研究所的考察船凱爾提緒號(Keldysh),作為為期一個半月的整個考察活動的基地。拍《泰坦尼克》時用的也是這艘船。凱爾提緒號隨船配備了兩艘深海考察小潛艇,分別命名為米爾一號和米爾二號(米爾Mir在俄語裡的意思是和平)。世界上只有四艘科學潛艇可以降到泰坦尼克沉沒的海底那樣的深度,米爾一號和二號就在其中。它長7.8米,寬3.6米,內部直徑2.1米,大小就如同一個小型的家用衛生間,如果要有三個人同時乘坐,那每個人差不多都是緊挨著另外兩個人。它每次可以在海底持續工作10到12個小時。
比爾·帕克斯頓比爾·帕克斯頓

技術裝備

在深海拍記錄片可不是輕而易舉的,光各種各樣的設備卡梅隆就帶了40噸,完全是好萊塢大片的規格。在這么多的設備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這次專門製造的。比如兩個專門用於深入船體拍攝的小型的深海遙控機器人,它們每個只有80磅重,能夠到達一些以前進不去的地方,當深海潛艇到達海底時,就把它們放出去,慢慢地進入沉船內部。再比如,這部記錄片是立體的,所以拍攝的時候需要兩個鏡頭同時拍,一個模擬人類的左眼視覺,另一個模擬右眼視覺,然後重疊播放,就會產生立體效果,所以拍的時候要用專用的立體攝像機,它不僅體積較大,而且還必須能夠防水、抗壓。至於燈光問題,船體內部的燈光可以由遙控機器人攜帶的隨身光源來解決,但整個船體的外部燈光怎么辦呢?這就不得不採用外置的光源來解決,所以這次就專門製造了一個巨大的、包含十個發光點的發光器。它的體積太大,以至於不得不採用專門的船隻來運送。拍攝的時候,就把它降到2.5英里深的海底,懸掛在泰坦尼克廢墟的上方,看上去有點像一個巨型的樹枝狀的裝飾燈。
比爾·帕克斯頓比爾·帕克斯頓
潛艇用一種無線的通訊設備和海面上的指揮中心保持聯繫,這種設備利用低頻的波段,在海水中傳遞和接受聲波,並把聲波還原成聲音。聲波在傳遞過程中難免要受到海洋中其他聲音的干擾,所以通過這種設備,有時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比如海豚鯨魚的叫聲。

拍攝探險

拍攝工作正式開始於2001年8月13日,那天整個拍攝隊啟程,開赴泰坦尼克的出事海域。然後在海上整整工作6個星期。整個探險隊分了三個部分:創作小組、專家小組和技術小組。創作小組主要包括導演卡梅隆和探險隊隊長比爾·潘克斯頓(BillPaxton),潘克斯頓是卡梅隆的好朋友,在《泰坦尼克》中扮演過潛水員,這次是真正的“重操舊業”。專家小組裡包括了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科學家,甚至還有專門研究泰坦尼克的專欄作家,其中有不少是1997年拍《泰坦尼克》時的原班人馬。技術小組主要負責技術設備和3D畫面製作,卡梅隆的一個弟弟也在其中工作。
探險隊雇了俄羅斯海洋研究所的考察船凱爾提緒號(Keldysh),作為為期一個半月的整個考察活動的基地。拍《泰坦尼克》時用的也是這艘船。凱爾提緒號隨船配備了兩艘深海考察小潛艇,分別命名為米爾一號和米爾二號(米爾Mir在俄語裡的意思是和平)。世界上只有四艘科學潛艇可以降到泰坦尼克沉沒的海底那樣的深度,米爾一號和二號就在其中。它長7.8米,寬3.6米,內部直徑2.1米,大小就如同一個小型的家用衛生間,如果要有三個人同時乘坐,那每個人差不多都是緊挨著另外兩個人。它每次可以在海底持續工作10到12個小時。

借IMAX現身

出海回來,拍攝工作就轉入了同樣艱難的後期製作階段。2002年3月卡梅隆剪出了一個20分鐘的樣片,供日本和西班牙的海外發行商觀看。同年5月,迪斯尼公司取得了這部片子美國國內發行權,初步定於當年秋天上映。
同年11月,迪斯尼宣布正式上映將推遲到2003年4月11日,同時這部記錄片的電視版在發行頻道播出,不過內容並不是泰坦尼克,而是那次深海探險的另一個副產品——二戰期間德國的戰列艦“俾斯麥”號,它也沉沒在大西洋中。2003年1月,這部記錄片在美國東西兩岸分別試映,反響非常熱烈。
現在這部記錄片採用IMAX格式,也叫做大電影格式,它與傳統電影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它的螢幕特別巨大,長30米高20米,放映時的情景非常壯觀。它的螢幕大,所以拍攝用的膠片也很大,為70mm,而一般的電影膠片僅為35mm,前者的感光面積是後者的10倍,所以能夠容納更多的細節,當然這樣的代價就是它單位時間的拍攝成本要遠遠大於一般電影。卡梅隆用這種電影格式就是看中它能夠產生震撼人心的效果。順便說一句,IMAX電影院2001年底就登入國內,落戶在上海科技館。
除了IMAX版本,這部記錄片還會推出一個35mm的3D立體版和一個35mm的2D版,這就意味著如果你在普通電影院觀看,將無緣享受它的立體效果。雖然整個記錄片的長度是45分鐘,但它的DVD版將有90分鐘,對於只能看到DVD的影迷來說,也算是個小小的安慰。

製作班底

詹姆斯·卡梅隆1954年8月16日出生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父親是一位工程師。1971年他遷往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主修物理,但是大學畢業後,他卻給別人開卡車。1977年,卡梅隆看到了喬治·盧卡斯的經典科幻影片《星球大戰》,他開始意識到自己想要做什麼了。他在影壇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羅傑·考曼(RogerCorman)1980年影片《世紀爭霸戰》(BattleBeyondtheStars)中任藝術總監。
在每一篇詳盡描述詹姆斯?卡麥隆生平的文章里,幾乎都要不可避免地使用“惡名昭著”這個詞——沒錯,他在拍攝地是個苛求、專橫的“暴君”;在家庭中是個不會體貼並且見異思遷的丈夫;在好萊塢同行看來,卡麥隆是一個偏執狂和燒錢的機器。然而在很多普通影迷眼裡,這些指責完全無關緊要,它們不是雞蛋裡挑骨頭就是出於嫉妒的惡意攻擊,世界上只有一個詹姆斯?卡麥隆,那就是大英雄詹姆斯?卡麥隆,大天才詹姆斯?卡麥隆,無與倫比、無所不能的大導演詹姆斯?卡麥隆。
詹姆斯·卡梅隆詹姆斯·卡梅隆
無疑,詹姆斯?卡麥隆是二十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導演之一,他曾經兩度創造電影投資的最高紀錄,拍攝過一部世界上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影片,平了一部影片獲得奧斯卡獎數目的紀錄,並且每一部影片都為以後的電影樹立了技術的標桿。在說起詹姆斯?卡麥隆的時候,人們不免要提到另一位傑出的商業片導演斯蒂文?史匹柏,能跟這位二十世紀的電影巨人相提並論,本身就說明了卡麥隆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比爾·帕克斯頓(BillPaxton),1955年5月17日出生於德克薩斯州的沃思堡。18歲那年,帕克斯頓來到洛杉磯尋找發展機會,不久在羅傑·考曼的新世界電影公司找到一個片場布景員的工作。1975年,比爾-帕克斯頓在喬納森·戴米執導的《瘋狂媽媽》(CrazyMama)中,第一次以不起眼的配角身份參加電影拍攝。不久,他到了紐約,在紐約大學跟斯特拉-阿德勒學習表演。在影片《條紋》(Stripes)中出演了一個小角色後,他在低成本影視界找到了比較穩定的工作。除了演出外,他也嘗試當過導演、編寫劇本、擔任製片人。他出品的電影短片《魚頭》(FishHeads)在《周六夜現場秀》欄目播出後,獲得過電影獎。
比爾·帕克斯頓比爾·帕克斯頓
好萊塢名導詹姆斯·卡梅隆對比爾-帕克斯頓十分賞識,起用他在多部影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1984年,他第一次在卡梅隆執導的影片《魔鬼終結者》(TheTerminator)中扮演一個小配角;1986年,他在卡梅隆編劇兼導演的《異形2》(Aliens)中扮演哈德遜下士,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1987年,他在凱瑟琳-比奇洛的《血屍夜》(NearDark)中扮演一名來回遊盪的吸血鬼。他還主演了約翰-休斯導演的科幻片《摩登保姆》(WeirdScience),飾演懷亞特患有虐待狂的哥哥謝特

影片寓意

《深淵幽靈》是詹姆斯·卡麥隆導演有一次歷時3年左右花費心血製作的一部有關泰坦尼克的影片。秉承紀錄片的模式,《深淵幽靈》在技術含量和紀實方面要比超大製作規模的商業電影《泰坦尼克》要更為嚴肅些。
鐵達尼號》在97年實在太成功了,以至於導演和觀眾都在思索:我們到底是關注那比較老套的愛情故事+災難場景,還是關注鐵達尼號沉沒的深層次的原因?答案顯然是後者——一場95年前的世紀災難,直到現在仍然對人類有著深刻的警醒作用——人類千萬不要狂妄自大,自然的力量永遠不能被低估。
《深淵幽靈》的製作精細而大氣,攝製組不但深入大西洋海底一窺鐵達尼號殘骸究竟,更將部分《鐵達尼號》的場面流暢地剪輯到紀錄片中,讓我們深切感受到那場災難發生的由來,讓人理性分析當年災難發生的情況。從地理學意義上說,北大西洋在乍暖還寒的4月,海水仍然非常冰冷,經常有從北冰洋漂流下的大型冰山矗立在海洋表面,因此發生這樣的悲劇從氣候角度而言一點也不奇怪,問題出在人們的意識上:進入20世紀,人類的生產力又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工業革命伴隨而來的技術革新,使得人類第一次認識到人類能改變自然的那種能力。鐵達尼號就是在這種人類自大情緒膨脹的情況下而產生的一個畸形怪物——體型龐大,卻擁有先天不足的小船舵;豪華設施的裝備,卻沒有充足的救生設備。另外,鍛造鋼鐵的技術在當時仍然不夠成熟,含雜質過多,影響了鋼鐵的韌性和強度,也由此曾有科學家斷言是幾顆質量不過關的鉚釘,毀了一艘泰坦尼克……
當然,《深淵幽靈》除了揭示泰坦尼克悲劇發生的經過和原因,也提及了這樣一艘大船沉沒的其他影響:比如一些分解鐵金屬在不斷吞噬鐵達尼號殘骸,形成了周邊的一個小生物圈環鏈,構造出一個有趣的生物繁衍模式。由於這種細菌的存在,鐵達尼號的殘骸在未來幾十年內將被分解完畢,所以說,卡麥隆這位天才導演也有責任,為今後的全人類展示鐵達尼號最後絢麗的篇章——而他用一部商業大片和一部嚴肅的紀錄片成功做到了他想要做到的一切……

相關資料

鐵達尼號之深淵幽魂(Ghosts of the Abyss)是迪士尼2003年所推出的一部紀錄片,這是一部3D立體電影,由 James Cameron 執導。
金像獎大導演 James Cameron 繼1997年執導《鐵達尼號》(Titanic)大放異彩之後,引起他對鐵達尼號更進一步想去揭露面紗的興趣,因此決定再度執導這部探索鐵達尼號的紀錄片。James Cameron 在2001年帶著本片拍攝人員,重新潛入大西洋,回到那艘史上最有名的沈船上,運用特別研發的許多拍攝技術,完成了本片辛苦的拍攝作業,之後再配合電腦技術,完成了本片的後制,其中更運用許多當初拍攝《鐵達尼號》電影時的場景,回復這艘船當年的風采,更將本片拍成一部3D立體電影,帶領觀眾更身歷其境地展開這場旅程。
James Cameron 擔任本片製片及導演,他過去曾導過《異形》、魔鬼終結者等著名電影,1997年的《鐵達尼號》更是他從影生涯的高峰,該片共拿下該屆奧斯卡金像獎11座獎項,包括最佳影片以及他執導拿下的最佳導演。在《鐵達尼號》該片當中,扮演探索鐵達尼號之謎探險家的演員是 Bill Paxton ,而如今在《鐵達尼號之深淵幽魂》這部紀錄片當中,Bill Paxton 真的由假變真了!他在本片中擔任引述者,並親身參與這場冒險。Bill Paxton 曾經參與主演的迪士尼電影還包括有《巨猩喬揚》。本片是由 Joel McNeely 擔任配樂,電影原聲帶則由 Hollywood 唱片發行。
鐵達尼號之深淵幽魂》在美國是安排於IMAX以及一些有特殊設備的立體電影院上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