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廟

海州廟

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廟原名為彌勒菩薩成就院,創建於清康熙年間,是目前阜新市區內唯一尚存的一座藏傳佛教古剎建築群。寺廟因依山而建,山坡一詞蒙語謁海洲,故寺廟又因此而得此名,它因地處市商業繁華中心地段,更為市區增添了一大景觀,極具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遊覽開發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州廟
  • 地理位置:遼寧省阜新市
  • 創建時間:清康熙年間
  • 原名:彌勒菩薩成就院
寺廟規模,歷史變遷,寺廟翻修,現代開發,寺廟復興,地圖信息,

寺廟規模

海州廟往昔盛期有喇嘛達300人,殿宇樓閣林立,有法相僧院、時輪僧院、關帝廟、前殿、後殿、大雄寶殿等10多座金碧輝煌雄偉建築,共600多間房舍,占地二十多畝,方圓四華里,周圍古樹參天,院內經相樂曲,晨鐘暮鼓令人有一番如入仙境之感。據歷史記載,昔日不管漢族、蒙古族、滿族、錫伯族,婚表歡悲壽之大事,都要到該廟焚香禮佛。每逢大節,人來人往,更是熱鬧非凡。
海州廟

歷史變遷

寺廟翻修

該寺自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第一次修復以後,歷史上曾多次翻修,後因種種原因失修,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該廟宇及古文物受到嚴重的破壞,場地被侵吞,周圍非法臨時建築四起,主體建築大雄寶殿二層被拆,下層變庫房,使本來就年久失修的構體更是殘牆斷壁,面目全非,成為危房險房。自1995年以來,在阜新市委市政府的關懷下,開始落實政策,歸還了部分房產。1997年被批准為佛教活動場地。1999年8月經阜新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同意修復了大雄寶殿。經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幫助和政府撥款,以及多方自籌資金,原樣修復工程於1999年10月動工。投入資金人民幣260萬元,於2000年10月完工,使該寺的面貌有了初步恢復,受到佛教居士們和廣大民眾的歡迎。僧人和管理人員已由2-3人增至15人。每天前來從事佛事活動和參觀遊覽的人群絡繹不絕,香火繚繞。每逢節假日和大型佛事活動日,院內更是達上千人,擠得水泄不通,熱鬧非凡。
海州廟
文革期間,此廟受到嚴重破壞,面目皆非,慘不忍睹,更嚴重的是原大雄寶殿周圍蓋起了幾十戶民宅至今尚存。改革開放以後,在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指引下,在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下,經過全體僧人和廣大信眾的努力,籌集130萬元資金,於 2000年重建大雄寶殿(面積280 m2)交付使用。天殿前院內有關公殿、五層寶鼎一座、鐵制大香爐、石香爐各一個。大雄寶殿內中央有橫三世佛像(木雕貼金),大肚彌勒佛、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宗喀巴、文殊菩薩、千手佛、十八羅漢等佛像各就各位,栩栩如生。目前,海州廟使用面積1300m2,由於地理位置好,處在市中心,這裡香火非常旺盛,每天來這裡燒香拜佛的人絡繹不絕,初一、十五及重大佛日竟達到1000——2000人,特別是到阜新的外商、知名人士,也經常到這裡觀光,海州廟不僅成為阜新的古蹟遊覽處,而且成為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重要場所,也為阜新經濟發展穩定社會,保一方平安做出了貢獻。

現代開發

市政府非常重視海州廟的發展,2002年常務副市長曹元同志,親自主持召開現場辦公會,明確海州街以西,海州廟舊牆址(汽貿公司東側牆)以東,新華路以北,通往電視台東西便道以南的區域,歸還海州廟,並下發了檔案。按上述檔案規定,海州廟使用面積應是7200平方米,有待逐步開發使用。目前,我們對海州廟進行了全面的規劃,逐漸動遷清理,收回產權地段。在大雄寶殿南十七米處建天王殿,在天王殿東西兩側,各建十六平方米的鐘樓、鼓樓,在大雄主殿西側建二層活佛宮殿,僧人宿舍、辦公室和齋堂。東側二層居士宿舍,大雄寶殿後28米處,建432m2彌勒大殿,彌勒殿西側建 112m2地藏殿,彌勒殿東側建112m2的關公殿,地藏殿前十六米處,建56m2的財神殿,關公殿前十六米處,建56m2的觀音殿。完成上述工程預計1600萬元。由於資金緊張實施上述規劃建築,還有諸多困難,本著逐步實施的原則,當前急需解決的是,建天王殿和在大雄寶殿西側建二層420 m2的活佛宮殿、僧人宿舍、辦公室和齋堂。首先,動遷廟前6戶和廟西3戶人家,今年經我們請示,市政府已批准,市公共事業與房產局同意動遷上戶9戶人家,但是現在難度很大,動遷資金需要100萬元,海州廟自籌資金50萬元,動遷費缺口50萬元,建築費用80萬元。為了把事情辦好,我們採取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方面,通過招商引資來實施;另一方面,自籌資金。總之,擴大發展海洲廟是當務之急,希望海內外高僧大德及十方佛門信徒發菩提心捐資捐款,廣種福田,廣結善緣,功德無量!碑上有名,萬古流芳。南無阿彌陀佛!
海州廟

寺廟復興

(《魅力阜新 》書稿選載)
2009年1月26日是牛年大年初一。清晨,金碧輝煌的海州廟沐浴在燦爛的霞光中,悠揚洪亮的祈福鐘聲和莊嚴悅耳的誦經聲迴蕩在寺廟上空。莊嚴雄偉的大殿內外,數千名香客摩肩接踵,人人滿面春風,有的排著長隊等待祈福撞鐘;有的爭先恐後為擴建寺廟捐款;有的虔誠地向佛像頂禮膜拜;有的謙恭地請大喇嘛賜福。巍峨的大殿上空青煙裊裊;高大的香火爐內火苗噴紅,整個寺廟充滿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
古老的海州廟,終於煥發青春,重現輝煌!
(一)
在阜新市海州區西山東南坡,有一座雄偉壯觀的寺廟,這就是海州廟。
海州廟大約建於清康熙初年(1662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當時,海州廟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規模宏偉,分上下兩寺,背依蒼翠的西山,面臨寬闊的細河,四周松柏參天,風光秀麗,廟宇富麗堂皇,錯落有致。
海州廟偽滿時期又稱“青竹院”,東北角還有關帝廟一座,四周有僧房小院幾處,有喇嘛20餘人。據說,在興盛時期,海州廟有土地500多垧,以地租養廟。下院正殿內塑有如來佛銅像,兩旁有18羅漢,彩塑精細,姿態各異。下寺前殿內有四大金剛,絢麗多姿,栩栩如生;四周圍牆用石頭徹成,高達丈余;院門兩旁列有石獅,威武雄健。前殿院內為跳魂場,每逢陰曆六月十五日為會期,趕廟人來自四面八方,觀看身穿各式各樣的服裝、頭戴特製的牛、鹿、鷹、羊、鬼臉、蝴蝶、黑白無常等面具的喇嘛登場表演查瑪舞,驅鬼祈福,廟會熱鬧非凡。清朝乾隆皇帝為此廟題詞:“彌勒佛法拯救院”,並賜給金匾一塊,此匾高約1.4米,寬80厘米,刻有蒙、漢、滿、藏4種文字,藍地金字,兩邊雕有二龍戲珠,懸掛於下寺正殿中間。 邢台佛教網
1939年9月22日,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溥儀來阜新“視察”時,曾到過海州廟,並在西山頂上觀望後樹碑一座,刻有“御展望所述”幾個字。
先有海州廟,後有阜新市。海州區地名的起源與海州廟有著密切聯繫。蒙古語把山坡叫做“海州”,所以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座西山南坡上的蒙古族喇嘛寺廟,叫做海州廟。當時在寺廟的周圍,住著20多戶人家,蒙、漢族都有。人們以“海州廟”稱呼此地。清末以後演變為海州廟村。1 9 3 6年3月在這一地區設“阜新街”,隸屬於阜新縣。1940年1月1日,日偽政權從阜新縣劃出25個村和縣城,設立阜新市,將所轄阜新街改為海州區。解放後曾為阜新市第一區,後仍改為海州區。
關於修建海州廟,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300多年前,當時阜新縣叫土默特左旗,屬卓索圖盟。一年夏天,天旱少雨,天氣燥熱。有一隊人馬從北京出發,簇擁著八抬大轎從南向北行走。他們來到土默特左旗海州西山南坡,轎里坐著的一位大官兒揮汗如雨,熱的氣喘噓噓,傳話住轎。他下了轎坐在一棵松樹下乘涼,抬頭往四周一看,這座小山風景秀麗。山上松、柏、桑、榆、桃、杏、李、梨,漫山遍野,山前小河流水淙淙,頭上山鷹飛旋,腳下松鼠野兔亂竄。這時,他也忘了熱了,覺得心敞亮了,於是叫人找來當地百姓問這是什麼地方。當地人回答說,這兒就是個山坡子,沒什麼地名。這個大官兒脫口而出:“這山坡子可是風水寶地呀,好山坡子,好山坡子。”官員走後,這話就在附近的鄉村傳開了。當時這裡居住的都是蒙古族人,他們信奉喇嘛教,於是大家湊錢,就在這個南坡修了一個不大的喇嘛廟。給這座寺廟起了好多個名字,可百姓總叫著不習慣,總是想著那個官員說的“山坡子、山坡子”的,於是乾脆就叫“海州廟”,“海州”是蒙語,就是山坡。一來二去這個名字就叫開了。
寒來暑往,不知道過了多少年,廟上出了一位很有才華的沙布隆喇嘛,主持著寺廟的活動。他制定許多廟規,每天有嚴格的念經儀式,每年有規定的跳鬼節令,求佛保佑國泰民安。沙布隆是位勤奮好學的喇嘛,他到北京和關內各地寺廟學習佛經,學識很淵博,對藏、滿、蒙、漢文全通,僧眾和遠近的蒙漢百姓對他很敬仰。有一年卓索圖盟各廟要請一些高僧翻譯甘珠兒經。沙布隆覺得自己滿有條件去做這件事,可是譯經的日子越來越近了,他還沒有接到邀請。他翻來覆去地想,認為可能是海州廟太小,自己的才華又沒有顯露出來,附近幾座大寺院的活佛對自己不甚了解。怎么辦呢?他決定先到東北地區最大的寺廟瑞應寺去拜訪活佛。
這天,沙布隆早早地起來,自己徒步來到離海州40來里的瑞應寺。沙布隆平素儉樸,總是和普通喇嘛穿戴一樣,他的僧袍肩上還補了一塊補丁,看上去很貧窮。沙布隆到瑞應寺廟門前口念佛號,向門上的喇嘛說自己是海州廟的喇嘛到貴廟來拜見活佛。守門喇嘛見他穿戴寒酸,便假意地說:“廟上僧眾太多,年成也不好,我們也不富足。” 沙布隆連忙解釋說:“我不是來求借的。”守門喇嘛一笑,推託說:“啊,活佛太忙,今天不能接見,請你回駕。”說著走了。沙布隆看情形是不能見到活佛了,便回到了海州廟上。他想別人誤解了自己,又不能說出本意,只好悶在心裡,天天誦經解脫自己。
過了些日子,他又到瑞應寺去拜見活佛,這次的遭遇還不如上次,守門的喇嘛斜眼相看,不給他向廟裡通報。沙布隆說了許多好話,守門喇嘛才說:“活佛沒在廟上,如果你沒地方吃飯,就到廚房用點剩齋去吧!”說著雙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彌陀佛,再也不說話了。沙布隆雖然受了侮辱,可他還是心平氣和地告辭回到了海州廟上。這兩次拜訪活佛沒讓見,他沒灰心,反而激勵了自己一心參加翻譯甘珠兒經,用它去度化僧俗的決心。
第三次沙布隆又到瑞應寺拜訪活佛,守門喇嘛根本沒理睬他。這次他決心要見活佛,見不到活佛不走了,便面對廟門“打坐”,九天九夜不吃不喝,誰問他,他也不說話,只是坐禪。第十天早上,活佛傳話全廟喇嘛在院內整隊誦經,院內鐘聲齊鳴,大開廟門迎接沙布隆。幾百名喇嘛簇擁著活佛走出廟門。這時,眾僧只見沙布隆頭上長出了角,身上仙衣飄動,逐漸佛光閃閃,瑞彩千條,異香撲鼻,他的法力把全廟的喇嘛驚呆了。活佛向他雙手合十說:“請收佛法。” 沙布隆站起身來恢復了普通喇嘛的樣子,跟著活佛走進了廟門。兩個人在禪堂談了三天三夜佛經和佛事。活佛對他的修煉程度很敬重。沙布隆現法身的事在瑞應寺傳揚開了。其實沙布隆三訪瑞應寺,活佛事先已經知道,三次擋駕不接待都是活佛有意安排的,為的是促進他修道,讓全寺喇嘛都知道他的法力,再邀他去翻譯甘珠兒經,大家也服氣。
沙布隆雖然有名氣,但他並不滿足,為了參加翻譯甘珠兒經,他週遊各大寺廟學習佛經。一天,他到了塔子溝深山裡的積慶寺,請求拜見那裡的活佛。一個小喇嘛按照活佛事先的安排,指給他後山一個洞,告訴他自己去見活佛。他來到後山一看,山洞在陡峭的山頂上,洞口向南,看山勢筆直沒有通道可上,於是他向腳下一指,地下立刻騰起一團彩雲,飄飄地把他托到山頂。來到山頂後,洞口蹲著一隻張牙舞爪氣勢洶洶的老虎,攔住了去路。他又施展法術定住了老虎,老虎馬上象貓一樣蜷伏在地,一動不動地看著沙布隆走進了山洞。沙布隆走進山洞裡頭,看到盤子大的一個入口,露著活佛的臉,對他說:“你進來吧!” 沙布隆雙手合十向活佛施禮,然後用手對著入口一划,立刻變成一個大門。活佛哈哈大笑,走出山洞,和沙布隆一起下了山。沙布隆又在廟裡住了不少日子,向活佛學習,受到了活佛的讚賞,他的聲名越來越大。
後來,遼西、內蒙一帶很多出名的喇嘛,都集中到土默特左旗山南的瑞昌寺(俗稱黑帝廟)翻譯甘珠兒經時,沙布隆應邀參加了翻譯這部佛經的工作。幾年後這部由藏文翻譯成蒙文的甘珠兒經譯成了,總計一百二十卷,送到了北京啟奏朝廷。乾隆皇帝很高興,下了道聖旨,撥了好多銀子給海州廟進行修繕。海州廟的規模擴大了,成為遼西地區遠近聞名的寺廟。
當然,這只是傳說。沙布隆,又作沙布倫,是蒙古語 ,西藏喇嘛之階位,其地位次於呼圖克圖(活佛)。據說海州廟曾有一至五世活佛,但至今既沒找到文字記載,也沒採訪到口碑資料。只是說住持的級別為沙布隆。
海州廟解放前最後一位住持鐵寶大喇嘛,王姓,乳名鐵寶,生於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農曆甲申年。今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他本扎蘭鎮北哈朋屯人氏。
王鐵寶自幼在海州廟出家,終生未娶妻,一輩子當喇嘛。鐵寶喇嘛熱愛佛教,青燈苦讀經書萬卷,殿堂內外勤懇習作;解放前升任大喇嘛,任海州廟最後一位住持。解放後,鐵寶大喇嘛離開寺廟,與他大弟子滾那嘎敖斯爾(漢名吳常福)喇嘛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王鐵寶身材高大,面色微黑,五官端正,形體清瘦,唇下留有八字鬍,一條腿微跛。老人家常年身穿醬紅色的喇嘛長衫,手中總是在捻一串佛珠。
王鐵寶大喇嘛於1959年圓寂,高壽七十有九。
解放前,海州廟最後一位喇嘛姓吳,名常福;蒙古名滾那嘎敖斯爾,民國12年(1923年)生。
滾那嘎敖斯爾喇嘛出生在今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王府鎮架其營子村一戶蒙古族農民家中。他8歲出家當喇嘛,解放後26歲還俗,娶海州廟南塔子溝17歲的蒙古族姑娘姐小(漢名武鳳雲)為妻,成家立業,繁衍後代,生兩男三女,其兒女們又育孫男甥女,人口越來越多,但兒孫們誰也不肯分家另立爐灶,多年來,家庭一直保持12口人,成為了街坊鄰里赫赫有名的吳家大院。滾那嘎敖斯爾喇嘛剃度之後,除學會念經誦課之外,還精通喇嘛經箱樂,笙、管、笛、簫,他樣樣能擺弄。還俗之後,仍樂此不疲,時逢春花秋月或年節假日他都要吹奏那勾人魂魄的樂曲,悠揚動聽的音樂或讓人神清氣爽,或令人淆然淚下。吳喇嘛的音樂天賦,感染了他的後人,兒子烏蘭巴日(吳金鎖)、歇日巴日(吳金海),女兒吳春英、吳春梅、吳春燕乃至兒媳馬鳳芝個個喜歡唱歌跳舞,人人善長吹打彈拉。吳常福老人在彌留之際,將自己一生攢下的“財富”——笙管笛簫等四件珍貴樂器,送給了自己的親生骨肉,留作了人生永遠的紀念。
滾那嘎敖斯爾喇嘛雖然還俗了,但他依然深深地眷戀著曾經生活、學習過18年的海州廟,他很不忍心就此棄海州廟而去;他不回老家耕田務農,卻籌措資金,緊貼海州廟東牆外蓋房屋壘牆院,攜妻帶子日夜守護著這座殘破的廟宇,直到1997年與世長辭,離開這紅塵世界。享年75歲。
解放後,海州廟僅存下寺正殿。1960年5月,受“左”的路線影響,阜新地區開始在喇嘛教中錯誤地進行“肅清反革命運動”。運動到10月底停止。在運動中有990多名喇嘛和幹部、民眾受觸及,其中判刑84人,集訓600多人,還有數千名蒙漢族民眾受到株連,致使294人非正常死亡。這場運動給蒙古族人民民眾的感情造成極大的傷害,造成了十分惡劣的政治影響。
“文化大革命”期間,海州廟廟頂被拆毀,殿內佛像、碑石、匾額、對聯等也都蕩然無存,僅剩半截殘廟,後被海州區西山街道開辦糧米加工廠和印刷廠占用。下寺正殿沒能保存下來。昔日悅耳梵音繞樑、香火青煙裊裊的佛門聖地,已被刺耳的機械噪音和濃黑的煙塵所取代。海州廟滿目淒涼。
(二)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實,“喇嘛教肅反運動”中受迫害的喇嘛和幹部民眾得到平反。
1993年9月6日,為了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和房產政策,在阜新市人民政府、海州區人民政府以及西山街道共同努力下,被占用多年的海州廟正式歸還給市佛教協會管理。阜新市佛教協會會長王扎拉活佛在阜新市民族宗教委員會的領導下接管了海州廟。從此,王扎拉活佛為海州廟復興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主持收還海州廟部分廟產,恢復海州廟佛事活動,主張修復海州廟大雄寶殿,支持政府拆遷海州廟周圍部分居民,直到2000年9月15日圓寂。但令人十分心痛的是:重建的海州廟大雄寶殿於2000年9月19日開光,王扎拉活佛卻提前走了4天。 邢台佛教網
王扎拉活佛,王姓,俗名寶全,法號嘎拉桑丹畢。於民國20年(1931年)2月誕生在土默特右旗(朝陽)哈日浩特特西克白音家裡。寶全生來聰明過人,儀表非凡。幾經佑安寺(於喇嘛寺)大喇嘛哈木噶覆核後確認是佑安寺第八世活佛,民國27年(1938年)農曆四月初八,佑安寺迎請7歲的八世活佛嘎拉桑丹畢王扎拉入廟坐床。
王扎拉活佛曾被選為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八屆全國政協委員,還擔任過阜新市和阜蒙縣政協副主席。
1996年,由嘎拉桑丹畢·王扎拉活佛推薦,格桑斯仁被阜新市海州廟迎請為監院,主持寺院日常佛事。格桑斯仁,白姓,俗名其木德蘇榮,法號格桑斯仁。蒙古族。1972年出生於內蒙古哲里木盟庫倫旗。
格桑斯仁自幼心中充滿靈性,佛緣深厚。17歲在五台山剃度出家,就讀於羅侯寺佛學班,拜著名金剛上師丹巴達傑為師。他修學7年,深入經藏法海,顯密雙修,深悟法旨。他以弘揚佛法,普度眾生為己任,慈悲為懷,廣結善緣,深得廣大信眾敬重,僅阜新地區皈依弟子就有5000名之多。1999年,格桑斯仁函授畢業於四川五明佛學院。2005年5月,格桑斯仁任海州廟住持。格桑斯仁是海州區政協委員,阜新市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阜新市佛教易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格桑斯仁隨緣乘願來到阜新,與廣大有緣信眾深結法緣,共建顯密道場。他廣度友情,愛國愛教,為構建和諧社會而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在他的積極努力下,1999年10月,市佛教協會自籌資金40萬元,貸款10萬元,國家撥款15萬元,重新翻建藏式歇山式365平方米的海州廟大雄寶殿。
海州廟大雄寶殿的整體設計規劃仍保留原來的藏式建築模式,並參照承德大佛寺、小布達拉宮、北京雍和宮、通遼大佛寺以及阜蒙縣於寺、德惠寺等名廟的精華部分而設計,特聘全國著名古建大師承德園林古建處處長張莊生設計、施工。海州廟大雄寶殿其方位和建築面積保留原狀,只是將平方變成了二樓。海州廟大雄寶殿建築工程共用57種瓦件,全部採用了國內著名的琉璃瓦廠承德琉璃瓦廠的瓦件,其特點是抗壓力強、抗腐、防凍、色彩好。廟的主體建築及木建築部分如梁、柱、檁子、椽子、門扇、門框全部是藏式的。工序上一麻五灰或一布五灰。彩繪用了兩到工序。刷4~5遍油漆。原料全部用永不變色天然進口佛青和洋綠,使用豬血4500多公斤,桐油450多公斤。大殿前面和前廊採用了北京雍和宮和宮前面的清式梵文和璽彩畫。內檐、梁架採用草龍和璽彩畫。
海州廟大雄寶殿供的主佛是橫三世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琉璃光藥師佛,取樣於承德大佛寺的橫三世佛樣。此三尊大佛全部木雕,由全國著名佛像雕刻大師樓香江先生親自雕刻。
重建的海州廟大雄寶殿,以展翅飛翔之勢,凌空屹立在海州西山東南坡上,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古老的寺廟煥發青春,滿足了市區信奉佛教民眾的宗教生活。
2007年,海州廟又自籌資金,新建了700多平方米的三層大樓,宗教活動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
2006年5月5日(農曆四月初八),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教務處長丹迥·冉納班雜活佛經上級宗教部門批准和海州廟聘請,在海州廟升座,為海州廟寺主活佛。
丹迥·冉納班雜活佛是阜蒙縣伊嗎圖鎮艾友村人,漢名吳占有。自幼被認定為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梵宗教寺寺主活佛——丹迥五世活佛。從此吳占有投身佛門,刻苦修行,學習藏傳佛教顯密經綸,,通曉蒙、藏、漢語言文字及梵文,兼通蒙藏醫藥學及繪畫、雕塑等藝術。幾十年如一日般的讀書學習,使得丹迥·冉納班雜活佛具有了較高的佛學造詣和豐富的文史哲知識。
丹迥·冉納班雜活佛是國家宗教局教學研究系列高級職稱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審、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河北省承德市普寧寺(大佛寺)名譽住持、內蒙古赤峰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
2006年12月2日,海州廟旌旗招展,鼓樂齊鳴,數百名僧眾和信徒虔誠地迎接瑪瑙巨佛。
2006年春天,阜新市根雕藝術奇石協會的專家們在採集隱晶質瑪瑙玄武岩(俗稱火山蛋)巨型奇石中,驚奇地發現了一尊大肚彌勒佛。由於巨佛系火山噴發天然形成,實屬希世之珍國之魂寶。彌勒佛本來自西方,現卻顯身於東方,故尊之為東方彌勒佛。東方彌勒佛是站相,蓮花座以上高3米,腰圍4.5米,重約5噸。蓮花座重約4噸,被發現時雙眼珠鼓突,嘴角不悅,按佛教儀規“佛需開臉,要開光”和“彌勒是笑相”之說,專家巧妙地對鼓突的眼珠和嘴角作了微笑的處理,整個頭部、臉面和佛身絲毫未動,均為巨佛原樣。
東方彌勒佛在海州廟舉行的隆重盛大的大法會儀典上,由瑞應寺第七世察罕殿齊洛桑·義希成來堅措活佛主持開光,供奉于海州廟,以供國內外慕名前來居士、香客以及廣大市民瞻仰和敬奉。
海州廟大喇嘛車吉道那日布
海州廟現有10位喇嘛。大喇嘛車吉道那日布,今年81歲,阜蒙縣七家子鄉人,9歲在瑞應寺出家,苦學經文,在瑞應寺歷史上的查瑪法會中,曾跳牛神的角色,祈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1961年在阜新地區的“喇嘛教肅反運動”中受到迫害,被迫還俗。他篤信佛教,心繫佛門,1978年平反後再次於瑞應寺出家,後來到海州廟。喇嘛們每日清晨即起,灑掃庭院,課誦經卷。
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海州廟舉辦紀念彌勒佛聖誕法會,念經做法,為信眾升吉祥疏。農曆正月初八是祭星法會,海州廟院內殿前到處點燃一盞盞吉祥燈,眾僧就坐,大聲誦讀吉祥經、平安經。農曆二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法會,海州廟內更是經聲鼎沸,大念消災延壽經。萬眾涌動放生積德,更有善男信女皈依佛門,印佛書,捐錢財,海州廟則支起大鐵鍋,用羊肉、骨頭和大米熬“喇嘛粥”,施捨齋飯。農曆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誕生之日,海州廟年年舉辦盛大法會,男女老少信徒居士從四面八方湧進海州廟,升吉祥疏之人,皈依佛門之人,放生求壽之人,贈書捐款之人,熙熙攘攘。農曆五月十三,是關公磨刀法會。求雨的農民給關聖帝磕頭祈求保佑下雨;求財的商人抽關聖帝簽,求生意興隆。海州廟眾喇嘛在住持大喇嘛的引領下,念去魔經,念金剛經,念招財經。農曆六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成道日,在這一天的紀念法會活動中,海州廟主要是念吉祥經,眾信徒主要是皈依佛門、印贈佛書,廟裡也要準備供施捨的齋飯。農曆七月十五,民間叫“鬼節”,海州廟在這一天舉辦大型超度法會,全體喇嘛為亡靈超度,念往生極樂經、超度經,還念孟蘭盆經和地藏經。前來參加法會的人們,都為自己已故去的親友祈禱,祝福他們的靈魂早日超度。到了農曆九月十九,是紀念觀世音菩薩出家日的法會,海州廟念大白傘蓋經,念大悲咒,升吉祥疏,掛吉祥單。善男信女則燒香磕頭,皈依佛門,放生小動物,求觀世音菩薩保佑。這一天,海州廟依然是埋鍋做飯,施捨民眾。農曆十月廿五,海州廟舉辦紀念宗喀巴大師,點燃千燈的法會。海州廟所有殿堂內各佛各菩薩各神前全部點燃酥油長壽燈、吉祥燈,供養上師經和羅漢經。眾喇嘛還要誦讀大白傘蓋經。到了臘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日法會。參加這一天的佛事活動的人特別多。海州廟全體僧人念平安經,贊誦釋迦牟尼佛號,升吉祥疏,為信眾施捨臘八粥。
除上述主要法會活動日之外,海州廟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廿六、二月初八、二月十五、二月廿一、三月初三、四月初四、四月二十八、六月廿四、七月十三、七月廿二、七月三十、八月廿二、九月初九、九月三十、十一月十七等15個日子裡,都要舉辦大小程度不同的佛事法會活動,念經點燈,弘揚佛法,吸引各地信眾前來海州廟參加活動,宣傳愛國愛教,祈禱世界和平,社會和諧;祈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每月初一、十五兩天,也要念經、升吉祥疏、掛吉祥單、為信徒做些佛事活動。近幾年來,每到清明節,海州廟都要舉辦超度法會,念地藏經,掛超度單,為烈士、礦難者及其他死者超度亡靈。海州廟喇嘛積極回響政府號召,踴躍為災區人民捐款。
海州廟每年在春夏秋冬四季組織放生。格桑斯仁住持帶領廟內喇嘛與眾信徒,曾前往北鎮市閭山、青岩寺,北票市惠緣寺,遼陽市廣佑寺,鞍山千山、玉佛寺,內蒙古大清溝以及阜蒙縣的佛寺水庫、海棠山等地放生多次。
在阜新市和海州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現在有關方面正在籌措資金,準備擴建海州廟,並在寺廟前開闢宗教文化一條街。此項工程3年完成。屆時,海州廟不僅成為阜新市區的重要宗教活動場所,還將成為阜新市的又一旅遊勝地。
歷盡滄桑飽經憂患的海州廟,正在改革開放的明媚春光里復興。

地圖信息

地址:新華路125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