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公元1894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依靠武力,日本強行霸占我國領土台灣,在台灣實行殖民化統治達五十年之久。自日本侵略台灣之日起,海峽兩岸同胞為反抗日本的殖民統治進行了不屈的抗爭。直到1945年台灣光復。謹以此片緬懷為民族解放付出艱辛努力和巨大犧牲的先烈們。
1915年泉州少林寺武僧陳宗漢受命前往台灣傳遞秘密指令,組織起義再次失敗,陳宗漢遭日警追殺,被迫下山進城尋找落腳點。台灣關渡宮媽祖廟董事林崇德主持媽祖誕辰活動,警察局長山田藉口捉拿叛軍,命令警察前往官渡宮槍殺林崇德及媽祖信眾奪走震廟之寶——“天上聖母”媽祖金像。搶到媽祖金身後,台灣總督命令山田護送回國獻給日本天皇,回國途中遭陳宗漢阻截,從山田手中奪回媽祖金身。楊宗漢將媽祖金身和幼兒信義託付給台灣同春堂老闆林文軒後犧牲。陳宗漢犧牲後日警欲斬草除根,威迫林文軒交出宗漢兒子陳守信,林文軒為保護媽祖金身將親生兒子林正青冒充楊宗漢之子交給山田,遭到妻子月娥和陳宗漢妻子秀芝的誤解和仇恨。月娥離家出走被其師兄季旺鄉救回,秀芝被山田追殺負傷後回到福建泉州,山田策劃陰謀:對外宣稱已將陳宗漢兒子殺死,其實將其私下收養取名為雄一,山田因護送媽祖金身失職被貶回日本。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台灣的日本當局宣布進入臨戰體制,山田讓已長大成人的雄一回到台灣當警察,投身日本的“皇民化”運動,山田則以日本大和會社的公開身份在台港城四處尋找媽祖金身下落,發誓奪回媽祖金身以洗刷二十年前的恥辱、在台灣雄一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常拜會柳文軒,深得啟迪。秀芝的女兒海韻也回到台灣尋找媽祖金身下落,伺機尋找殺父仇人,回春堂在台港城是名門望族,林文軒則是台灣當局的眼中釘,林文軒組織媽祖巡遊,組織抵制日本的皇民化運動更是遭到日本警察的仇恨和殘酷報復,在與林文軒交往過程中,林文軒的民族精神深深感染著海韻,當得知要報復的仇人竟是林文軒時難以下手。海韻參加了由地下組織的抗日救亡隊伍,演出歌仔戲,宣傳抗日。遭到山田等人的威脅和破壞,雄一時時出面保護令海韻反感,他們的戀情也遭到父親山田和母親美登子的反對。林文軒的兒子林正青從日本留學回到台灣在皇民醫院當醫生,卻捲入到日本設在台灣的生化研究,目睹無數同胞作為活體實驗而死去,正青決定炸毀實驗室。雄一在無意中聽到山田與警察局長的對話,十分震驚,開始尋找當事人以證明自己是中國人,尋找自己的生身父親。為免遭警察迫害,林文軒向兒子林正青坦言二十二年前關渡宮事件真相後送正青回到福建泉州,秀芝終於得知當年的秘密,為林文軒犧牲親子的壯舉而震憾。雄一從各處探聽到當年的真相,他在營救生身母親月娥後返城與母親美登子道別,遭警察圍堵,美登子用自己的性命為雄一解難,山田得知雄一已知身世真相,為保護媽祖金身不被日本人搶走,林文軒決定將媽祖金身送回福建泉州天后宮,遭到山田等人的阻截,林文軒面對山田槍口,拉響身上炸藥與山田同歸於盡。
歷經無數艱辛的歷程,媽祖金身終於回到泉州天后宮,願媽祖娘娘保佑,保佑天下所有的人平安、幸福。台灣同胞半個世紀的苦難與抗爭歷程,是中國人民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1895年到1945年,先後有65萬台灣同胞捐軀殉國。台灣同胞為中華民族抵抗外侮,為民族解放事業建立的不朽功勳,將被兩岸的中國人永遠銘記。
音樂原聲
幕後花絮
劉園園為演好這個角色,堅持每天快走跳繩加節食半個多月,成功減肥。
王仁君因劇情需要用閩南語演唱,而他又完全不懂這門方言,所以只能用漢語拼音一字一句地進行同音拼注,在戲外拚命苦學閩南語。
由於劇情涉及一場專門的純演出,劉園園看著錄音帶反覆練習閩南語,並找來家鄉在福建的助理加班加點教她學說閩南話。
為了表現真實的歷史,劇組專門為苗亮找來日軍使用過的手槍。苗亮在拍攝的時候總是不敢用槍口對準對手演員。
片中採用了大量的記實性資料,力求達到既還原歷史。
尚於博為了演好這個特工角色十分認真的做足了功課,提前進劇組接受空手道特訓並在拍攝期間每天堅持練習。
劇集評價
該劇充滿懸念,情節動人(揚州晚報評)不同於一般主旋律劇,偏重於喊“口號”。該劇將大量的筆墨花費在人物塑造和故事情節上,因此劇中的人物少了幾分嚴肅的政治色彩,飽滿立體,是主旋律題材中一部難得的影視佳作。(騰訊網評)
該劇以強大的陣容和製作水準再現台海風雲,謳歌催人奮進的民族精神。(搜狐網評)
該劇故事背景宏大,主題鮮明。全劇突破傳統主旋律劇的模式,將故事重點放在個人命運的發展中來體現大時代的變遷。而劉園園為民族大義披掛上陣的事跡也為該劇加分不少。(新浪網評)
該劇將激烈的視覺衝擊與哀怨纏綿的情感巧妙融合。(新浪網評)在幾場凸顯父子之間情感衝突的戲份中,無論是內心情感的壓抑,還是情緒失控的爆發,王仁君都刻畫得細膩到位,真摯感人。(新浪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