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後置帶指對海岸帶進行規劃、開發時,在大潮高潮線,特別是風暴潮岸線與後方的建築群或開發帶之間特意留出的一定寬度的地帶,以預防將來可能遭受到的海洋災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岸後置帶
- 外文名:coastal setback zone
- 釋義:風暴潮岸線與建築群之間的地帶
- 套用:海岸開發
- 一級學科:地理學
- 二級學科:海洋地理學
釋義,功能,海岸層次,
釋義
海岸後置帶指對海岸帶進行規劃、開發時,在大潮高潮線,特別是風暴潮岸線與後方的建築群或開發帶之間特意留出的一定寬度的地帶,以預防將來可能遭受到的海洋災害。
功能
海岸後置帶的主要功能是應對未來可能遭受到的特大海洋災害,如若發生,預留的海岸後置帶能夠避免海岸周邊建築群受海浪損害。
海岸層次
海岸按照從陸地到海洋的方向可以劃分為海岸後置帶、潮上帶、潮間帶和潮下帶幾個層次。其中海岸後置帶是最接近後方建築群的區域。
潮上帶指位於平均高潮線與最大漲潮線之間的區域。正常潮汐作用不能到達,但在大潮或風暴潮時,海水可以淹沒,寬達數十到數百里,沉積物主要是泥狀至泥粒狀紋層、白雲岩、石膏質白雲岩、隱藻類紋層石灰岩、隱藻類紋層白雲岩等。由於本帶的鹽度變動極大,僅有藍綠藻席發育,罕見小型薄殼有孔蟲、介形蟲、軟體動物及外來貝殼夾層和植物根等。鳥眼構造、不規則紋層、乾縮裂縫,泥卷構造及膏鹽假晶等發育。
潮間帶指位於平均高潮線與平均低潮線之間的區域。寬數十里。主要由泥晶石灰岩、球粒泥灰岩組成,常發生白雲石化。含腹足類、有孔蟲及藻類迭層石。具生物攪動構造、生物潛穴及水平層理,局部見小型交錯層理、乾裂等。
潮下帶指位於平均低潮線以下的區域。這一區域水淺,陽光充足,氧氣充分,波浪活動頻繁,從潮汐及陸棚地區,帶來豐富的養料,故大量海相底棲生物發育,有珊瑚、苔蘚動物、棘皮動物、海綿類、層孔蟲、腕足類及軟體動物等,行光合作用的鈣藻也大量繁殖。由於水淺蒸發量大,海水經常處於過飽和,沉澱大量灰泥。在氣候溫暖,有海風影響,陸源物質供給很少以及海底地形平緩傾斜時,可以在碎浪帶出現岸礁或沿岸鮞粒砂堤,這時礁後或壩後形成瀉湖環境,以球粒泥晶灰岩和生物泥晶灰岩為主,粟粒有孔蟲、綠藻、軟體動物等適應鹽度變動生物大量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