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堆積地貌

海岸堆積地貌

近岸物質在波浪、潮流和風的搬移下沉積形成的各種形態。按海岸物質的組成及其形態,可分為砂礫質海岸地貌、淤泥質海岸地貌、三角洲地貌、生物海岸地貌等(見海岸地貌)。按堆積體形態與海岸的關係及其形成原因,可分成毗連地貌、自由地貌、封閉地貌、環繞地貌和隔岸地貌5大類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岸堆積地貌
  • 外文名:Coastal accumulation landform
  • 形成原因:波浪、潮流和風的搬移下沉積形成
  • 分布地區:沿海海岸
毗連地貌,自由地貌,封閉地貌,環繞地貌,隔岸地貌,

毗連地貌

順岸分布、內側與基本海岸相毗連的泥沙堆積體。主要有海灘潮灘兩類。
海灘 沿岸分布,由鬆散泥沙或礫石堆積而成的平緩地面。一般分布在平均低潮線以上,並向陸地方向延伸到組成物質或地形有顯著變化的地帶,如永久性植物生長帶、沙丘帶或海蝕崖處。通常包括前濱和後濱兩部分。按組成物質顆粒的大小,海灘可分為礫石灘(卵石灘)、粗砂灘和細砂灘。一般來說:礫石灘滲透性大,波浪回流弱,灘面窄而陡,橫剖面呈凸形;粗砂灘滲透性較小,前濱較陡,灘面鬆軟;細砂灘的滲透性最小,灘面平緩而堅硬,橫剖面呈凹形。中國大連老虎灘、青島海濱浴場、北戴河沿岸以及海南島、福建長樂沿岸發育的海灘多屬於細砂灘。
海灘是波浪及其派生的沿岸水流綜合作用的產物。外海波浪傳入近岸淺水區,受到海底的摩擦作用,波峰變陡、波谷變緩,水質點運\動軌跡呈現往複流動,而且向岸進流速度通常大於離岸回流速度,導致底部泥沙淨向岸搬運,並被激岸浪的上沖水流帶至海濱線上堆積。在涌浪條件下,上沖水流的大部分水體滲透到灘面以下,只有小部分水體以回流的形式返回海中;這種被減弱的回返水流無法把上沖水流帶至海灘的泥沙全部帶回海中。於是,每一次涌浪都使泥沙在海灘發生堆積,形成涌浪剖面。在暴風浪作用時,一系列巨浪湧上海灘,灘面上的水體滲透作用幾乎為零,湧上海灘的水體幾乎全部以回流的方式返回海中,加上風暴增水,不僅灘肩被蝕,而且海蝕範圍向陸擴大,直抵後濱上界,大量侵蝕物質被回流挾帶至外濱沉積成水下沙壩,形成暴風浪剖面。由於波浪特性和波向的季節性變化,暴風浪和涌浪分別塑造相應的海灘剖面,形成了海灘季節性旋迴,如美國西部海岸和非洲的西部海岸。
潮灘 沿岸分布,由小於0.06毫米粉沙和黏土組成的長數十公里的平緩地帶。主要受潮流影響。按地貌特性和出露部位,分為潮上帶、潮間帶和潮下帶。潮上帶,指平均大潮高潮線以上至特大潮汛或風暴潮作用上界之間的地帶。此帶常出露水面,蒸發作用強,地表呈龜裂現象,有暴風浪和流水痕跡,生長著稀疏的耐鹽植物。該帶常被圍墾。潮間帶,指平均大潮低潮線至平均大潮高潮線之間的地帶。此帶周期性地受海水的淹沒和出露,侵蝕、淤積變化複雜,灘面上有水流沖刷成的潮溝和浪蝕的坑窪。此帶是發展海水養殖業的重要場所。潮下帶,指平均大潮低潮線以下的潮灘及其向海的延伸部分。此帶水動力作用較強,沉積物粗。
世界各地的海岸,特別是在波浪作用較弱、潮差較大和有細粒泥沙供應的岸段,都有潮灘發育。有些潮灘寬達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在中國沿海地區,每年接受來自黃河、長江、珠江等河流輸出泥沙達20多億噸,因此潮灘廣為發育。它分為兩類:在河口三角洲基礎上形成的潮灘,如江蘇北部和渤海西部海岸;沿岸水流搬移泥沙在隱蔽海灣堆積成的潮灘,如杭州灣以南至閩江口以北海岸。

自由地貌

根部與基本海岸相連、末端向著海面伸展的堆積體。這種地貌總稱為沙嘴。波浪斜射海岸時,沿岸帶的泥沙或礫石在波浪及其水流的作用下,形成沿岸泥沙流。泥沙流在岸線轉折地段能量減弱,使一部分泥、沙、礫堆積下來,形成一端與海岸相連,另一端則沿著泥沙飽和線向海延伸,形成沙嘴。具有單一形態向海延伸的沙嘴,稱為箭狀沙嘴。末端受其他動力因素改造而發生彎曲的沙嘴,稱為彎曲沙嘴。在原沙嘴末端或內側又形成新沙嘴的堆積體,稱為複合沙嘴。

封閉地貌

泥沙的沿岸運動造成的隔斷水體的堆積體。包括海灣沙洲和連島沙洲。
海灣沙洲 一種封閉海灣水體的堆積體,又稱攔灣壩。按出現的位置可分為:灣頂沙洲、灣中沙洲和灣口沙洲。這種地貌大多是海灣沙嘴不斷生長最終封閉海灣水體而形成。
連島沙洲 把岸外島嶼與陸地相連,或把兩個島嶼相互連結起來的堆積體(圖2 若干海岸堆積地貌 )。前者稱為陸連島,後者稱為島連島。這種地貌是由於泥沙進入島嶼波影區發生堆積而形成。

環繞地貌

指向陸反曲並將部分海水包圍在內的沙嘴。

隔岸地貌

指那些與陸地以潟湖相隔的岸外堆積體。最主要的類型是堡島。堡島指一種與陸地以潟湖相隔、出露水面並與岸平行的狹長的沙質堆積體,又稱障壁島或岸外沙堤。長几公里至上百公里,有的連續分布,有的斷續分布。其成因多樣,大多數是冰後期海面上升的產物。冰後期低海面時期,在沿岸風作用下海灘上形成波狀起伏的沙質堆積體,即海岸沙丘。同時,在涌浪上沖水流作用下於海岸線上形成泥沙堆積體,即灘脊。後來,海面上升淹沒了沙丘或灘脊向陸的一側,形成潟湖,原先的海岸沙丘或灘脊就演化成堡島。也有一些堡島是由於順岸延伸的沙嘴基部被波浪或潮流沖斷而形成。堡島常被潮汐通道所切割,潮汐通道的兩側常常發育著漲潮和落潮三角洲。潮汐通道的遷移也將引起堡島的沖淤演變。水下的與岸平行的狹長沙質堆積體,為水下沙壩。多發育在潮差小或無潮差海區,破浪是構成沙壩最重要因素。水下沙壩能否發展為堡島,目前尚有不同看法。堡島在全世界緯度不同的海岸都有分布,以低緯度海岸為多,美國是世界上堡島分布最廣的國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