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壀龍

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海山鎮西南海邊有一處列為省級地質保護區的自然奇觀——壀龍。長几千米,寬幾十米,高几米到十幾米不等,堅硬的地表與龍甲相似,被人稱為“壀龍”。其實它是海邊清沙和貝殼的膠合物,在特殊環境條件下形成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山壀龍
  • 地理位置: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海山鎮
簡介,發展歷史,地理環境,旅遊信息,

簡介

“壀龍”是海邊清沙和貝殼的膠合物,在特殊環境條件下形成的。 把它切成方塊可用作很好的建築材料。比灰土角更堅固耐用,我們家鄉漁民過去就用船運來建房子,至今仍有很多遺物。幾百年來搬運到各地作為灰磚用的數量極其龐大,長年累月,船搬車運,難計其數。目前列入保護區禁止開採才不至於破壞消亡。

發展歷史

壀龍的形成要放在漫長的地貌演化歷史上去觀察。地貌形成取決於二方面的力量——內營力和外營力。內營力指的是來地球內部的力量。諸如地球自轉產生的水平擠壓力使板塊出現隆起、沉降和斷層,以及地震、火山等地質活動。比如水平擠壓運動使台灣海峽沉降,“沉東京,存南澳”傳說就是其外觀表現。外營力的風雲雨雪、光熱風化、氣候冷熱變換、河流沖積等現象也是影響地貌變化的重要因素。
壀龍的形成因素內營力影響小於外營力。主要是氣候變化因素起主導作用,放在一萬年內氣候冷暖變化觀察,可以感受其中演化的端倪。根據黃挺教授的論述,距今一萬年,處於地球冰期的海平面比現在低十一米,南澳島與大陸是相連的。冰期結束後氣候變暖,海平面上漲。在距今6000至5000年,進入暖濕期的地球海平面高出現代3至4米,潮汕地區海岸線逼近鳳凰山,桑浦山、大北山、大南山邊緣。現代的潮汕平原,那時還是波光粼粼的海灣。後來海平面又後退。距今3500年,出現第二次高海面,潮安梅林湖貝丘遺址就位於貝殼堤內。爾後經歷幾次氣候冷暖期,造成海岸線時進時退變化,比如隋唐時期氣候較暖,海水有時可到潮州城。宋初氣溫稍低於現代,但南宋元朝時期氣溫高於現代。明清又經歷嘉靖、康熙、光緒期間三個小冷期。海平面略為外退。費這么多口舌就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現在我們看到的壀龍就曾經是千百年處於海平面上下波動,陸地時而擴展,時而收縮。

地理環境

氣候變化留下壀龍這樣的印記,訴說著壀龍的前世今生。壀龍是大自然贈與人類的珍貴遺產。唐宋以後,隨著人類活動對大自然干預程度的加劇,壀龍無法再復活了,貝殼類食物已成人們盤中美餐,其生長速度再快一萬倍也無法滿足人們的攫取。沿海人口的不斷增加,特別是圍海造田,改變了海流,喪失大片繁育生物的海灣和淺灘,擠壓了海生物的生存空間。加之工業化進程快速推進,環境污染加劇,過去種類繁多、數量很大的海洋生物銳減。有的瀕臨滅絕。壀龍前幾百米灘涂再也見不到魚躍蝦戲的熱鬧場景。

旅遊信息

現在橫臥在海邊的幾千米長壀龍,經幾百年來不斷開採,已是千瘡百孔,有的已變成魚塘,只有臨海水邊保存得較為完整。海風嗚嗚響,海浪在嘆息。殘存的岩田默默地訴說著千萬年來的滄海桑田,引發人類怎樣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思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