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縣建設志(1995-2004)

海安縣建設志(1995-2004)

《海安縣建設志(1995-2004)》是陸海鷗,吉雍肅,顧琳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海安縣建設志(1995-2004)
  • 作者:陸海鷗、吉雍肅、顧琳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07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遵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科學發展觀,實事求是地記述海安縣城鄉建設的業績。
二、本志是1997年出版的《海安縣城鄉建設志》的續編,記述1995年至2004年10年間縣內城鄉建設成就和重要事件。
三、本志是介紹海安縣城鄉建設的專業志,凡與城鄉建設相關的門類,如縣域交通建設、環境保護、建築業、建築材料和城市防洪、人民防空等亦簡要人志。

作品目錄

封面
海安縣建設志
海安縣建設志(1995~2004)編纂委員會
編纂辦公室
圖片
海安地理位置
海安縣行政政區劃圖
海安縣城區圖
海安縣縣城總體規劃
2005年10月,省委書記李源潮、副省長黃莉新在海安經濟開發區江蘇鑫港企業有限公司考察
2005年10月,省委書記李源潮、副省長黃莉新視察海安鎮小康示範村建設
2005年10月20日,省委書記李源潮視察鑫緣繭絲綢集團公司
2004年7月,省委副書記張連珍在南通家惠油脂發展有限公司考察
2004年7月,省委副書記張連珍老壩港鎮視察紫菜加工
2004年4月1日,縣委、縣政府召開“海安縣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
2004年3月3日,縣城市建設重點工程指揮部召開“四河七岸”工程建設推進會
城區洋港河
城區翻身河
城區小焦港河
治理後的新華河
通揚河南岸
通揚河北岸景觀帶
2005年10月,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江蘇省考古學會副理事長、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張之恆在青墩遺址——江海文明起源論壇上發言。
青墩遺址標誌亭
青墩遺址碑銘
國家級文物 帶柄穿孔陶斧
青墩糜鹿角刻紋
王垛糜鹿角亞化石
紫石小遊園
角斜紅旗民兵團史績陳列館
紀念地碑
遲浩田上將在紀念碑前栽植的雪松
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
黃逸峰骨灰安葬處
韓國鈞座像
范仲淹石像
海安革命烈士紀念館
新長鐵路、寧啟鐵路海安火車站
蘇中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
新長鐵路與204國道立交
在建中的寧啟鐵路海安段
海安汽車客運站
沿海高速收費站
沿海高速公路
縣領導視察重點工程
中壩路景觀改造工程方案論證會
2005年9月6日,縣委、縣政府召開“海安縣城市重點工程推進會”
改建後的中壩中路
長江路
迎賓大道
城區幹道環形綠島
城區幹道環形綠島
城區幹道俯瞰
城區幹道俯瞰
城區公共休閒場所一角
通榆河橋
通揚河橋
千禧大橋
千年大橋
栟茶河橋
世紀大橋
海安城市雕塑
海陵公園夜景
城市園林綠化
中洋集團龍洋公司龍柏
仁橋祖師廟雙株銀杏
蘇中第一柏
中洋集團龍洋公司廣玉蘭
百年以上五針松盆景
李莊銀杏
污水處理廠
集污泵站
垃圾污水處理裝置
垃圾焚燒廠
垃圾壓縮裝置
環衛大樓落成典禮
城區公廁
城區幹道灑水
省勞模——環衛工人朱月紅
海安縣供水公司辦公樓
地面水廠監控系統
水廠沉澱池
美亞熱電廠
韓洋自來水廠
海安路燈管理所辦公樓
新奧燃氣
110指揮中心
海陽國際大酒店
金海安大酒店
貴都購物廣場
海安縣人民醫院
海安建設大廈
海安信合大樓
金海國際花醫
中洋水景園
煒賦錦綉花園
附圖 城建檔案館庫房
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單位
江蘇省文明城市
全國農村自來水普及先進縣
江蘇省環境優美鎮
海安縣建設志評審會議
參加評審會議的領導、專家與編委合影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縣域概況
一 地理位置
二 自然環境
三 經濟狀況
四 社會事業
五 人口與計畫生育
六 行政區劃
第二章 建設規劃
第一節 縣域城鎮體系規劃
一 城鎮化方針
二 城鎮化目標
三 城鎮等級規模職能結構
四 城鎮空間結構
五 近期建設規劃
六 城鎮空間建設
七 區域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節 縣城總體規劃
一 規劃範圍、期限
二 城市性質和城市規模
三 總體布局規劃
四 各類建設用地規劃
五 綜合交通體系規劃
六 綠地系統規劃
七 郊區規劃
八 近期建設規劃
第三節 縣城專業規劃
第四節 鄉鎮規劃
第五節 規劃管理
一 建立海安縣城市規劃委員會、海安縣城市規劃諮詢委員會
二 制定《海安縣村鎮規劃建設管理規定》和《海安縣城市規劃管理規定》
三 執行“一書兩證”制度
四 查處違章建築
五 規劃展覽
第三章 測繪、勘察設計
第一節 測繪
一 控制測量
二 地形測量
三 地籍測量
四 工程測量
五 測繪單位
六 測繪管理
第二節 勘察設計
一 勘察設計管理
二 勘察設計單位
第四章 市政、公用事業
第一節 市政工程
一 城市道路
二 城市橋樑
第二節 供水
一 供水資源
二 縣城供水
三 村鎮供水
第三節 排水
一 縣城排水(污)管理
二 新建城市排水管道
三 污水處理工程
第四節 路燈管理
一 路燈管理機構
二 路燈設施量
三 路燈功率和用電量
四 路燈維修及專用車輛
第五節 燃氣
一 管道燃氣
二 瓶裝供氣
第六節 熱電
第七節 縣城防汛
第五章 縣域交通
第一節 道路
一 公路建設
二 鐵路建設
第二節 橋樑
第三節 交通運輸
一 公共運輸
二 運輸管理
三 營運車輛
四 縣城停車場
第六章 綠化園林
第一節 縣域綠化
一 河濱、道路綠化
二 林政管理
第二節 縣城綠化
一 公共綠地
二 道路綠化
三 專用綠地
四 生產綠地
六 古樹名木
七 雕塑
第七章 市容環衛
第一節 市容管理
一 管理機構
二 市容管理
三 城管執法
第二節 環境衛生
一 機構隊伍
二 道路清掃與垃圾處理
三 公廁保潔與糞便清運
四 環衛設施
五 環衛設備
六 環衛經費
七 環衛規劃
第三節 創建衛生城市、文明城市
一 創建省衛生城市
二 創建省文明城市
三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
第八章 村鎮建設
第一節 縣城兩鎮
海安鎮
開發區、城東鎮
第二節 重點中心鎮
李堡鎮
曲塘鎮
第三節 一般建制鎮
老壩港鎮
角斜鎮
西場鎮
大公鎮
胡集鎮
孫莊鎮
雅周鎮
南莫鎮
白甸鎮
墩頭鎮
第九章 房地產業
第一節 公房管理
第二節 房地產交易及產權產籍管理
一 房地產交易
二 房屋產權登記發證
三 房地產抵押登記
四 房產中介企業
第三節 房地產開發
一 房地產開發管理
二 房地產開發企業
三 縣城住宅小區
四 物業管理企業
一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二 建立住房新體制
第五節 白蟻防治工作
第六節 房屋拆遷
一 拆遷管理
二 拆遷補償
三 拆遷評估機構
四 拆遷實施單位
第七節 舊城改造
第十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機構隊伍
第二節 環境質量狀況
二 空氣環境質量
三 聲環境質量
第三節 環境管理
一 建設項目審批
二 “三同時”驗收
三 企業環境信息公開化
四 大氣環境整治
五 水環境整治
六 聲環境整治
第四節 環境執法
第五節 環境監測
一 監測機構狀況
二 監測點位布設
第六節 環保科技
一 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
二 清潔生產
三 環保產業
第七節 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第十一章 建築業
第一節 建築業改革
三 組建江蘇省蘇中建設集團
四 深化縣屬企業改革
五 完善鄉鎮企業改革
第二節 行業管理
一 制定“十五”規劃
二 建立鄉鎮建築管理站
三 建築企業資質管理
四 項目經理資格管理
第三節 生產經營
一 以建為主、多業並舉
二 建築市場
三 施工產值超億元企業
四 承建高層建築
五 大型工程簡介
第四節 工程質量
二 創建優質工程
三 用戶滿意工程
第五節 教育科研
一 教育、培訓
二 新技術套用示範工程
三 優秀科研成果
四 省級工法
五 國家專利
六 學術交流
第六節 安全生產
一 安全管理
二 安全教育培訓
三 安全活動
四 全國建築安全獎和省級文明工地
五 建築施工事故
第七節 縣內建築
第十二章 建築材料
第一節 建材產品
一 磚瓦
二 水泥及水泥製品
三 石灰
四 玻璃纖維
五 建築陶瓷
六 耐火材料
八 新型建材
第二節 建材機械生產企業
第三節 建材檢測
第十三章 建設管理
第一節 工程建設管理
一 工程建設專項治理
二 建設市場管理
三 建築工程質量監督
四 建設工程監理
第二節 防震抗震
第三節 人民防空
第十四章 建設檔案
第一節 管理體制
一 機構建設
二 人員編制
第二節 業務建設
一 檔案接收
二 檔案整理和保管
三 聲像工作
四 檔案現代化管理
五 業務指導
第三節 館庫設備
第四節 法制工作
一 法規建設
二 法制宣傳
三 行政執法
第五節 檔案利用
一 檢索工具
二 利用實例
第六節 編研工作
第七節 目標管理
第八節 村鎮建設檔案
第十五章 建設管理機構
第一節 縣建設主管機構
一 海安縣建設局
二 城鎮管理辦公室
第二節 鎮(鄉)建設管理機構
第三節 縣建設主管部門所屬單位
一 規劃設計測繪單位
三 建設工程管理單位
四 房地產單位
五 城建管理單位
第十六章 勝跡、文苑
第一節 革命史跡
第二節 古蹟
第三節 文苑
續紀(2005~2006年)
一 建設規劃
二 重點工程建設與管理
三 市政建設
四 公用事業
五 園林綠化
六 市容環衛
七 房地產業
八 工程建設管理
九 村鎮建設
十 大交通重點工程
十一 機構、人員
附錄
一 城建經費
二 重要規範性檔案題錄
三 科技人才
四 先進集體、個人
後記
參加評審會議領導、專家名單
供稿人員名單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