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迄今為止,這是國內問世的第一部全方位地論述海子詩歌和小說的學術專著。悠哉,原名楊秋榮,男,1965年4月30日生於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原籍為江西省豐城市,是石灘鎮楊公幾村人。1987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哲學系,哲學士;199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文學碩士。現為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副教授,北京作家協會會員。著有長篇小說《燕園夢》(又名《紅樓夢》)和《品咂一種孤獨滋味》,以及若干詩歌、散文、劇作、文學評論等。
悠哉的長篇小說《燕園夢》於2005年1月由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這部長達8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將詩人海子作為主人公之一傾情謳歌。小說有三個附錄,其中的附錄一《青春的單翅鳥——海子論》就集中論述了海子的詩歌創作歷程,對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日記》、《祖國,或以夢為馬》、《春天,十個海子》等名詩作了獨特而精妙的解讀,在學術界引起廣泛稱讚。悠哉因此被譽為“繼駱一禾之後傾聽海子歌吟的‘另一隻耳朵’”。《海子詩歌研究》的問世,為中國學術界關於海子詩歌的研究貢獻了自己力量,奠定了悠哉在該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海子詩歌研究》除去長篇論文《青春的單翅鳥——海子論》外,分為六章。全書別出心裁地將海子的抒情詩分為五類,單篇予以精細的解讀。解讀過程中,作者旁徵博引,梳理了海子詩歌與荷馬、《聖經》、但丁、莎士比亞、歌德、
席勒、荷爾德林、梵谷、蘭波、狄金森、普希金、葉賽寧、顧城、駱一禾……的關係,滲透著精妙的論述。
對於國內學術界關於海子詩歌的許多似是而非的錯誤見解,該書也作了逐一澄清,是一部學術論爭性很強的著作。
目錄
(代序)青春的單翅鳥——海子論
第一章 詩歌小站
第二章 愛與孤獨
第三章 戀戀鄉土
第四章 青春遠行
第五章 英雄殉道
第六章 怪誕小說
後記、參考文獻
呼喚中國詩歌的“海子精神”
——為海子逝去20周年而作
悠 哉
海子是我們時代“永遠的青春詩人”——這是悠哉對海子的獨特命名。
海子逝去20周年的日子,已經到來了。想必中國一些鬱郁不得志的詩人,又會有所動作吧?例如:整修海子墳墓,出版紀念文集,搞詩歌朗誦會,拜謁海子故居,等等。2009年3月26日,北京大學五四文學社將舉辦一場規模空前的“海子詩歌朗誦會”,也是不出意料之外的。據說詩人西川將《海子全集》編好,其中收錄若干新發現的海子佚詩。如果能收錄一些海子書信(給他朋友的,包括致西川的),或海子情書(包括給他初戀情人B的),那就更好了。據我估計,這部書將成為2009年中國出版界的一項重大事件,會載入史冊的。
作為“活著的海子”,悠哉滿懷信心地期待《海子全集》的問世。
但是,光這些夠了么?我覺得,還遠遠不夠。人們更亟待解決的是:如何更好地闡釋海子詩歌,如何繼承海子留給世人的精神遺產。拿目今萎靡不振的中國詩歌界來說,我們需要大力呼喚中國詩歌的“海子精神”。
中國詩歌的“海子精神”?
也許有人聽得一愣,繼而詫愕地發出質問——
“中國詩歌中存在這么一種精神么?”
悠哉的回答,是肯定的。
那么,什麼是中國詩歌中的“海子精神”?
據我的理解:首先,“海子精神”是一種理想主義精神。20世紀80年代號稱小“五四”,是中國人文知識分子激揚才情、抒發理想的時代。海子詩歌,就誕生於這樣一個時代里。受著社會大環境的濡染,海子詩歌的基調是明朗的、歡快的。例如,海子寫道: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
泥土高濺
扑打面頰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
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
愛情和雨水一樣幸福
(《活在珍貴的人間》)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全詩基調在第一句就定下了: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又如:
我要在故鄉的天空下
沉默不語或大聲談吐
我要在頭上插滿故鄉的鮮花
(《浪子旅程》)
“頭上插滿故鄉的鮮花”,就隱喻著他的理想主義情懷;他要像但丁一樣帶著桂冠,榮耀地回返他的鄉村故里。
海子的代表作《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也是他人生理想的訴求: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週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即使海子有孤獨,有憂傷(悠哉將它命名為“海子式的憂傷”),訴諸筆端也帶著那個時代所特有的激情,著色了濃郁的理想主義輝彩。質言之,海子的孤獨是理想主義者的孤獨,海子的憂傷是理想主義者的憂傷。試看——
我要做遠方的忠實的兒子
和物質的短暫情人
(《祖國,或以夢為馬》)
海子的性情是內向的,同時又很高傲。“遠方”象徵他高遠的理想追求;“物質的短暫情人”隱喻他鄙棄庸俗的實利主義。海子崇尚美國超驗主義詩人梭羅的一句名言:“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簡單地生活,深閎地思想。”他以此來鞭策自己、砥礪自己。
其次,“海子精神”是一種英雄主義精神。海子以“詩歌王子”自許,卻推崇荷馬、但丁、歌德等“亞當型巨匠”。海子的全身心,充溢著昂奮的英雄主義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支撐著、滋養著海子的青春生命,使得這隻“青春的單翅鳥”撲騰起略嫌稚嫩的翅膀,一次次地高翔遠舉,通過短短的詩歌生命來揮發自己的能量,完成了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個奇蹟:創作生命僅僅維持五年左右,他竟然奉獻了許多高質量的詩歌短章和幾部長詩(他稱作“大詩”)和幾篇玄怪小說。海子的英雄主義情懷,使他鄙視喧囂浮華的都市景致,而將自己的心牢牢綁定和寄頓於荒涼的“遠方”。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海子那么神往於祖國邊陲西藏,竟然在經濟貧困和交通不便的形景下,一次又一次地作詩歌的“青春的遠行”,前往那個遙遠的、聖潔的所在。
再次,“海子精神”是一種殉道主義精神。詩歌作為藝術,固然不是宗教。但是,真正的藝術家,從來都是懷著教徒殉教般的聖潔情懷對待藝術的。在這方面,不能不提荷蘭畫家梵谷對詩人海子的巨大影響,海子稱他為“我的瘦哥哥”。我不能說只有梵谷一個人影響了海子對藝術本質的認知,但是我敢斷言:如此深刻地影響了海子對於詩歌本質認知的,首先就是畫家梵谷;絕對一點說,也只有畫家梵谷。
梵谷對於繪畫藝術的狂熱激情,他在極度貧困狀態下創作的大量作品,深刻地震撼了“永遠的青春詩人”海子。梵谷所懷抱的變革繪畫藝術的宏大理想,也同樣鼓舞和激勵著“永遠的青春詩人”海子。事實上,海子有變革中國詩歌的宏大抱負。海子說:“詩歌是一場烈火,而不是修辭練習。”他渴望自己成為引火人。海子曾對詩友交談過這方面的想法。例如,他想按《聖經》的體例來創作“偽經”,他計畫創作幾部“大詩”。
甚至梵谷最後悲壯的自殺舉動,也激勵著“永遠的青春詩人”海子。海子要憑著自己青春的熱和血,完成“一次性詩歌行動”,這個舉動就是通過“殉詩”來達到他最後的詩歌抒情,完成他最後的詩歌創作。悠哉以為,是“瘦哥哥”梵谷啟示和激勵他做出臥軌的壯舉。“永遠的青春詩人”海子以此向梵谷致以最崇高的敬禮。海子認為,非此不能表達自己的詩歌抱負:
“既然冷漠的世人和冷漠的中國詩壇拒絕接納我,那么好吧:我就證明給你們看!”
海子最後的“證明”,固然令熱愛他的許多人們異常傷感,卻也讓我們深感震撼。驀然間世人發現:原來有一個天才,被我們漠視了!
青春詩人做起事來難免偏激,難免急躁,難免毛糙,難免熱血沸騰,難免……這是沒辦法矯正的,就像無法矯正駝背的脊椎一樣。因為,青春詩人之所以是青春詩人,就因為他拒絕平庸,拒絕四平八穩,拒絕與俗人握手言和。
時下中國詩歌出現萎靡不振的狀況。詩歌創作呈現一種虛假的表面繁榮。的確有許許多多詩人在創作,的確有一部部詩集獲得某某獎,的確有某某詩人被評論家們看好,的確有抒寫“底層關注”的詩人被圈內人士高度關注……但是,據悠哉看來,較之於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如今中國詩壇呈現的是一派衰頹跡象。其重要症候就是:在海子從事創作的時代,中國詩歌是具有自己的精神的,海子詩歌就代表了一種中國詩歌精神——一種詩歌的青春精神。這種詩歌的青春精神,在如今這時代里,凸顯出大面積的匱乏,裸現出時代精神貧血的大症候。如今的詩歌太“形而下”、太“世俗”、太雞零狗碎、太關注修辭操練而忽略詩歌的內在生命……不僅詩人海子離我們越來越遠去,而且中國詩歌中“海子精神”也離我們越來越遠去。這一點,實在是很可悲哀的。讓我們一起大聲呼喚——
魂兮歸來,中國詩歌的“海子精神”!
借著“永遠的青春詩人”海子逝世20周年的契機,悠哉沉痛地、憂傷地寫下以上感言。
最後,引詩人悠哉的一首詩,謹表紀念的心意:天堂里是否也有麥地
——紀念海子逝世20周年
悠 哉
天堂里是否也有麥地
滋養你蓬勃的青春
讓你盡情地嗅著麥花
向王子們高聲朗誦中國詩篇
天堂里是否也有駿馬
蹴踏且咆哮,載著你激越地飛奔
朝著你傾心的女孩子,光明的女兒
長發披在雙肩,閃爍明如燈盞的眸子
太短了,太短了
遠遠不夠啊,二十五個春秋
至今你無力償還大地的情義
以及那團火焰的寂寞燃燒
坦然選擇自己命運,竭力效仿你
焦躁的、魯莽的“瘦哥哥”梵谷
卻忘記“天才、耐心和長壽”的莊嚴承諾
你是孤傲的,又任性到蠻不講理
塵世的行為準則不光為你制定
疼痛過後是永遠的解脫
窮孩子不再夜裡提燈還家,淚流滿面
天堂的麥地芬芳無際,也不稀罕龍駒駿馬
兩翼雪白的天使們環繞嬉耍,扯亂你的黑頭髮
巨大傷口遺棄給塵世,時光里結痂
午夜或凌晨,攪拌理想青年的好夢
由於你的離去,世間尋不到合適的亮嗓
寫於2009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