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中國學貢獻獎

“海外華人中國學貢獻獎”是“世界中國學貢獻獎”的子項獎。

為推動海外中國學(包括漢學)發展,弘揚海外中國學傑出學者和優異成果,促進海內外中國學研究的交流,特設立“世界中國學貢獻獎”(簡稱“中國學獎”),下分“世界中國學貢獻獎”與“海外華人中國學貢獻獎”兩個子項。該獎項由世界中國學論壇組織委員會主辦,每兩年評定一次,頒獎儀式與兩年一度的世界中國學論壇同時舉行,每屆獲獎者為2至4名。首屆中國學獎於2010年頒發,俄羅斯的羅高壽、日本的毛里和子、法國的謝和耐、美國的孔飛力等4名國際知名中國學家,為該獎項奠定了一個具有權威意義的起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外華人中國學貢獻獎
  • 描述:“世界中國學貢獻獎”的子項獎
  • 目的:推動海外中國學(包括漢學)發展
  • 主辦單位:世界中國學論壇組織委員會
簡介,沿革,

簡介

“海外華人中國學貢獻獎”是“世界中國學貢獻獎”的子項獎。

沿革

2012年度獲得者是香港饒宗頤,生於1917年,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榮休講座教授,中國文化研究所及藝術系偉倫講座教授,香港大學林百欣中國文化講座教授,治學範圍廣博,研究領域涉及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學、禮樂學、宗教學、楚辭學、史學、中外關係史、敦煌學、目錄學、古典文學及中國藝術史等13大門類。出版有《敦煌六朝寫本張天師道陵著·老子想爾注校箋》、《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中國史學觀念探討之一》、《雲夢秦簡日書研究》等70餘種著作,發表論文近900篇。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與藝術系教授、講座教授和系主任等職,又為美國耶魯大學、法國巴黎高等研究院等著名學府的教授。饒宗頤先生幼承家學,從事治學與教學工作逾70載,治學廣博,著作等身。精通中國古代文獻及多種外語,研究注重史料考證,且不斷創新,在中國學及中外關係史等眾多學術領域皆有開創性的貢獻,在海內外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在國際學術界享有崇高聲望,被譽為“國際矚目的漢學泰斗”,曾先後獲得法國蘭西學院“漢學儒蓮獎”(1962年)、巴黎亞洲學會榮譽會員榮銜(1980年)等海內外學界和藝壇的多個重要獎項與殊榮,擴大了中國學在海內外的影響力,為海外中國學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