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體型特徵,物種分布,生活習性,
簡介
又稱海瓜、海茄子、香參、白參,為芋海參科動物海地瓜Acaudinamolpadioides(Semper)的全體。穴居在從潮間帶到水深80米的軟泥底,少數生活在泥沙巾。春秋季捕撈,捕後去內臟,用海水煮及加鹽醃製,曬乾備用。分布於我國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沿海海域,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海域亦有分布。
體型特徵
體略呈紡錘形,末端逐漸變細,但沒有突然明顯縮小的尾部。體長最大可達20Omm,一般為10Omm,觸手15個,無分枝,但靠近頂端有一對小側指。體壁十分光滑,稍透明。幼小標本更為透明,肛門周圍有5組小疣,每組有4-6個疣。波里氏囊和石管均為1個。呼吸樹發達。石灰環輻板各有一對短的後延部。體壁內骨片形態變化很大,但似乎有一定的規律。體長30-4Omm的小標本,體壁內一般都沒有骨片,但在身部後部或肛門疣內可以檢出少量骨片,多為繁簡不同的花紋樣體,少數為複雜的有瘤穿孔板,體長70-80mm的標本,體壁內出現的骨片以啞鈴體為主,有的標本啞鈴體粗短,有的標本啞鈴體細長,有的甚至變為細小桿狀體。體長130-140mm或者更長的標本,體壁內出現較多的星形穿孔板,板面常有突起;另外還有環形體,或"油炸圈餅",和啞鈴體骨片。生活在潮間帶軟泥底的標本,無論大小,除肛門疣有骨片外,其餘體壁則完全沒有骨片,有的標本,甚至肛門疣內,骨片也很少。生活在潮下帶的標本有的也完全沒有骨片,特別是軟泥底的標本。沙泥底的標本一般都有骨片。似乎骨片數目的多少和底質粒度的大小有關,底質粒度細(如軟泥底),一般都沒有骨片,或者骨片很少;底質粒度粗,如泥沙、沙泥或沙底,骨片則較多而發達。體色變化大:小標本體為白色,半透明;中等大標本有細小的赭色斑點,故呈茄赭色;老年個體,體色深,為暗紫色。
物種分布
本種是印度-馬來區最普通的一種芋參。分布於孟加拉灣、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山東到海南島等地,多穴居在潮間帶到水深80米的軟泥底以及少數在泥沙、沙泥或沙底。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菲律賓。
生活習性
生活習性 動物穴居在潮間帶到水深80m的軟泥底,少數生活在泥沙、沙泥或沙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