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縣文化旅遊局

海原縣文化旅遊局,工作任務是生產藝術產品、提供文化服務,工作目標是文藝發展、產業興旺、精品呈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原縣文化旅遊局
  • 屬性:政府職能部門
  • 工作任務:生產藝術產品、提供文化服務
  • 工作目標:文藝發展、產業興旺、精品呈現
主要職責,工作成績,

主要職責

海原縣文化旅遊局為政府職能部門.其主要職能是: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規。落實區、市、縣黨委和政府關於加強文化旅遊事業的一系列會議、檔案、指示精神。制定和組織實施文化旅遊發展計畫和規劃。負責全縣文化旅遊工作。管理和推動城鄉旅遊產業、文化藝術、文物、音像、書刊、文化娛樂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文化旅遊工作任務:生產藝術產品、提供文化服務、保護文化遺產、管理文化市場、開發旅遊資源、發展旅遊產業。
文化旅遊工作目標:文藝發展、產業興旺、精品呈現、活動豐富、行風優良、設施改觀、管理規範、政治民主。
文化旅遊工作思路:重在建設、統籌城鄉、創新機制、人才興文。

工作成績

“十五”期間,我縣文化旅遊工作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圍繞縣委政府中心工作,以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主線,發揮比較優勢,強化服務協調,狠抓陣地建設,克服困難,努力打造“花兒”藝術品牌,開展文化藝術交流,文化旅遊工作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為提升海原知名度起到了很好地宣傳作用,為發展縣域經濟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目前,已基本建成圖書館大樓和宣傳文化中心大樓,總面積7100平方米,投資695萬元,解決了局機關及所屬文化館、圖書館、文工團、文管所、文化稽查大隊無處辦公的問題。建成鄉鎮文化中心10個,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投資80萬元(其中設備投入15萬元);2002年成功舉辦了首屆寧夏(海原)“花兒“文化藝術節。花兒王馬生林的原聲態唱法得到有關專家的認可;花兒王子馬漢東曾出訪過日本,參加過2000年文化部春節聯歡晚會和CCTV西部民歌大獎賽並多次參加區內外民歌演唱比賽。2004年文化館被中宣部、文化部命名為“服務農民、服務基層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文工團創作編排的大型花兒歌舞劇《海風吹綠黃土地》隨寧夏黨政代表團赴福建慰問演出;2005年圖書館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縣級二級圖書館;我縣西安州古城遺址、柳州城遺址、九彩坪拱北、天都山石窟、鹽池古城遺址、高崖鳳凰城遺址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菜園新石器文化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原縣地處寧南山區,位於中衛、固原的中間地帶,自然、人文旅遊資源兼備、特色突出。境內有109國道、202省道通過,銀(川)武(漢)高速公路距海原60公里,中寶鐵路從境內穿過,中靜、海同、靖海、固海公路已建成二級路面,為發展旅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原境內有新石器文化遺址144處(其中菜園文化遺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墓群8處,古墓葬20餘座,宋夏至清代石窟寺4處,宋夏古城址22座,保存完整的宋夏烽燧13座。西夏王李元昊在海原境內南華山、天都山分別建有天都山避暑行宮和西夏皇家天都山石窟寺,至今有很多留存遺蹟。天都山石窟寺每年“四月八”都會吸引眾多道教、佛教信徒和遊客前來朝拜觀光;保存較好的南牟會行宮(宋代稱為西安州)、柳州城以及唐宋時期的金佛溝石窟,是研究西夏文化、石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實物資料。震驚世界的海原大地震遺址,現有斷裂帶11處,獨特的地質景觀成為大地震“活”的見證。被海原人民喻為“母親山”的南華山植被茂密、風景秀麗。此外,古樸濃郁的回族風情及具有鄉土氣息和鮮明民族特點的 “花兒”更是海原一大亮點,一批民間花兒歌手唱出寧夏,走向全國。建於1863年的九彩坪拱北,其建築之典雅、地勢之奇特、宗教活動之隆重,在區內外享有盛名。剪紙、刺繡、口弦等民間藝術熠熠生輝,文化上的差異性,使其對遠地遊客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海原境內豐富的旅遊資源集中涵蓋了富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雄渾厚重的民間文化,深沉悠遠的西夏文化、神秘洞深的佛教文化,蒼茫豪邁的花兒文化以及濃郁的回鄉文化和震驚世界的地震文化,構築了海原獨特的旅遊文化體系,其價值厚重深遠,是海原旅遊產業發展的“魂”之所在。
海原是一片古老而充滿希望的熱土,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更是有待開發的處女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