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紅鮊,學名:Erythroculter pseudobrevicauda (Nichols et Pope , 1927),為鯉科紅鮊屬的一種魚類。 體長,側扁。頭背面平,頭後背部微隆起。腹棱自腹鰭基至肛門。口上位,口裂與體縱軸框直,下頜厚,上翹。眼大。鱗小。無須,側線微彎,側線鱗72~76。肯鰭硬刺光滑。臀鰭基部長。分布於海南島及珠江水系。生活在開闊水體的中上層。遊動迅速,以掠捕魚、蝦為食。中型魚類,為產區食用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 海南紅鮊
- 拉丁學名:Erythroculter pseudobrevicauda (Nichols et Pope , 1927)
- 別稱:翹嘴魚,拗頸,昂石包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鯉形目
- 亞目:鯉亞目
- 科:鯉科
- 亞科:鮊亞科
- 屬:紅鮊屬
- 種:海南紅鮊
- 分布區域:海南島及珠江水系
形態特徵,生存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頭後背部顯著隆起。頭中等大,錐形,背面平直。吻較長。眼上側位,在頭的前半部;眼間隔寬平。鼻孔下緣在眼上緣之下。口上位;口裂近於垂直;下頜突出,上翹;上頜骨後端伸達鼻孔後緣下方之後。鰓孔大。側線在體側中部下方,在中部稍下彎。背鰭有光滑硬刺,起點約在吻端至最後鱗片的中點。臀鰭起點在鰓蓋後緣至最後鱗片的中點下方。胸鰭伸達腹鰭起點。腹鰭起點在吻端至臀鰭基部末端的中點。肛門恰在臀鰭起點前方。
生存習性
生活在開闊水體的中上層。遊動迅速,以掠捕魚、蝦為食。中型魚類,為產區食用魚。
分布範圍
分布於海南島及珠江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