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破布葉

海南破布葉

海南破布葉(學名:Microcos chungii (Merr.) Chun)是椴樹科破布葉屬植物,喬木,高5-15米;幼嫩枝條被棕黃色柔毛。葉近革質,長圓形或有時披針形,長11-20厘米,寬3.5-6厘米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柄及苞片均被棕黃色或灰黃色柔毛;花淡黃色。核果梨形,長12-22毫米,寬9-12毫米,密被灰黃色星狀短柔毛;果柄粗壯,被毛。花期夏秋季間,果期冬季。

分布於中國海南、廣東、江蘇、安徽、四川和雲南等地;越南也有分布。生長於山地疏林或密林中。

木材紋理通直,結構細緻,材質稍軟而輕、加工容易,適作梁、柱、門、窗、一般家具、器具等用材。樹皮纖維較強韌,可供編織。果實可食。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採種,播種,栽培技術,栽植,撫育,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喬木,高5-15米;幼嫩枝條被棕黃色柔毛。葉近革質,長圓形或有時披針形,長11-20厘米,寬3.5-6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圓鈍,全緣或上部有稀疏的小鋸齒,上面無毛,下面初時有極稀疏的星狀柔毛,後變禿淨;葉柄長1-1.5厘米,被星狀柔毛。
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柄及苞片均被棕黃色或灰黃色柔毛;花淡黃色;萼片5片,狹倒披針形,長8-10毫米,兩面均被星狀柔毛,外面更密;花瓣狹長圓形,長3-4毫米,外面被稀疏短柔毛,內面基部有被毛的厚腺體,長約為花瓣的1/3;雄蕊多數;子房闊卵形,密被長柔毛,柱頭錐狀。核果梨形,長12-22毫米,寬9-12毫米,密被灰黃色星狀短柔毛;果柄粗壯,被毛。花期夏秋季間,果期冬季。

生長環境

自然分布極廣。分布區年平均氣溫15-24℃,最低氣溫-6℃,年平均相對混度70-85%,年降水量為900-1600毫米,在磚紅壤、磚紅壤性黃壤生長良好,在海南多散生於熱帶半落葉季雨林和常綠季雨林中。垂直分布至海拔1000米,而在海拔400-800米的山坡和山谷中較多。
喜溫吸濕潤而肥沃的立地,在低海拔荒野次生灌叢群落的溝谷低濕地上常見,多呈木狀。幼樹期頗喜陰,壯齡大樹亦多在上層林冠蔭蔽之下,常為中層樹,立木不高樹冠寬廣,枝葉濃密;林中伴生樹常有盤殼櫟、大葉瓊楠、多香木、山杜英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海南、廣東、江蘇、安徽、四川和雲南等地;越南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採種

果實由青綠轉為黃褐色時即可採收。肉質漿果成熟及時採收後不能堆漚,以防止發酵變質,影響種子發芽力,應及時在清水中洗出種子,推置在通風處晾乾,種子千粒重為700-750克。種子以隨采隨播為好,不宜久存。

播種

苗圃地宜選擇疏鬆、排水良好的坡地。圃地整理好後即可播種,插種方法以條播,行距約15厘米,20-30粒/米,覆土以不見種子為度,早晚澆水,保持床面濕潤。播種後20-25天開始發芽,幼苗出土後及時搭蔭棚庇蔭。苗木生長有3-4對真葉時,可撤除蔭棚,經過1個月左右的煉苗期後,進行分床(分床規格為15厘米×15厘米)或移入營養杯中培育。生長良好的1-2年生苗木,高達50-80厘米時,即可出圃種植。

栽培技術

栽植

對立地條件要求不嚴,在土層比較深厚、肥沃、濕潤的砂壤土、磚紅壤土等都能生長。在雨季前進行整地,即砍山、煉山,植穴規格50厘米×50厘米×40厘米,一般採用株行距3米×2米,造林前將穴回滿表土或用火燒土作為底肥。8-9月的陰雨天氣進行定植。
用裸根苗造林,起苗時必須修剪部分枝葉及過長的主、側根,並及時漿根和包裝好。這樣便於運苗,保證造林成活率。種植時一定要將植穴踩實,將土回到穴平或稍低於5厘米,便於淋水和雨後蓄水保苗。

撫育

種植後在雨季末期進行1次撫育管理,因幼林期生長較慢,易受雜草蔽壓,及時砍雜、鬆土、除草和施肥,促使進幼林生長。以後在2-3年內,每年在雨季前、後各撫育1次,並修枝整形等。

病蟲防治

很少有病蟲害影響,偶有發現卷葉螟幼蟲卷葉和吸食葉液。可用90%敵百蟲1500-2000倍液噴灑。蚜蟲吸食葉液汁,可用40%樂果800-1000倍液噴灑。

主要價值

木材散孔材。暗淡的褐棕色,縱切面淡棕色帶紅。生長輪明顯,年輪界多數分明。木材紋理通直,結構細緻,材質稍軟而輕、加工容易,乾燥後稍開裂。且稍變形;切面平滑略具光澤,材色不鮮明。適作梁、柱、門、窗、一般家具、器具等用材。樹皮纖維較強韌,可供編織。果實可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