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

《海南省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是海南省教育廳、海南省扶貧工作辦公室於2017年6月29日印發的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南省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
  • 實施時間:2017年6月29日
  • 發布單位:海南省教育廳、海南省扶貧工作辦公室
印發通知,規劃全文,內容解讀,

印發通知

海南省教育廳 海南省扶貧工作辦公室關於印發《海南省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各市、縣、自治縣教育(教科)局、扶貧辦,洋浦開發區社會發展局,各高校,廳各直屬單位(學校):
現將《海南省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海南省教育廳 海南省扶貧工作辦公室
2017年6月29日
(此件主動公開)

規劃全文

海南省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
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家庭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全力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國家《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和《海南省農村扶貧開發“十三五”規劃》,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基本方略,以全面提升我省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人力資源素質、助力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含非建檔立卡的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下同)成長成才,徹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為重點,圍繞“全上學、全資助、上好學、促成長”的總體要求,精確瞄準教育最薄弱領域和最貧困群體,靶向發力、多措並舉,堅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為全省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基本原則
全面覆蓋,精準施策。精準核查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就學及受資助信息,精準確定教育脫貧任務,構建起到區域、到學校、到教師、到家庭、到學生的全覆蓋教育脫貧攻堅服務體系,確保不落一戶、不落一生。
加快發展,服務全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補齊農村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短板,全面提升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受教育水平,積極推進教育參與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的深度和廣度,提升教育服務區域脫貧攻堅的能力。
多級聯動,協力推進。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形成省、市(縣)、鄉鎮、村委會、學校多級聯動的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格局,做到多點發力、共同出力。各級政府要把教育脫貧攻堅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扶貧總體規劃,統籌安排資源,加大教育脫貧攻堅力度。
育人為本,技能脫貧。將加快農村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發展作為教育脫貧攻堅的第一要務,突出教育扶貧的“造血”功能。創造基本條件幫扶貧困家庭子女完成學業、學會技能和就業創業,帶動貧困家庭人力資源素質的提升,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三、主要目標
按照海南省“十三五”扶貧開發的“三年攻堅脫貧,兩年鞏固提高”總目標,到2020年,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義務教育適齡人口全部入學(因身體等原因確實不能入學的履行必要手續);建立特惠性扶持政策體系,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全覆蓋;推動促進發展職業教育,確保每個貧困家庭學生都有機會通過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或職業培訓實現就業,通過發展教育脫貧1.5萬人;建立全覆蓋的教育脫貧攻堅服務網路和建檔立卡貧困學生關愛體系,支持貧困學生成長成才;顯著提升農村貧困地區中國小師資整體水平,全面提升農村貧困地區中國小辦學水平,為貧困家庭子女提供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大力加強教育脫貧攻堅精準宣傳,確保政策全知曉;不斷完善教育脫貧攻堅政策措施,使教育扶貧成為扶貧大兜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任務舉措
(一)切實加強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控輟保學,為他們提供公平有質量的教育,保障貧困學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機會
1.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切實提高義務教育鞏固率。
加強義務教育的省級統籌,制定和實施全省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規劃,先建後撤、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加強重點小城鎮、遠城郊區、新建城區和城鎮危舊房改造區學校建設,有序擴大城鎮義務教育學位供給,完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政策並逐步消除“大班額”現象。保留並辦好農村貧困地區必要的村國小和教學點,建設好農村寄宿制學校,保障學生就近上學。加強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學業質量的檢測評價,全面提高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辦學質量。完成“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涉及項目學校2251所,建設109.6萬平方米校舍,購置教學設備12.1億元,建設體育場地等附設設施52.1億元。到2018年,全省基本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縣(市、區)比例達到100%,全面縮小義務教育的區域、城鄉、校際差距。
2.落實市縣控輟保學主體責任,確保除身體殘疾等特殊原因無學習能力的外,全部入學。
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工作的實施意見》,同時加強普通高中及中職階段學生控輟保學工作,建立政府、村委會、學校、家庭聯保聯控機制,落實學生輟學登記、勸返和書面報告制度,加強對輟學率高、鞏固率低單位的跟蹤監控,建立輟學學生台賬,嚴控學生輟學,確保除身體殘疾等特殊原因無學習能力的外,所有建檔立卡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入學,普通高中及中職階段就讀的建檔立卡家庭學生不輟學。完善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健全學籍管理機制,實現各級各類學生學籍銜接互轉。完善特殊教育體系,確保三類殘疾兒童入學。
3.擴大貧困地區學前教育資源。
加強全省幼稚園布局統籌,以縣(市、區)為單位制定幼稚園布局規劃。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2017-2019年),通過新建、改擴建、農村國小增設附屬幼稚園,支持企事業單位和集體辦園等方式,擴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到2020年,每個鄉鎮、農場場部區至少辦好1所公辦中心幼稚園,人口較多的設立第2所公辦中心園。60名幼兒以上的建制村都有獨立或聯辦的幼稚園,偏遠、人口分散地區設立巡迴支教點。在各市縣實施城區優質幼稚園對口幫扶鄉鎮中心幼稚園。大力扶持普惠性民辦園發展,引導和支持更多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逐步形成貧困地區農村學前教育服務網路,為貧困村貧困家庭適齡幼兒提供更多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
4.繼續實施普通高中基礎能力建設。
繼續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資源,新建一批優質普通高中。普通高中改造計畫和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項目優先支持貧困縣普通高中改善辦學條件,著力加強薄弱高中教學及輔助用房、體育場地建設和教學儀器設備配備,實現2020年底前所有貧困市縣都至少有1所“省一級”高中學校,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提供更多接受優質普通高中教育的機會,為實現2020年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兜住底線。
5.繼續推進教育扶貧移民工程。
指導市縣進一步落實思源實驗學校建設與運行管理相關檔案精神,不斷完善24所思源實驗學校教育扶貧移民特色。督促市縣繼續發揮思源實驗學校示範輻射帶動作用,抓好拓展項目實施,完成將16所拓展項目學校建設成省級規範化學校的目標。
6.提升對貧困地區殘疾兒童及留守兒童教育支持力度。
全面落實海南省特殊教育行動計畫,建成8所特殊學校,改善現有7所特殊學校辦學條件,完善以特殊教育學校為主體,隨班就讀和特教班為輔的特殊教育格局,堅持與普教相結合、推進融合教育,並為殘疾學生提供個性化教育和康復訓練,健全殘疾學生資助制度,實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殘疾學生從義務教育階段到高中階段教育的12年免費教育。逐步提高義務教育特教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標準。構建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力量相銜接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網路,在留守兒童集中地區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支持和指導中國小對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情況實施全過程管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幫助監護人掌握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情況,提升監護人責任意識和教育管理能力。
7.構建服務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兩張網”,關愛學生成長成才。
構建教育脫貧攻堅“服務網”及“關愛網”。組織教師按行政區域全覆蓋分片包村到戶,提供教育脫貧攻堅服務,提高教育脫貧攻堅精準度和政策知曉度,確保各項資助能快速精準到位,不落一戶。安排一線教師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對口結對幫扶,關注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思想動態,注重貧困學生的思想、情感、心理幫扶,開展勵志教育,讓所有貧困生生活學習有保障,情感心理無障礙,積極引導他們樂觀豁達,勇敢自信地面對困難、挫折,打通孩子通過學習改變個人和家庭命運的廣闊通道,為脫貧致富過上小康生活奠定堅實基礎。針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高校、中職畢業生,建立“一對一”、“多對一”幫扶就業創業機制,點對點做好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創業幫扶,鼓勵和引導他們回到基層就業創業。
(二)實施貧困家庭資助工程,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全覆蓋
8.精準核查,摸清底數。
對照扶貧部門建檔立卡數據,組織市縣全面核查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就學信息,包括就讀學校、年級(專業)、受資助信息等,摸清教育脫貧攻堅底數。組織開發教育精準扶貧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全程跟蹤服務和管理。
9.構建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特惠扶持政策體系。
針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進一步完善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特惠扶持政策體系,確保不因貧失學,也不因學致貧。進一步完善高校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新生入學資助、研究生“三助”崗位津貼、勤工助學、校內助學金、困難補助、學費減免等貧困大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確保覆蓋全部建檔立卡貧困大學生。各市縣資助標準高於或範圍寬於省里的,按各市縣執行;低於或窄於省里的,按省里標準執行。同時,為5個國家級貧困縣試點範圍內學生按每生每年800元提供營養膳食補助。教育扶貧移民學生交通補助提高到每生每年200元。鼓勵引導社會資金幫扶貧困學生。
10.簡化資助流程,完善資助方式,確保資助“不落一戶、不落一生”。
簡化資助流程,最佳化資助發放方式,所有特惠性資助均由戶籍所在地發放,各級政府、村委會、學校要督促學生或家長在春秋兩季開學伊始到學校登記,學生首次須按規定提出個人申請,並提供相關證明材料。以後年度,除跨學段就學外,由學生所在學校或所屬教育部門將學生信息錄入系統,學生或監護人憑資助認定表和扶貧手冊即可獲得資助。
現有普惠性政策優先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在省內就讀的,要求就讀學校優先資助;在省外就讀的,由學生或監護人持扶貧部門頒發的扶貧手冊到所就讀學校提出申請,省教育廳統籌將省外就讀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名單發到學校,請求優先資助。
(三)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拓寬教育脫貧通道,促進貧困家庭學生就業,落實“發展教育脫貧一批”
11.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
充分利用職業教育在脫貧攻堅中見效快、實用性強等突出優勢,大力推動職業教育扶貧。通過結對幫扶,全面加強民族市縣中職學校(職教中心)建設,支持其開設縣域特色產業的特色專業,推動其緊密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提升辦學水平、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質量。落實職業教育扶貧方案,在所有中職學校全面推廣扶貧勵志班,計畫單列、春秋兩季免費註冊入學、學校和專業任選,加強勵志教育,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適齡子女通過接受職業教育,增強自身脫貧致富能力,實現就業,最終實現脫貧。
12.支持職業院校發揮優勢辦好“村官班”,大力開展職業培訓。
加強“村官班”招生辦學,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學歷提升和技能培訓,穩步提升貧困人口教育脫貧能力。充分發揮各高校、各類職業學校及各類職業培訓機構的技術、科研優勢,採取送訓下鄉、集中辦班、現場實訓等多種形式,承接各類技術技能培訓,對進城務工人員進行轉移就業和勞務培訓,對返鄉創業人員開展創業技能培訓,優先保障貧困家庭有培訓需求的勞動者都能得到職業技能培訓。支持職業院校聯合人社、扶貧、旅遊、林業、工會等部門(單位),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者開展勞務輸出、鄉村旅遊、生態護林、林下經濟、節能環保等相關職業技能培訓,確保其完成培訓後順利就業或掌握一門技術技能,實現技能脫貧、技能致富。
13.繼續實施高等教育招生傾斜政策。
繼續實施少數民族預科班(每年120個指標)和本科高校(不少於500個指標)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畫,保障計畫投放量和形成長效機制,使貧困家庭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受優質高等教育。
14.完善就業支持服務體系。
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設計、職業規劃指導、創業教育培訓,與行業、企業合作建立技術技能人才信息發布平台和監測系統,並定期舉辦專門招聘會,挖掘適合性就業崗位,優先推薦和幫助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創業。對高校畢業後服義務兵役、到省內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的貧困家庭畢業生,落實學費補償和貸款代償制度及各項優惠政策措施,構建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基層“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的長效機制。
(四)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建立省級統籌鄉村教師補充機制,提高農村教師素養,轉變教育教學方式
15.加大農村教師培養培訓力度。
推進“國培計畫”海南省項目的改革創新,每年培訓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農村教師8000人。著力抓好貧困地區“農村校長能力助推計畫”、“邊遠鄉村教學點國小教師培訓計畫”,每年培訓我省200名農村學校校長,“十三五”期間累計培訓9000人次邊遠鄉村教學點國小教師,提升農村學校校長、教師的專業素質與實踐能力。精心組織“三區”人才支持計畫教師專項計畫項目,每年選派150名骨幹教師到我省邊遠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開展支教活動1年。繼續實施“雙五百”人才工程項目和“周末流動師資培訓學院”項目,每年培訓少數民族貧困市縣中學教師800人。
16.拓展省級統籌鄉村教師補充渠道,建立鄉村教師隊伍流動機制。
加大國家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省級農村學前教育教師特設崗位計畫實施力度,每年計畫安排500名以上特崗教師,重點充實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師資力量。實施鄉村教師定向培養計畫,自2016年至2020年,依託師範院校開展“一專多能”鄉村教師培養培訓,在省屬師範院校每年定向培養約200名鄉村國小定向免培生和約100名學前教育定向免培生,畢業後回生源地市縣的鄉村學校和鄉鎮中心幼稚園任教,著力解決農村中國小和幼稚園教師不足、音體美外語教師短缺等問題。推進城鄉校長、教師的交流輪崗,城鎮教師晉升高級職稱(職務)應有在鄉村學校任教1年以上的經歷。採取定期交流、崗位競聘交流、校際幫扶交流等多種途徑和方式,重點推動城鎮學校向鄉村學校、優質學校向薄弱學校、中心學校向村小教學點的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比例原則上不低於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對鄉村學校中不適合繼續從教的教師實施分流轉崗或退出。
17.保障貧困地區教師待遇。
依法保障並逐步提高貧困地區教師工資待遇。落實我省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鄉鎮工作補貼和偏遠貧困地區行政村以下農村國小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按時足額發放。建立統一的中國小教師職務制度,在我省中國小校和幼稚園崗位設定結構比例指導標準基礎上,適當提高鄉村學校教師高、中級崗位結構比例,可在原高、中級崗位結構比例基礎上提高3-5%,具體由各市縣確定。
(五)加大貧困地區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提高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套用水平
18.大力推進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進程。
加大貧困地區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提高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實現“三通兩平台”。2018年底貧困地區中國小(含具備條件的教學點)10M以上寬頻網路接入率和班級多媒體教學設備配備率達到100%。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推進“同步課堂”建設與套用,促進貧困地區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全面提升辦學質量。鞏固提升“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智慧型語音教具配備等項目成果,幫助教學點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積極推動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努力辦好貧困地區遠程教育。
(六)發揮教育在脫貧攻堅中的先導性、基礎性和持續性作用,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及科技幫扶,拓展教育脫貧的空間
19.加強決策諮詢服務。
發揮高校思想庫、智囊團的作用,結合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圍繞城鄉規劃、行業規劃、道路規劃、民居設計、水資源利用、生態保護、社會安全治理等領域,提供戰略諮詢、規劃編制、專題研究、法律服務、國際支持等形式多樣的智力幫扶,為當地黨委、政府科學管理和決策提供諮詢服務。依託高校專業特色,組織開展行政領導幹部、行業人才、技術技能人才專題培訓,幫助貧困地區幹部加強執政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增強業務素養。
20.助推特色產業發展。
發揮高校學科優勢和科技優勢,抽調高校骨幹力量到貧困地區和貧困村掛職鍛鍊,充分利用高校智力、科技、校辦產業、信息技術和學生支教等資源,幫助貧困地區加強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產業發展規劃。找準高校科研項目與當地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的結合點,動員企業、校友等多方力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並產業化,幫助貧困地區打造新的經濟成長點。依託貧困地區特有的自然人文、民族特色、民間文化、地方特產等資源,培育發展鄉村旅遊、中草藥、民族文化用品、民間傳統技藝等特色產業。助推貧困地區種養業、手工業、農產品加工業等傳統產業發展升級,提高產品檔次,提升產品附加值。鼓勵高校特別是涉“三農”高校助力貧困地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延伸農業產業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發展農業新型業態等方面提供支持。通過提供信息服務、支持搭建電商平台等方式,幫助貧困地區拓展產品市場,打造品牌產品。
21.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動員高校共青團、學生會、志願服務組織、校友會等多方力量,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幫助貧困地區民眾樹立現代文明理念,倡導現代生活方式,改變落後風俗習慣。通過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計畫、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畫等高校畢業生基層服務項目,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貧困地區農村服務。豐富貧困地區民眾文化生活,挖掘當地民間藝術和傳統技藝,用現代理念凝練升華,藉助新型傳播手段傳承推廣。發揮學校作為鄉村文化中心的重要功能,打造新農村傳播知識、文化交流、科技推廣的新平台。
(七)整合各方資源,聚力教育脫貧攻堅,注重對貧困戶“志智雙扶”,幫貧困戶樹立信心,鑑定信念,實現早日脫貧
22.支持海南廣播電視大學組織辦好脫貧攻堅電視夜校和961017熱線。
強化貧困民眾主體地位,注重扶貧先扶智,支持海南廣播電視大學組織辦好脫貧攻堅電視夜校和961017熱線,充分調動貧困民眾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貧困民眾主動脫貧、積極脫貧意識,不斷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和貧困民眾自我發展能力,引導貧困家庭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後面貌。組織全省教育系統積極參與脫貧攻堅電視夜校,利用脫貧攻堅電視夜校宣傳教育脫貧攻堅政策和典型案例。認真辦好961017熱線工作教育工單,確保每一個工單的處理有人盯,盯到問題解決,盯到貧困戶滿意,確保不漏一單;通過熱線及時掌握教育扶貧政策在基層的落實情況並查漏補缺,了解基層對教育扶貧的實際需求,為精準施策提供支撐。
23.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
積極引導各類社會團體、企業和有關國際組織開展捐資助學活動。繼續實施“復興光彩基金”、“自強助學金”、“雨露計畫”等公益項目或志願服務項目,組織志願者到貧困地區開展扶貧支教、技能培訓和宣傳教育等工作。積極發揮金融助力教育脫貧作用,落實社會力量投入教育脫貧的激勵政策。
24.落實定點幫扶貧困村脫貧工作。
建立廳領導、處室、直屬學校(單位)三級聯動、分戶包乾的對口幫扶工作機制,全廳各處室、19個直屬學校(單位)分別對口幫扶省教育廳定點扶貧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制定幫扶村扶貧實施方案和“一戶一策”的精準脫貧方案,選派第一書記到定點幫扶村開展扶貧工作。按省及市縣扶貧部門統一部署,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結合自身優勢,切實做好定點幫扶村扶貧工作,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落實督查督辦
成立海南省教育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省教育脫貧攻堅工作。建立廳領導班子成員聯繫市(縣)、貧困村和貧困戶制度,指導各市縣教育脫貧攻堅和有關高校對口幫扶工作。建立和完善教育脫貧攻堅檢查、督查制度,重點檢查資金使用、項目實施、工程進展和扶貧工作成效等。每年對教育扶貧項目、資金進行全方位的檢查、督查,建立檢查、督查報告制度;省教育廳採取市縣加叉檢查、派出督查、檢查組、聘請第三方評估機構等多種方式進行抽查,建立通報、約談、督辦和聯動的機制。
(二)突出市縣主體責任,全面落實教育脫貧攻堅任務
市縣政府是落實教育脫貧攻堅的責任主體。各市縣教育行政部門都要成立教育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主要領導負總責的教育脫貧攻堅工作責任制,細化相關政策措施;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定期研究解決教育精準扶貧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
根據教育脫貧攻堅的有關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市縣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改革舉措、保障措施和責任分工,將責任落實到具體人員、幫扶對象落實到具體學生、建設項目落實到具體學校、工作任務落實到具體年度。要將教育脫貧攻堅納入“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在政策上重點支持、項目上重點安排、資金上重點幫扶、工作上重點推進。
(三)加大資金使用和管理力度
切實加大教育脫貧攻堅投入。省教育廳配合做好教育扶貧項目和資助資金的落實,統籌中央、省級財力向教育脫貧任務較重的市縣、地區和定點村傾斜,打好教育脫貧殲滅戰。市縣要進一步調整教育經費支出結構,集中財力向扶貧對象精準發力。完善教育扶貧項目和資金的分配、使用、立項、審批、實施、績效評價等具體操作規程以及公示公告制度,健全民眾監督、社會監督、審計監察等監管機制,切實提高教育精準扶貧資金使用效益。
(四)加大政策宣傳,確保教育惠民政策家喻戶曉,營造良好環境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加大教育脫貧攻堅的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提升宣傳實效,廣泛宣傳教育脫貧的各項惠民、強民、富民的政策措施,回應社會和民眾關切。通過與海南日報、海南電視台等合作,以及通過官方兩微一網設立教育扶貧專欄,重點解讀建檔立卡貧困親職教育脫貧攻堅政策,特別是資助政策。開展“入村入校,入戶上牆”宣傳,教育脫貧攻堅宣傳海報在每個村、每所學校的宣傳欄長期固化宣傳。設計統一卡片模板,由市縣張貼到每個建檔立卡戶牆上。宣傳推進教育脫貧攻堅中的先進典型,進一步凝聚力量、激發熱情、增強信心,形成人人知曉、人人重視、人人參與的教育脫貧攻堅良好氛圍。

內容解讀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全力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省教育廳和省扶貧辦結合海南省實際,聯合印發了《海南省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到2020年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義務教育適齡人口全部入學(因身體等原因確實不能入學的履行必要手續)。
規劃明確,要按照海南省“十三五”扶貧開發的“三年脫貧攻堅,兩年鞏固提高”總目標,建立特惠性扶持政策體系,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全覆蓋;推動促進發展職業教育,確保每個貧困家庭學生都有機會通過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或職業培訓實現就業,通過發展教育脫貧1.5萬人;建立全覆蓋的教育脫貧攻堅服務網路和建檔立卡貧困學生關愛體系,支持貧困學生成長成才;顯著提升農村貧困地區中國小師資整體水平,全面提升農村貧困地區中國小辦學水平,為貧困家庭子女提供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大力加強教育脫貧攻堅精準宣傳,確保政策全知曉;不斷完善教育脫貧攻堅政策措施,使教育扶貧成為扶貧大兜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規劃,海南省“十三五”期間將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確保到2018年,全省基本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縣(市、區)比例達到100%;落實市縣控輟保學主體責任,確保除身體殘疾等特殊原因無學習能力的學生以外全部入學;將擴大貧困地區學前教育資源,確保到2020年,每個鄉鎮、農場場部區至少辦好1所公辦中心幼稚園;繼續實施普通高中基礎能力建設,確保到2020年底前,所有貧困市縣都至少有1所“省一級”高中學校;繼續推進教育扶貧移民工程,不斷完善24所思源實驗學校教育扶貧移民特色,完成將16所拓展項目學校建設成省級規範化學校的目標;提升對貧困地區殘疾兒童及留守兒童教育支持力度,建成8所特殊學校並改善現有7所特殊學校辦學條件。
規劃明確,海南省“十三五”期間將進一步完善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特惠扶持政策體系,同時為5個國家級貧困縣試點範圍內學生按每生每年800元提供營養膳食補助,將教育扶貧移民學生交通補助提高到每生每年200元。此外,海南省將繼續實施少數民族預科班(每年120個指標)和本科高校(不少於500個指標)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畫,保障計畫投放量和形成長效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