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演變
海南瓊北火山群的形成始於老第三紀初期,在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海南地幔柱的聯合影響作用下,瓊北地區地幔上隆,地殼產生引張、減薄,斷塊活動趨於強烈,形成了一些南北向和東西向斷陷盆地接受老第三系沉積。同時,幔源物質在空間、壓力等條件的改變下,開始產生裂隙式噴發,形成老第三紀火山岩。在新第三紀,由於太平洋板塊向亞洲大陸俯衝作用的影響,瓊北斷塊活動聚然變得強烈,使一系列東西向和南北向斷裂帶又重新發生張裂活動,進而發展為斷陷帶,沉積新第三系,瓊北斷陷由此而生。斷塊活動同時引發了該區玄武岩漿的噴發,形成了新第三紀火山岩。第四紀時,由於太平洋板塊向亞洲大陸俯衝作用的進一步加劇,且地幔柱活動越來越強,瓊北斷塊活動變為更加強烈,東西向斷裂的張性活動非常劇烈,從而使瓊北斷陷進一步發展,以致形成規模巨大的裂谷斷陷帶,接受第四系沉積,並伴有劇烈的玄武岩漿噴發,形成了今日的火山地貌。
位置境域
海南瓊北火山群,指海南島北部新生代以來活動的火山區,約占
海南島總面積的12%,主要分布在8個地區,即海口市瓊山區的大部分地區(1378.70平方千米)、海口市南部(128.09平方千米)、臨高縣北部(701.73平方千米)、澄邁縣北部(645.11平方千米)、定安縣西南部(422.91平方千米)、文昌市西南部(364.37平方千米)、儋州市西北部(326.75平方千米)和瓊海市西北部(192.13平方千米),合計面積約為4159.79平方千米。
地理環境
地質
第四紀火山岩是瓊北火山區內分布最廣的火山岩,其大多出露於地表並形成大面積的玄武岩被和眾多的火山錐。第四紀火山岩主要有早更新世火山岩、中更新世火山岩、晚更新世道堂組及全新世石山組。早更新世火山岩主要分布於儋州三都、峨蔓、木棠、臨高美台、多文、瓊海大路、定安黃竹等地。岩性主要為玄武質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其中火山熔岩包括石英拉斑玄武岩和橄欖拉斑玄武岩,近火山口處見偏鹼性—鹼性的橄欖玄武岩和鹼性橄欖玄武岩,火山碎屑岩見有火山集塊岩、火山角礫岩、凝灰岩和層凝灰岩。中更新世火山岩主要分布於臨高東英、新盈、定安龍塘等地。多屬單韻律火山噴發,下部火山碎屑岩,上部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岩性為火山角礫岩、凝灰岩、層凝灰岩等,火山熔岩包括橄欖拉斑玄武岩、石英拉斑玄武岩。火山口附近多為橄欖玄武岩和鹼性玄武岩。晚更新世火山岩(道堂組)主要分布於澄邁福山至海口舊州一帶,儋州三都和峨蔓有零星分布。由陸相玄武質火山碎屑岩、玄武岩與海相玄武質火山碎屑沉積互動產出組成二個韻律,共分四段,一、三段為橄欖玄武岩、橄欖拉斑玄武岩組成,二、四段為層凝灰岩、凝灰岩、凝灰質砂礫岩,偶夾橄欖玄武岩。全新世火山岩(石山組)分布於海口市石山、永興一帶。為陸相基性火山岩,岩性以橄欖玄武岩、橄欖拉斑玄武岩為主。底部為玄武質角礫熔岩,近火山口處可見少量粗玄岩、玄武質浮岩。
地貌
海南瓊北火山群類型多樣,熔岩錐火山是瓊北火山區內分布範圍最廣泛的一類火山,且幾乎在每一期火山噴發中,都有熔岩錐的形成。
混合錐是瓊北火山區中數量最多的一類火山,主要集中在瓊北中部的海口市和澄邁縣,多形成於中更新世至全新世早期。碎屑錐火山形成於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早期,主要集中在海口市境內的馬鞍嶺—雷虎嶺火山群區。多重火山數量較少,但各期皆有出現,主要分布在海口、儋州和定安3個市縣。破火山口2座,形成於晚更新世,分布在海口市的永興鎮境內。瑪珥火山數量8座,形成於晚更新世,集中分布在海口市的石山、永興和十字路等三個鎮,堪稱全國瑪珥火山數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地區之一。位於儋州的火山海岸是瓊北火山海岸的代表。
水文
海南瓊北火山群深處的水甘甜清涼,都可直接飲用,是天然的礦物質泉水,這些地下水,被賦予了濃郁的火山生活色彩。海南瓊北火山區域一千平方千米的群落聚居地,被稱作羊山地區,羊山地表缺水,地下卻蘊藏著豐富的地下水資源,雨水滲入地表,火山岩石多有氣孔,經氣孔又滲透到地下,所以羊山地區積蓄了巨大的地下水源。
主要火山
現今海南瓊北火山群內構造複雜,目前保留的火山主要分布在文教—王五東西向斷裂以北、瓊北—石合南北向斷裂以東和鋪前—清瀾北西向斷裂以西的陸地部分,保留的可識別火山口有140多座。
活動歷史
火山活動
大約1萬年前,位於海南的瓊北火山群爆發。海南瓊北火山群噴發具有韻律性,由初噴期,經歷高峰期、衰退期到休眠期的整個過程,稱為噴發旋迴或噴發周期。從長時間尺度來看,瓊北地區的火山活動,從始新世開始至全新世初可以說是一個大的旋迴,始新世至漸新世為初噴期,中、上新世至中更新世為高峰期,晚更新世為衰退期,全新世進入休眠期。而從較短的時間尺度劃分,又可劃分為多個活動周期(從更短的時間尺度劃分,則稱旋迴,又分初期爆發、後期噴溢的順旋迴,初期噴溢、後期爆發的逆旋迴,以噴發為主的爆發旋迴,以噴溢為主的噴溢旋迴,以及噴發—沉積旋迴)。
活動特點
與中國其它地區的火山相比,海南火山有兩大突出特點,一是火山單體規模很小,堪稱世界上火山單體規模最小的火山群之一,火山噴發所造成的直接災害也就較小。並因此而就往往被人們所忽視。海南火山的另一突出特點是位於人口密集和經濟發達的地區,而非人口稀少的偏遠地區。特別是馬鞍嶺—雷虎嶺火山群既是近1萬年有過多次噴發活動的火山,又距離省會海口僅約15千米,是中國唯一臨近省會的火山,並被中國權威火山專家定性為典型的具潛在噴發危險的城市火山。如果火山一旦噴發,其造成的社會影響以及間接災害卻是不容忽視的。
旅遊資源
火山古村
瓊北火山古村村名里最常出現的有兩個字“儒”和“美”,儒豪村、儒符村、儒黃村、儒鴻村、儒傳村、儒道村、儒題村、儒友村、儒星村、儒聖村、儒老村等數十個;美社村、美梅村、美德村、美玉村、美雅村、美嶺村等200多個。
在瓊北羊山地區方言中,“美”字是“母”和“大”的意思,而“儒”彰顯了當地追慕前賢,激勵後學的傳承。
人文火山還可瞻仰美社村“禮讓休風”和“光分鰲極”石匾,登建於20世紀初的“福興樓”(曾是1939年村民抗擊日寇的碉堡)。如果恰逢美社“公期”(春節過後的農曆一月到二月期間),則可欣賞八音隊、秧歌隊、山歌隊、八仙戲道公、瓊劇團、歌舞團、木偶戲等娛樂節目。
地質公園
海南瓊北火山群是海南最具代表性的火山群。以海口馬鞍嶺火山口為中心的108平方公里火山口及火山熔岩地貌被劃為
國家地質公園。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質公園,有完好的火山地質地貌、火山礦產與能源、火山文化和火山生物群落。它靠近政治經濟中心,受外來文明的影響尤甚於西部儋州、臨高一帶,形成了低調內斂的個性,有著被濃郁植被覆蓋的精明,與儋州一帶的原始粗獷截然不同。
歷史文化
海南瓊北火山地區保有眾多蘊含豐富厚重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村落,這裡是火山石的世界:石道、石門、石屋、石牆、石井、石磨、石盆、石池、石臼,無論是居所、生活用品,還是勞動用具等,都是用火山石材料製成。而祭井神、唱八音、舞麒麟等民俗儀式,也與火山村落生存環境息息相關。
同時,海南瓊北火山地區還留存了內涵獨特的以古代流放官員為主體形成的貶官文化和以客家人為主體形成的移民文化等歷史文脈。如唐代宰相韋執誼曾在火山口駐足留下千年佳話,宋代文豪蘇東坡北歸之時曾在羊山古道放歌;榮堂村村口刻著“太古仙門”的火山石門碑上還能辨別出光緒年間的字樣,在美梅村里還矗立著上世紀二十年代孫中山先生為該村92歲壽民吳汝功題寫的“耆年碩德”牌坊。這些無不折射出火山古村豐厚的文化底蘊。
《漢書》記載:漢元鼎六年,平南越,自合浦徐聞入海,得大州;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珠崖、儋耳二郡。珠崖郡所在地仍有爭議,兩個爭議地都在瓊北火山地帶的羊山地區:一個是在遵譚鎮郡內村,一個是在龍塘鎮博撫村。作為郡縣所在地,當時一度繁華。海南島作為歷史上有名的貶官之地,誕生出的貶官文化也和羊山文明息息相關。貶官帶來了中原文明,與瓊北火山帶的先民互相教化,在農業文明發達的漢文化的影響下,原住民逐漸漢化,雖然語言依然殘留古越語辭彙,但他們已經與漢人無異。歷朝歷代的貶官謫臣,在這裡繁衍生息,帶來的中原習俗和當地互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羊山習俗。無論是婚喪嫁娶、蓋房進宅、財產繼承,都與羊山以外的市縣有所區別。
經濟作物
羊山豐富的植被讓原瓊山市有“海南果樹之鄉”的美譽,尤以永興、遵譚、龍橋一帶為盛,多產野生荔枝、鳳梨蜜、木瓜和芭蕉。
科學研究
為了預測和減少火山災害對人類生命和財產的損失,海南省地震局設立了火山綜合觀測台,主要負責瓊北地區火山活動的監測工作,包括位於火山口公園內馬鞍嶺火山監測台和邁仍村火山流體台,採用多種技術手段對火山進行監測,包括火山微震固定監測、GPS形變、地下水物理化學研究和地磁場觀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