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海南海口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0°17′58″-110°21′55″,北緯 19°56'50"-20°02'58"之間,全長23.8公里,水域面積68萬平方米,流經龍華、瓊山、美蘭三個區,南起玉龍泉,北至白沙一橋,由玉龍泉、羊山水庫、沙坡水庫、美舍河及沿河道部分公共綠地和鳳翔公園組成,美舍河是府城地區的母親河。總面積468.38公頃,其中濕地面積253.37公頃,濕地率54.09%。
地形地貌
濕地公園地質構造屬於雷瓊裂谷南部拗陷區。中新世及上新世海南島王五—文教大斷裂以北至瓊州海峽發生斷陷,形成陸海面積約 3135平方千米的瓊北斷陷盆地,堆積巨厚的新生代 (第三紀) 地層,至全新世(第四紀),並有多次地震和海底火山活動,有多期火山岩相間分布於第三紀和第四紀沉積層之中,出露於地表組成瓊北基性 (為主) 火山熔岩台地,分布面積廣。上新世晚期,海島北部地殼上升,其中也有幾次火山噴發;中全新世以後,北部和東北部地殼緩慢下降,接受沉積。海口市位於瓊北新生代斷陷盆地中,由新生代瓊北斷陷盆地 (為主) 與瓊東北隆起(東南部) 構成,位於區域性近東西向、近南北向、北東向和北西向斷裂的交接複合部位。地層主要屬新生代古近紀 (為主) 至第四紀的濱海相、海陸互動相地層。岩漿岩有零星出露的侵入岩和大面積廣布的基性 (為主)、超基性火山岩。地貌類型濱海平原帶,地勢低平,面積廣大。
氣候特點
濕地公園地處低緯度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氣候溫暖宜人,長夏無冬。海口北瀕南海,海洋性氣候特徵也特別顯著,具有溫暖多雨、光熱充足、溫差較小、無霜期長等氣候特徵。同時受季風影響明顯,降水時期集中,雨季分明,主要集中在5—10月,占 年降雨量的81.9%,多為熱帶氣旋雨和對流雨(熱雷雨),水熱同期,11月至翌年4月是少雨季節,常有冬春旱發生。災害性天氣主要有颱風、暴雨、雷電、大霧、大風、乾旱。年平均氣溫24.4℃,年平均最高氣溫28.2℃左右,年平均最低氣溫18℃左右。月平均最高氣溫 28.8℃,出現在7月;月平均最低氣溫 18.0℃,出現在1月。年平均降雨量 1816 毫米,降雨日數(日雨量≥0.1 毫米)102 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954.7小時。年平均蒸發量 1834 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5%。常年以東北風和東南風為主,年平均風速3.4米/秒。
資源情況
濕地公園的濕地資源劃分為3 類 6 型,即河流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 3 個濕地類,永久性河流、灌叢沼澤、淡水泉、庫塘、水產養殖場、稻田 6 個濕地型。河流濕地61.40公頃,沼澤濕地 13.77公頃,人工濕地 178.20公頃,各類濕地分別占公園總面積的比例為 13.11%、2.94%、38.04%。
濕地公園內共有野生維管束植物99科243屬301種,有水菜花、水蕨、普通野生稻三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是我國野生水菜花的主要分布區。公園有野生脊椎動物24目57科137種。
開發建設
2017年12月27日,國家林業局發布《國家林業局關於同意河北蔚縣壺流河等64處濕地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的通知》(林濕發[2017]151號)檔案,批准建設海南海口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2019年12月25日,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19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