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植物志(第一卷)》是現代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編著的工具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海南植物志(第一卷)
- 作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
- 類別:工具書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64年12月
- 頁數:517 頁
- 標識號: CN : 13031.1978
《海南植物志(第一卷)》是現代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編著的工具書。
《海南植物志(第一卷)》是現代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編著的工具書。內容簡介該卷102.7萬宇,記載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從木蘭科至龍腦香科共113科881種。並詳述了每種植物的形態、產地和分布地區等。...
《海南植物志(第二卷)》是現代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編著的工具書。內容簡介 該卷95.8萬字,記載海南島雙子葉植物從桃金孃科至蛇菰科共44科、844種、1亞種、47變種、3變型。並詳細介紹了每種植物的形態、產地、分布地區、經濟價值等。有些種類並附有形態特徵插圖,共有插圖241幅,書後附有索引。
細齒葉柃(學名:Eurya nitida Korth.)是五列木科柃屬植物。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2~5m,全株無毛。樹皮灰褐色或深褐色,平滑:嫩枝具2棱,黃綠色:小枝灰褐色或褐色,有時具2棱:頂芽線狀披針形,長達1cm,無毛。葉柄長約3mm:葉片橢圓形、長圓狀橢圓形,薄革質,長4~6cm,寬1.5~2.5cm,基部楔形,有...
《海南植物志(第四卷)》是197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廣東省植物研究所。內容簡介 該卷121.8萬字,記載雙子葉植物從馬鞭草科至單子葉植物禾本科共46科、739種、3亞種、58變種、5變型。詳述了每種植物的形態、產地、分布地區等,並附有形態特徵插圖330幅,書後附有《種子植物門分科檢索表》,《海南...
《海南植物志·第二卷》是1965年科學出版社出 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煥鏞。圖書簡介 本志收載海南島野生及習見栽培的維管束植物。對每一種的形態、產地和分布地區都有比較詳細的介紹,大多數的屬都附有插圖,以供對照。全書共分四卷。本卷記載雙子葉植物的桃金孃科至蛇菰科,共44科,287屬,844種,1亞種,47變種...
在中國分布於雲南南部和東部、廣西、廣東、福建、江西、浙江西部、安徽南部(黃山)、湖北、湖南、四川、甘肅南部、香港、澳門、海南。日本、印度、尼泊爾、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緬甸、越南、泰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爾地夫、葉門、巴布亞紐幾內亞、玻里尼西亞和澳大利亞。非洲有栽培。生於平地的...
《海南植物志(第三卷)》是197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廣東省植物研究所。內容簡介 該卷119萬字,記載雙子葉植物從鼠李科至爵床科共56科927種、66變種、3亞種、4變型、4栽培變種。詳述了每種植物的形態、分布、產地等,附有插圖416幅,書後附有新種拉丁文記載,索引等。圖書目錄 第三卷說明 鼠李科 ...
華南舌蕨 華南舌蕨(學名:Elaphoglossum yoshinagae (Yatabe) Makino)是鱗毛蕨科舌蕨屬植物。形態特徵 生態習性
背部兩側略凹凸不平。花期5~7月;果期6~11月。生長環境 生於林中、林緣或海邊灌叢中,海拔50-450m。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緬甸、泰國、寮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在中國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和雲南。主要價值 根可入藥,有涼血、止痛、利尿等功效。
別 名:梨果榕(《中國高等植物圖鑑》)、梨狀牛乳子(《海南植物志》)、水石榴(《四川峨嵋山》)考 證:始載於《中國樹木分類學》。變種類型 毛脈舶梨榕(變種)(廣西植物)葉卵狀橢圓形,長6-10厘米,寬2-2.5厘米,側脈6-7對,表面疏被白粗毛,背面黃色,中脈和側脈密被褐色糙毛。榕果梨形,長3厘米...
產東北部及東南部;廣東(七娘山(邢福武11633,BSC))、廣西、貴州、台灣也有。越南北部有分布。文獻來源 Beilschmiedia tsangii Merr.(1934);Allen (1942); 海南植物志(1964);C.E.Chang(1976)。Beilschmiediaformosana Chang(1970);Liu(1972);B.tonkinensis sensu Liu&Liao(1971),non Ridl.
分布在廣東(高要)、海南(保亭、萬寧、崖縣、陵水、五指山),雲南南部(河口、西雙版納)。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播種在葉背條線形孢子囊尚未成熟時,用塑膠袋將其整個葉片套好,待到葉片孢子成熟散落後剪下套袋葉片,收集孢子以備播種。播種可播在小苔上,困其保溫性能好,置於半陰處,可加速孢子發芽;當...
果期8-9月。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900- 1 950米山坡草地、林下、曠野草叢中、固定沙丘。分布範圍 產自中國東北、華北、陝西、甘肅、寧夏、華東、華中、華南、四川、貴州。日本、朝鮮也有。模式標本采自中國廣東鳳凰山 。名稱 長萼瞿麥(台灣植物志) 長萼石竹(海南植物志),長筒瞿麥(東北草本植物志)
麻栗坡、河口、馬關、金平、西疇),西藏(墨脫)。喜馬拉雅山南坡經緬甸、越南至日本(九州)。主要價值 來 源:為蕨類植物藥鐵角蕨科植物厚葉鐵角蕨的根莖。功 效:清熱解毒、利尿通淋。主 治:治高熱、燒燙傷、淋症、黃疸。性味歸經: 苦、涼。入肝、膀胱二經。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一9克。
錢氏鱗始蕨(學名:Lindsaea chienii Ching)是鱗始蕨科鱗始蕨屬植物。形態特徵 根狀莖短而橫走,疏被狹鱗片:鱗片紅棕色,基部2~4個細胞寬,先端針形,伏貼。葉長約40cm,近生或遠生:葉柄長約20cm,四棱形或基部近圓筒形,栗色,或基部栗色上部棕色至禾稈色:葉片長10-18cm,寬5~12cm,二回羽狀或很少...
卷邊組 Sect. Vittaria 種列表 劍葉書帶蕨 V. amboinensis 姬書帶蕨 V. anguste-elongata 帶狀書帶蕨 V. doniana 唇邊書帶蕨 V. elongata 書帶蕨 V. flexuosa 平肋書帶蕨 V. fudzinoi 海南書帶蕨 V. hainanensis 喜馬拉雅書帶蕨 V. himalayensis 線葉書帶蕨 V. linearifolia 中囊書帶蕨 V. ...
黑褐色。生長環境 生長在陰濕的岩石上。海拔100-500m。分布範圍 產於台灣、廣東七娘山(張壽洲等011075)、梧桐山(深圳隊1849)、海南島(五指山)及雲南。除我國南部外,從非洲東部的馬達加斯加島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包括印度、馬來半島、印度支那、婆羅洲、熱帶澳洲、紐西蘭等地均有分布,向北達於日本。
分布於台灣(台北、台中、花蓮、南投、嘉義、台南、台東、高雄)、廣東(連縣、懷集、信宜、沙頭角(張壽洲等5478))、海南(五指山)、廣西(桂林、大苗山、隆林、金繡、大瑤山、百色、龍州)、四川(攀枝花)、貴州(赤水、雷公山、惠水、獨山、三都、興仁、冊亨)、雲南(路南、邱北、富寧、廣南、馬關、彌勒、蒙自...
白龍球( Mammillaria compressa ),仙人掌科,乳突球屬,強刺類多年生肉質植物 。形態特徵 為多漿植物,植株叢生。莖球形至棒狀,淡灰綠色,球頂部被白色綿毛;疣狀突起短粗,腋部有白綿毛及長的白刺毛;刺座上最初有白綿毛,後脫落;刺多為4,有時為5-7,下方刺向外彎曲,2-7厘米長,其它的刺則較短...
鴨公樹 Neolitsea chui Mer,是雙子葉植物綱、樟科、新木姜子屬植物。形態特徵 喬木,高8-18米,胸徑達40厘米;樹皮灰青色或灰褐色。小枝綠黃色,除花序外,其他各部均無毛。頂芽卵圓形。葉互生或聚生枝頂呈輪生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8-16厘米,寬2.7-9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尖銳,革質...
厚皮香八角(Illicium ternstroemioides A. C. Smith)為五味子科八角屬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的福建、海南等地,生長於海拔850米至1,700米的地區,多生於密林、狹谷及溪邊林中,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形態特徵 喬木,高5-12米。葉3-5片簇生,革質,長圓狀橢圓形或倒披針形或狹倒卵形,長7-13厘米...
分布於福建、台灣、江西南部、廣東海南島、廣西及貴州南部。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嫩枝初時有鱗毛,不久變禿淨;老枝有皮孔,乾後灰褐色。葉革質,矩圓形或矩圓披針形,長7-17厘米,寬2.5-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或楔形,上面綠色,略有光澤,下面無毛,側脈6-8對,在上面能見,在下面突起,網脈...
在植物分類研究中,徐永椿從來不爭先發表新種,在發表時也持慎重態度。有一次,雲南林學院一位教師在海南島尖峰嶺撿到一個錐形果臍的青岡果實,徐永椿確認為新種。但為了慎重起見,他又派專人去海南島採到這種樹的完整標本,而後才正式命名為錐臍青岡。但是,後來他在華南植物研究所的青岡屬標本中,發現了一張這種樹...
產於台灣、廣東(高州、雲浮、羅浮山、珠江口沿海島嶼、七娘山(張壽洲等011079)、大鵬(張壽洲等2255)、梧桐山(王學文等368,IBSC)) 、海南、廣西(天保、德保、龍津、靖西、寧明、扶綏)、貴州南部(羅甸)、雲南東南部(屏邊)。越南、緬甸、印度、斯里蘭卡、產馬來西亞、加里曼丹、波里尼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及...
闊片烏蕨(Odontosoria biflora C. Chr.)鱗始蕨科烏蕨屬植物,植株高30厘米。根狀莖粗壯,短而橫走,密被赤褐色的鑽狀鱗片。形態特徵 植株高30厘米。根狀莖粗壯,短而橫走,密被赤褐色的鑽狀鱗片。葉近生;葉柄長達18厘米,禾桿色,有光澤,直徑2毫米,下面圓,上面有縱溝,除基部外通體光滑;葉片三角...
有時也生於山地疏林中或林緣。分布範圍 產自於福建東南部沿海(福州川石島、惠安崇武、廈門)、廣東南部(高州、化州、陽春、海康)、海南(保亭、文昌)、廣西南部(上思、十萬大山、博白、陸川、北流、東興、合浦、靈山、象州、金秀)以及香港等地。主要價值 栽培作觀賞。
舌蕨屬 ,化石植物的一屬。植物特徵 舌蕨屬(Glossopteris)發現於晚古生代地層。自1824年發現後,一直被認為是蕨類植物,後歸入裸子植物;或認為與被子植物的祖先類型近緣。化石中除葉外,尚有一些保存得不好的生殖組織,可能即是充納種子的結構。附生,偶為土生,中型或小型,很少為大型。根狀莖直立或斜升,...
產於中國福建(廈門)、台灣(南部)、廣東(台山、西沙、深圳 西涌(張壽洲等4246))、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日本(琉球群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高棉、印度、澳大利亞、太平洋島嶼及美洲、非洲也有。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根烤熟可食,有甜味,甚滋補;葉有利尿、催吐、祛痰之效,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