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南島淡水及河口魚類志
- 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上海水產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等
- 出版時間:1986年12月
- 出版社:廣東科技出版社
- 類別:地方志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統一書號:13182159
《海南島淡水及河口魚類志》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上海水產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廣東省水產學校編纂的地方志。1986年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本志共記述了淡水及河...
鋸齒海南[can]海南鰶,學名:Hainania serrata(Koller, 1927),鋸齒海南䱗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海南鰶屬的其中一種魚類。分布於亞洲中國及越南。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海南島。資料來源 中國鯉科魚類志[上冊]:78-79. 海南島淡水及河口魚類志:80-82.
鋸齒海南䱗 鋸齒海南䱗,學名:Hainania serrata (Koller, 1827),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海南䱗屬的其中一種魚類。分布於亞洲中國及越南。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海南島。資料來源 中國鯉科魚類志[上冊]:78-79. 海南島淡水及河口魚類志:80-82.
鋸齒海南 鋸齒海南是鮊亞科、海南[can]屬。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伍漢霖參加了西沙群島的魚類區系調查採集、海南島和廣東省的淡水魚類資源調查研究工作,共同編寫和出版了《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海南島淡水及河口魚類志》和《廣東淡水魚類志》。1999年,由伍漢霖擔綱和台灣魚類學家合著《拉漢世界魚類名典》,由台灣的水產出版社出版。這部海峽兩岸三地規模最大的...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伍漢霖參加了西沙群島的魚類區系調查採集、海南島和廣東省的淡水魚類資源調查研究工作,共同編寫和出版了《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海南島淡水及河口魚類志》和《廣東淡水魚類志》。1999年,由伍漢霖擔綱和台灣魚類學家合著《拉漢世界魚類名典》,由台灣的水產出版社出版。2021年,伍漢霖和其弟子主編的...
南鱧在國際上分布於、印度、東南亞各地,在中國產於珠江水系及海南島各河溝、池塘中。是熱帶、亞熱帶曖水性淡水魚類,常棲息於水流緩慢的河溝及池塘中。適應性很強。生長較慢,體長一般不超過200毫米。喜歡攝食小魚、小蝦和昆蟲幼蟲等。南鱧肉味美,在海南島分布很廣。有一定經濟價值。形態特徵 背鰭34-37;臀鰭24-...
點列石斑魚(Epinephelus bontoides)褐石斑魚(Epinephelus bruneus)犬牙石斑魚(Epinephelus caninus,俗稱Dogtooth grouper)查氏石斑魚(Epinephelus chabaudi)綠頭石斑魚(Epinephelus chlorocephalus)密點石斑魚(Epinephelus chlorostigma):又稱網紋石斑魚。西福氏石斑魚(Epinephelus cifuentesi)克利珀頓島石斑魚(...
體長,圓筒形。吻短鈍。前鼻孔管狀,懸垂於上唇之上。頜各具齒2行,無犬齒。舌端圓形。鱗較大,頰部無鱗,鰓蓋被圓鱗,體被弱柿鱗。背鰭分離;腹鰭胸位,癒合成吸盤。體側具6條黑色鞍狀斜紋,尾鰭基部有1大黑斑。生存環境 小型底層魚類,一般體長30~50mm。數量少。分布於海南島南渡江河口鹹淡水及淡水中。
1983-1987年,著者參加了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主持的對海南島及廣東的淡水及河口蝦虎魚類所進行的大範圍調查,其研究成果見於1986年出版的《海南島淡水及河口魚類志》和1991年出版的《廣東淡水魚類志》。棲息生態 睛斑阿胡蝦虎魚為暖水性底層小型魚類,棲息於淡水河川中,上溯河川的能力頗強。經常能夠在...
在中國長江以南各水系及海南島各河川均能看到其身影。棲息於礫石底的江河溪流中,常隱匿於石縫或者洞穴中。集群棲息,晝伏夜出。捕食小型的無脊椎動物,包括水生昆蟲、小魚、小蝦,也攝食水生植物等。性成熟年齡一般在3—4齡,屬分批產卵類型,產卵期為5月底至10月初,產卵高峰為7—9月,產卵水溫一般在25攝氏度...
阿部鯔蝦虎魚,屬於脊索動物門,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蝦虎魚科,鯔蝦虎魚屬動物。形態特徵 體長30—44mm:體長為體高4.3—5.1倍,為頭長3.7—4.7倍。頭長為吻長3.6—4.0倍,為眼徑3.5—4.1倍。體前部粗壯,近圓筒形,後部側扁。頭中大,稍平扁。吻寬圓。眼中大。前鼻孔短管狀,懸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