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七,中藥名。為姜科植物海南三七 Kaempferia rotunda L. 的根莖。分布於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和雲南等地。具有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跌打損傷,胃痛。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海南三七
- 別名:山田七、圓山奈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姜目
- 科:姜科
- 屬:山柰屬
- 種:海南三七
- 分布區域: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3-6g,外用適量
- 毒性:小毒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味辛,性溫。
功效
活血止痛。
主治
用於跌打損傷,胃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除去莖葉,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塊狀。先出葉,後開花;葉柄短,槽狀;葉片長橢圓形,長17-27cm,寬7.5-9.5cm,葉面淡綠色,中脈兩側深綠色,葉背紫色。頭狀花序有花4-6朵,生於長4.5-7cm的紫褐色苞片中,春季直接自根莖抽出;花萼管長4.5-7cm,一側開裂;花冠管約與萼管等長,花冠裂片線形,白色,長約5cm,花時平展,側生退化雄蕊披針形,長約5cm,寬約1.7cm,白色,先端急尖,直立,稍靠疊;唇瓣藍紫色,近圓形,深2裂至中部以下成2裂片,裂片長約3.5cm,寬約2cm,先端急尖,下垂;藥隔附屬體2裂,披針形,直立於花葯室的頂部,邊緣具不整齊的缺刻,先端尖。花期4月。
生長環境
生於草地陽處;或栽培。分布於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和雲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