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云:南中國海的海盜及其不法活動

海上風云:南中國海的海盜及其不法活動

《海上風雲:南中國海的海盜及其不法活動》以海洋為中心提供一個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和看待南中國海自明清至現代所發生的中外海盜事件對中國而言,海盜及其活動是合法?是非法?是不同政權的互相傾軋?是苟全於亂世的一種手段?是被壓迫的中下階層對強權憤而不平的反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上風雲:南中國海的海盜及其不法活動
  • 譯者:張蘭馨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6118060, 9787516118061
  • 作者:安樂博 (Robert Antony)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243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海上風雲:南中國海的海盜及其不法活動》編輯推薦:浩瀚的南中國海風起雲湧,回顧南中國海自明清至現代的中外海盜事件,為您揭開最為真實的海盜發展史,2013年1月重磅推出。
《海上風雲:南中國海的海盜及其不法活動》
海盜是什麼樣的人?他們為何為盜?海盜與地下黑市的貿易關係、他們遵從怎樣的宗教信仰?《海上風雲:南中國海的海盜及其不法活動》作者為您全面揭露南中國海海盜的真實歷史!
對中國,海盜及其活動,
是合法?是非法?
是不同政權的互相傾軋?
是苟全於亂世的一種手段?
是被壓迫的中下階層對強權憤而不平的反抗?
對西方,海盜及其活動,
是對東方神秘的嚮往、探索、進而劫奪?
是對東方的文化、經濟及政治侵略?
是殖民主義擴充的必然結果?
是擴大東西方貿易的工具?
對東南亞,海盜及其活動
是當地人正當的生活方式?
是當地人生活在西方強權夾縫間的手段?
是因嚴苛的而產生?
是西方殖民主義下當地人被扭曲的政治報復?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安樂博 譯者:(美國)張蘭馨
安樂博(Robert Antony)美國人,出生於紐奧良。父親為船上大副,幼年時每每眩目於父親從海上所帶回的各式各樣的新奇事物和有關中國海盜的故事。少年時即立志研究中國文化,及長專攻中國歷史,歷經十數寒暑,獲美國夏威夷大學博士學位。攻讀博士時,曾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台北“中央”研究院、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機構研究。曾於美國大學任教二十年,現任教於澳門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研究專注於東亞一帶的海洋史、犯罪史、世界史、東西方史學之比較等。已出版四本有關中國、亞洲、世界海盜史的英文著作及超過百篇發表於各大英文專業期刊的論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南中國海海域的海盜及其不法活動
第一部
第二章 中國海上非法活動的全盛時期
第三章 中國近代東南沿海非法活動的發展
第四章 東南亞的海盜、勇士、商人
第二部
第五章 海盜與俘虜
第六章 海上恐怖暴力
第七章 江坪:搶劫擄掠及非法貿易的庇護所
第八章 海盜與水上人家的信仰
第九章 結論:亞洲海盜史之重要性
參考文獻
附錄 中英文地名對照表
後記

序言

澳門大學歷史系安樂博教授有關中國南海海盜歷史的專著《海上風雲》即將付梓,我有幸作為第一個讀者,十分榮幸!我同安樂博教授相識已經將近30年,20世紀80年代,他在人大做訪問學者期間,經著名明清史專家韋慶遠教授的介紹,我們相識了。安樂博教授以畢生的精力研究中國下層民眾,尤其是研究中國秘密社會和海盜的歷史,成為這一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
安樂博教授曾任職於美國夏威夷大學和肯塔基大學,通曉多種語言,能夠講流利的漢語。20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他憑熟諳漢語的優勢和美國學者的身份,得以在海峽兩岸的檔案館查閱歷史資料,從而為他研究中國秘密社會和海盜的歷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海上風雲》是一部探討16—20世紀中國南海海盜及非法海上活動歷史的專著。以往人們對於海盜的了解,多來自文藝作品,尤其是描述海盜的影視作品,諸如《加勒比海盜》之類。文藝作品為了吸引人們的眼球,往往虛構一些情節,對海盜的殘忍、冷酷和血腥大加渲染,使人們覺得海盜就是一夥殺人不眨眼的惡魔,人們談起海盜,無不毛骨悚然!安樂博教授的《海上風雲》使讀者得以了解海盜的真實歷史。
究竟什麼是“海盜”,作者作了歷史的考察。他指出:“海盜”、“海盜行為”原本都是西方的概念,是伴隨著西方殖民主義而來到東南亞地區的。對西方人而言,任何人的活動,只要超出殖民貿易體系或反對該體系,就會被認為是“海盜”或“海盜行為”。近代初期,歐洲民族國家新興之時,因與對手—歐洲國家之間激烈的商業競爭及海上衝突,產生了“海盜行為”和“海盜”的概念。“海盜行為”是指利用船隻對海上船隻或沿海地區的船隻及村莊所實施的一種不文明的行為;這種不文明的行為包括對財貨進行搶劫掠奪、對人員進行肢體傷害、羞辱、留滯,對船隻進行強行破壞等。“海盜” 則是指進行這些行為的人並沒有得到合法政府(civilized state)的授權,而出於私利以取得個人利益(private gain)為目的的人們。歐洲人在當時並不承認亞洲政治主權的合法性及獨立性,因此,東南亞各蘇丹王國和部落間的海上活動,就被他們視為是“海盜行為”而加以制止。但是,同樣的行為,對歐洲國家而言,由於歐洲國家是被承認的獨立政治個體,因此由各歐洲政府所支持的海上劫掠活動,則被認為是合法的,被稱作是“特許海上私掠”(privateering)。正如作者所指出的,這乃是衡量海盜行為和海盜的“雙重標準”。
在清代,中國政府把私自出海進行貿易或劫掠者,一律稱為“海盜”、“海賊”、“海寇”、“洋盜”或“洋匪”,而對於日本“海盜”,則稱呼為“倭寇”。事實上,16世紀所謂的“倭寇”大多是中國人而不是日本人。至於東南亞本地語言辭彙中,直到19世紀前甚至沒有“海盜行為”、“海上非法活動”,或是“海盜”、“從事海上非法活動的人”這樣的概念出現。“海上劫掠”在當地人心目中是一種爭戰形式,是當地蘇丹土司治理領地、取得資源的方式之一。西方人觀念中的“海盜”及“海盜行為”等概念,要遲至殖民時代才出現。了解了什麼是“海盜行為”和“海盜”的概念,就容易理解中國南海海盜的歷史了!
在新中國成立後,歷史學界為了強調勞動人民的歷史作用,一度把歷史上同統治階級相對抗的活動,均譽為“農民起義”。在海上從事各種不法活動者,如清代的海盜首領蔡牽、朱、鄭一等人的劫掠活動,便被譽為“海上漁民起義”的領袖而受到肯定。那么究竟應該如何看待歷史上的“海盜”和“海上非法活動”,讀者可以從本書找到明確的回答。
海盜的產生是有其歷史和社會根源的。
從《海上風雲》可以了解到,海盜乃是一般靠海為生的普通人,多數是漁民和水手,並非天生的惡魔。他們作為漁民和水手,職業並不高尚,所以不為人尊重。雖然為生活所迫是加入非法海上劫掠的主因,但是大多數從事這種非法行當的人員,原來並不全是無所事事的無賴混混,而是普通的勞動者,只不過他們賴以為生的主業無法提供給他們足夠的金錢以維持生活而鋌而走險。對這些人而言,逾越社會法制和禮儀規範,乃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海上劫掠行為,只是他們賺錢維持生活的一種手段,因為他們無法在傳統社會中通過正當工作求得三餐溫飽。他們加入海上搶劫集團,屬於特有的無奈。生活貧困、職業卑下、不為人所看重,是靠海為生的人的社會、經濟特色;再加上他們中間有些人生活和工作都在海上,也使得他們首當其衝成為海上非法劫掠的對象。他們因被劫掠而無以為生,被迫另尋他法來彌補,也就是搶劫其他船隻,於是也開始了海盜的生涯。這些人在搶劫其他船隻時,多是迫於生計而無奈的選擇。
在中國南海,除了漁民和水手外,還有一群被清政府認為“貧不守分”而加入海盜集團的人,他們是流氓、小販、苦力、剃頭師傅、木匠、走江湖賣藝者、竊賊、賭徒等,也有一些為逃避官府追捕而加入海盜的原陸地上的土匪,甚至還有來自清陸軍和水師的逃兵。還有少數原本有正當職業和地位的人,也加入海上不法集團,如經商失敗的商人、為生活所迫的教書先生,因從事不法事件和行為被剝奪頭銜的地方鄉紳及去職官吏等。
雖然有一些海盜是因個人關係而自願加入,有一些則是因家族世代為海盜而承襲這一職業,但是大多數的海盜集團成員卻是因被俘虜、被威逼誘惑而加入的。以從事海上非法活動的機率來看,雖有些是以海上非法劫掠活動為職業的人,但是大多數只是把這種活動當成偶爾為之的“副業”。對這些人而言,海上非法活動只是個季節性工作。漁民和在船上工作的人,在非捕魚的季節或沒有正當工作的時候(通常是仲夏和初秋),會加入海上非法集團。他們在這些非法活動的船隻上工作,與他們平日在漁船上或商船上的工作並無二致。所以他們視從事海上非法工作就如同轉換到另外一艘船上工作那樣,都是家常便飯。
鑒於上述原因,作者把本書涉及時期的海盜區分為職業海盜和非職業海盜(包括見機而作的海上搶劫和西方政府特許的海上劫掠走私活動);海盜中既有靠搶劫和走私為生的職業海盜,也有為生活所迫的漁民和船夫、商人。所以,海盜行為不僅包括搶劫活動,也包括走私和非法貿易,作者稱之為“海上非法活動”。從事海上非法活動的人來自各個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全是流氓無賴;他們中間有普通的漁夫水手、地方鄉紳商賈、土酋貴族、官吏士兵等,更是中外土洋各色人種都有。13—16世紀活躍在中國東南沿海的倭寇並非全是日本人,而是一群各民族都有的海盜和走私集團。
作者把海盜產生的根源和社會背景以及海盜在劫掠商船、民船時所表現出來的野蠻、殘酷(第六章),講得十分清楚,澄清了以往人們對海盜的諸多誤解。海盜雖然屬於下層民眾,許多還是勞動者,他們成為海盜固然有其社會原因,他們的遭遇值得同情。但是,他們的搶劫行為威脅航海和貿易的正常運行,危害人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尤其是他們使用極其野蠻、殘暴和血腥的手段處置被他們虜獲的無辜者,則應該予以譴責。我們不能因為他們是下層勞動者被逼無奈而原諒他們,更不應該對他們的野蠻行徑予以歌頌,把他們譽為“漁民起義”。
作者使用大量檔案資料,對海盜的組織結構和人員構成做了詳細分析與論述;對明清時期著名的海盜首領及其活動做了生動的描述。這些生動的事實,大大豐富了我們關於海盜的知識。書中插有大量圖表、地圖,會使讀者對海盜、海上非法活動有更加直觀的認識。
海盜問題的研究,既有學術價值,也有現實意義。進入新世紀以來,索馬里海盜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問題,為了亞丁灣航運的安全,各國不得不派遣海軍護航,然而索馬里海盜卻依然猖獗如故。究其原因,乃是索馬里海盜得到當地民眾和官員的支持。索馬里海盜為此往往拿出一部分贖金給當地的窮困漁民,或者向地方官行賄,導致國際社會對他們無可奈何。《海上風雲》告訴我們:中國南海的海盜和非法貿易經濟體系能夠持續不衰,關鍵“在於得到了居住在陸地上的人的支持擁護。哪些人支持這種經濟方式呢?漁民、水手、商人、士卒,甚至官吏。若無人支持,非法貿易自然銷聲匿跡”。以史為鑑,我們從《海上風雲》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解決索馬里海盜問題,不能僅僅依靠各國海軍的護航,儘管這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要從根本上解決好海盜問題,必須從索馬里本國的社會問題入手,只有解決了索馬里人民的生計問題,才能徹底解決索馬里海盜問題。
秦寶琦
2012年2月於北京回龍觀寓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