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含義
艦船在海洋上運輸航行的路線。亦稱海上運輸線。包括海上航線和為海上運輸服務的港口、水工建築物及各種航行保障設施等。
海上航線是船舶在兩地間的海上航行路線。航線在廣義上是指溝通兩地的路線,一般以起訖點命名,如中國至加拿大的中加航線、上海至溫州的申溫航線;狹義上是指具體的航跡線,包括畫在海圖上的計畫航線。每個航次的具體航線,應根據航行任務和航行地區的地理、水文、氣象等情況,以及船舶狀況擬定(見
航海學)。
主要意義
海上交通線是瀕海國家海上交通運輸的命脈,對海上作戰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戰爭時期,經海上交通線向戰區輸送軍隊、武器裝備和各種補給物資,對於保障軍隊的持續作戰能力,奪取作戰勝利,具有決定作用。
海上運輸的特點是運輸量大,不易隱蔽,易遭敵方襲擊。因此,戰爭時期敵對雙方圍繞著海上交通線的保交與破交展開劇烈的鬥爭。通常表現為:相互襲擊對方護航運輸隊和各種
運輸艦船;封鎖海上交通咽喉要道;襲擊或摧毀對方港口設施及運輸船隻;組織護航運輸隊並建立可靠的警戒、掩護體系;消滅或驅逐航線上的對方各種封鎖兵力;組織基地、港口防禦等。
基本種類
恆向航線:與
經度線等角相交的航線,又稱
等角航線。恆向航線在地球表面為
螺旋曲線,逐漸趨近於地極。但它在墨卡托海圖上表現為直線,對
海圖作業和航行操舵都方便。恆向航線雖不是最短航線,但在低緯度或在不太長航程如近海、沿岸航行時都採用。
大圓航線:沿著大圓弧的航線,是地面兩點間距離最短的航線,適用於航程較長、跨越緯度較高、航向接近東西方向情況下的大洋航行。大圓航線與各經度線的交角都不相等。沿大圓航線航行,除沿赤道或經度線外,必須不斷改變航向,操舵不便。實際上是按一定
經度間隔,如5°或10°,或按一天或半天的航程將大圓航線分為若干段,每段仍按恆向航線航行。
混合航線:
大圓航線和限制緯度線或恆向航線混合使用的航線。限制緯度是指在某些季節或地區船舶不宜超過的緯度。設限制緯度線是為了限制船舶進入存在冰山和惡劣天氣的高緯地區。理想的最短混合航線是首尾兩段航線為分別通過起訖點並與限制緯度圈相切的大圓弧,中段為兩切點之間的限制緯度圈。
推薦航線:航海者根據各航區不同季節的風、流、浪、霧、冰等情況,通過長期航行實踐形成習慣航線,在習慣航線基礎上,經過總結並由航路指南等航海圖書推薦給航海者的航線,稱為推薦航線。氣候航線是推薦航線的一種,是根據多年水文、氣象特徵總結出來按季度或按月推薦的航線。多年水文、氣象特徵同某一具體航次所遇到的天氣、海況可能有較大的差異,因此氣候航線有很大局限性,只能作為參考。隨著中短期天氣和海況預報的發展以及通信手段的進步,針對某一具體航次而制訂的
氣象航線(見
氣象導航)已逐漸取代氣候航線。氣象航線屬大洋推薦航線。近海推薦航線很多被印在相應的海圖上。在這種航線上航行可利用易於識別的島嶼、礁群、導航設施掌握船位,避免擱淺或觸礁。
協定航線:某些海運國家或海運單位為使船舶避開對航行有危害的天氣和
海洋環境,避免碰撞和便於
海難救助,在某些霧多、冰山多和船舶交會機會多的航區,協商確定在不同季節共同採用的航線。同時建議未參加協定的船舶儘量採用,以策安全。
主要航線
太平洋航線
(1)遠東———北美西海岸航線該航線包括從中國,朝鮮,日本及蘇聯遠東海港到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等北美西海岸各港的貿易運輸線。
(4)遠東———東南亞航線該航線是中,朝,日貨船去東南亞各港,以及經
馬六甲海峽去印度洋,大西洋沿岸各港的主要航線。東海,
台灣海峽,
巴士海峽,南海是該航線船隻的必經之路,航線繁忙。
大西洋航線
(1)
西北歐——北美東海岸航線該航線是西歐,北美兩個世界工業最發達地區之間的原燃料和產品交換的運輸線,運輸極為繁忙,船舶大多走偏北大圓航線。該航區冬季風浪大,並有濃霧,冰山,對航行安全有威脅。
(2)西北歐,北美東海岸———
加勒比航線西北歐———加勒比航線多半出
英吉利海峽後橫渡北大西洋。它同北美東海岸各港出發的船舶一起,一般都經莫納,
向風海峽進入加勒比海。除去加勒比海沿岸各港外,還可經
巴拿馬運河到達美洲太平洋岸港口。
(3)西北歐,北美東海岸———
地中海,蘇伊士運河———亞太航線西北歐,北美東害———地中海———
蘇伊士航線屬世界最繁忙的航段,它是北美,
西北歐與亞太
海灣地區間貿易往來的捷徑。該航線一般途經亞速爾,
馬德拉群島上的航站。
(4)西北歐,地中海———南美東海岸航線該航線一般經西非大西洋島嶼———加納利,
維德角群島上的航站。
(5)西北歐,北美東海———
好望角,遠東航線該航線一般是巨型
油輪的航線。維德角群島,加拿利群島是過往船隻停靠的主要航站。
(6)南美東海———好望角———遠東航線這是一條以石油,礦石為主的運輸線。該航線處在
西風漂流海域,風浪較大。一般西航偏北行,東航偏南行。
印度洋航線
印度洋航線以石油運輸線為主,此外有不少是大宗貨物的
過境運輸。
(1)
波斯灣———
好望角———西歐,北美航線該航線主要由超級油輪經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海上石油運輸線。
(2)波斯灣———東南亞———日本航線該航線東經
馬六甲海峽(20萬噸載重噸以下船舶可行)或龍目,
望加錫海峽(20萬載重噸以上超級油輪可行)至日本。
(3)波斯灣———蘇伊士運河———
地中海———西歐,北美運輸線
該航線目前可通行30萬噸級的超級油輪。
除了以上三條油運線之外印度洋其他航線還有:遠東———東南亞———東非航線;遠東———東南亞,地中海———
西北歐航線;遠東———東南亞———
好望角———西非,南美航線;澳新———地中海———西北歐航線;印度洋北部地區———歐洲航線。
亞歐航路
也稱蘇伊士運河航路,連線西歐和亞太地區,途經
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和
紅海。出紅海後分成三條航線,第一條進
波斯灣,第二條經
馬六甲海峽至東南亞和東亞各國,第三條由紅海或印度洋直達大西洋各國。它是西方國家出口工業品和進口戰略物資的
海上生命線。
非洲航路
蘇伊士運河鑿通之前,它是從歐洲到東南亞、東亞的唯一海上通道。目前,無法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大型
油輪和散裝船舶仍要利用這一航路。它對俄羅斯、印度、越南等國也利益攸關。
我國的遠洋航線以主要海港為起點,可分為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這些航線把我國與世界主要經濟區域聯繫起來。其中:
東行航線由我國沿海港口東行到日本,並經日本東渡太平洋抵達北美和拉美各國,然後再通過
巴拿馬運河到達
加勒比海地區和北美、拉美各國的東海岸。
南行航線由我國沿海港口起南行到東南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
西行航線是一條非常重要的航線,由我國各港口起先經南再往西航行,穿過
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經
紅海、過蘇伊士運河,入
地中海,出
直布羅陀海峽,才進入大西洋。還有一條航線,經印度洋,繞過非洲南端的
好望角,進入大西洋。西行航線可達南亞、西亞、非洲、歐洲各國港口。
北行航線主要抵達朝鮮、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的海港。
南北美航路
也稱
巴拿馬運河航路,是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捷徑,對美國東西海岸的聯絡和運送
阿拉斯加的石油至美國東海岸具有特殊的意義。
委內瑞拉的石油和鐵礦石、巴西的咖啡、智利的銅、美國的工業品多由此航路轉運輸出。
貨櫃幹線
目前,世界海運貨櫃航線主要有:(1)遠東———北美航線;(2)北美———歐洲,
地中海航線;(3)歐洲,地中海———遠東航線;(4)遠東———澳大利亞航線;(5)澳,新———北美航線;(6)歐洲,地中海———西非,南非航線。
重要事例
“海上黃金高速通道” 連雲港中韓輪渡通道
韓國
平澤與連雲港隔海相望,距離約360海里,平澤距離首爾70公里,擁有2300萬人的消費市場和100多個產業園區,擁有it、汽車、家電、化學、機械等產業集群。
連雲港至平澤之間的國際
海上運輸航線2007年11月開通,由“中韓之星”輪承運,這是中國沿海港口開通的至
平澤港的第三條客貨班輪航線。2004年開通的“紫玉蘭”輪與“中韓之星”輪雙星閃耀,每周各往返韓國兩次,形成了“一港兩線兩船周四班”的規模效應。連雲港中韓客貨班輪開航10年來,累計運送56萬
標箱和97萬人次,韓國三星、lg等大企業目前每月從連雲港航線進出貨櫃超過2000標箱,為中韓陸海聯運
汽車貨物運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在15條中韓客貨班輪航線中,連雲港—
仁川航線貨運量排名第二,連雲港—
平澤航線貨運量排名第七,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黃金高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