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三山圖

海上三山圖

《海上三山圖》是清代畫家袁江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海上三山圖》作三座仙山聳立於茫茫的大海之上,鬧鬧雲霧涌動,海面波濤滾滾,瑞鶴在海氣雲霧間飛翔盤旋鳴叫, 與涌動的海濤之聲相應和。近景兩仙山夾峙而立,其中殿宇迴廊穿插在茂密的叢樹山巒間,山間殿宇走廊中有仙人徜徉徘徊,似乎在觀賞海上波濤翻湧的景致。一山在左下角海水中微微露出一角,與畫面中心挺起的兩山遙相呼應,突出了海浪的噴涌之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上三山圖
  • 作者:袁江
  • 創作年代:清代
  • 規格:縱413厘米,橫568厘米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現收藏地:南京博物院
  • 幅式:立軸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海上三山圖
《海上三山圖》
畫面上描繪了在茫茫大海上,奇特險絕的仙山聳立其間,突兀起伏的山石,其勢巍巍高聳,險峻而莊重。構築精緻的殿宇樓閣,蜿蜒曲折的長廊點綴於岩壑之間,蒼松競相生長,枝幹虬曲多姿,姿態各異,山腰間平坡處桃花綻開,鮮艷奪目,呈現出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一些衣冠古樸的“仙人”徜徉其間;一望無際的海面波濤洶湧,煙霧迷茫,在寬廣的天空中獨有幾隻仙鶴在自由翱翔。
左上角題“海上二山”,款署“囗戌秋邗上袁江畫”,鈐“袁江之印”“文濤”,白、朱文二方印。

創作背景

《海上三山圖》取材於蓬萊三山的古代神話。傳說在東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為神仙所居之地,島上有長生藥及珍禽瑞獸、奇花異郡,官殿屋宇皆為黃金白銀所建。
袁江畫跡,最早為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最晚止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此圖畫風屬袁江工整細緻一路,應是他晚年之作。

藝術鑑賞

畫面充滿神秘奇幻的色彩,構成了虛無縹緲的神話境界。物象描繪工整細膩,山石作者基本寫實,以乾筆淡墨先勾出山峰的大輪廓,再以不同的墨色反覆皴擦、積染,產生重厚之感,使山岩沉重雄偉,畫出了山石的峻峭之勢和銳重的質感,與樓閣精巧穩定恰形成鮮明對照,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來看很有韻味。至於點綴於岩壑間的樓閣迴廊,線條準確、細勁、一絲不苟,可謂精工巧密,很見功力。體現了畫家較強的寫實和造型能力。此圖設色鮮艷明麗,但又顯出文雅的情趣。

作品評價

天津美術學院教授何延喆:畫面上突兀險絕的仙山聳立於浩淞無垠的茫茫大海之上,山色蒼翠,挺拔峻峭,顯得格外雄險而氣勢磅礴。結構精巧的殿宇迴廊點綴於岩壑之間,蒼松虬曲多姿,備盡其態,山坳間桃花爛漫,充滿生意。一些衣冠古樸、仙風道骨的人物徜徉其間。海面上波濤滾滾,雲霧迷茫,幾隻仙鶴在空中自由翱翔。左下角的波濤中凸現一小島,島上群鹿在遊玩嬉戲,這方小天地像是仙人的花園。畫面充滿神秘奇幻的色彩,構成了虛無縹緲的神話境界。山岩結構嚴整,紋理繁密,用近似“捲雲”和“鬼面”的鉤斫方法,間以狀如“彈渦”的點皴,氣象崢嶸,勢如雲動,與樓閣的精巧恰成鮮明對照,給人以奇麗壯偉之感。

作者簡介

袁江(約1671—1746年),清代畫家。字文濤,江都(今江蘇揚州市江都區)人。擅山水、樓台,初學仇英,後吸取宋人畫法。康熙問在揚州、南京、會稽一帶作畫;雍正年間受聘至太原尉姓家作畫。所作景物多曲折有致,筆墨嚴整,為清代界畫能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