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長城

浴血長城

《浴血長城》這是一篇關於1933年古北口長城抗戰的軍事小說。作者以通過詳實的資料記敘了80年前的那場戰役。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占領東北開始進攻華北,為了阻擊日軍,25師七天時間行軍九百公里參加長城抗戰,在長城古北口要塞和日寇血戰一個多月,給日軍以重創。作者歷時五年通過實地探訪,蒐集詳實的史料,揭開了這場國軍正面戰場的序幕之戰。1933年,日本關東軍進軍華北,中國軍隊組織抵抗,25師率部出征,組織了著名的長城會戰,國軍將士在長城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搏鬥。此戰也是一四五團團長戴安瀾的成名之戰,戰後榮獲三等雲麾勳章,從此走上了抗日救亡的征途,這場戰役對戴安瀾有著深刻的影響,他為此戰寫下了《痛苦的回憶》一書。8000將士的英勇抗日,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激勵著千千萬萬中國人走上了抗日救國的戰場,為中國進入全面抗戰奠定了基礎。

基本介紹

  • 書名:浴血長城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頁數:307頁
  • 開本:16
  • 品牌:重慶出版集團
  • 作者:孫正連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2908097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浴血長城》名將戴安瀾的抗日首戰
長城抗戰中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戰役
日軍稱為“激戰中之激戰”
八千將士死守長城東北部要地古北口,拉開了正面抗戰序幕
“九一八”“一二八”以後對日本侵略者最主動、最直接、最強烈的鬥爭,激勵著千萬中華兒女走上抗日戰場。

作者簡介

孫正連,1957年生於吉林省乾安縣。1990年畢業於吉林省作家進修學院。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散文集《憑弔大布蘇》,長篇小說《大布蘇湖的秘密》《一九四五年大布蘇考》《關東漁王》。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古北口戰役歷時二月余,守軍將士以窳劣之武器御數倍之敵,斃傷日軍五千餘名,抗戰將士亦有近八千人傷亡。巍巍長城,虎踞龍騰。蕩蕩潮河,源遠流洪。將士守土,與倭抗爭。為國捐軀,血染長城。
——長城抗戰古北口戰役紀念碑碑文

名人推薦

中國軍隊如都像五十二軍(古北口參戰部隊改編而成)那樣戰鬥力強,打敗日本軍隊是不成問題的。
——蔣介石武漢珞珈山軍官訓練團的講話
關麟征(古北口戰役二十五師師長)的一個軍應視為普通軍十個軍。
——板垣征四郎

圖書目錄

引子/1
1.一首詩點燃眾將軍抗日怒火/5
2.戴安瀾率一四五團新兵出征/12
3.戴團長出征誓言:
血灑疆場,馬革裹屍,軍人之本分/19
4.新兵難招,打出抗日名將牌/30
5.前進!前進!戴安瀾率軍踏上北去的火車/35
6.晝夜行軍,戴安瀾率團抵達北平/42
7.關麟征在通縣的師部還沒建完,就遷往密雲/46
8.臨上戰場,吃上了一頓豐盛的紅燒肉/51
9.兩個來歷不明的東北人加入二十五師/57
10.赴戰場,戴安瀾約法三章,杜聿明率先開路/64
11.部隊到了密雲城,關麟征大發雷霆/72
12.秀才用一封封家書拉近了兄弟們的感情/76
13.三支部隊,誰也命令不了誰/84
14.看陣地,戴安瀾繪製古北口草圖/96
15.一班登上帽兒山,烽火台設下觀察哨/105
16.大戰在即,三軍官長城部署/117
17.觀察哨上,機關槍打下一架日軍飛機/127
18.戴安瀾指揮炮戰,破壞日軍建立陣地計畫/139
19.日軍進攻將軍樓,杜聿明夜襲敵營/145
20.死守,就是守死/154
21.生與死的關頭,一班七人結義成兄弟/160
22.日軍主力齊聚古北口,將軍樓失守/165
23.帽兒山,七個人擋住了日軍的穿插小隊/173
24.關麟征師長負傷,杜聿明代理師長/180
25.將軍樓失守,帽兒山成了阻擊陣地/190
26.日軍進攻帽兒山,七兄弟死守陣地/197
27.東北軍撤出陣地,杜聿明做最後的部署/207
28.日軍夜襲帽兒山觀察哨/216
29.戴安瀾的一四五團傷亡慘重/228
30.危難時刻,戴安瀾掩護傷兵撤離/236
31.帽兒山七戰士掩護一四五團撤出陣地/246
32.古北口丟失大半,日軍開始重炮轟擊帽兒山/254
33.日軍包圍帽兒山,戴團長派人接應失敗/263
34.七戰士受重創,死傷過半/272
35.黑夜的帽兒山,
重傷的秀才和大牛勸大哥和鄭連突圍/281
36.七兄弟犧牲,日軍為勇士立碑/291
尾聲/299
作者訪談/301

序言

1931年9月18日夜10點30分,駐奉天(瀋陽市)日本關東軍對奉天東北軍北大營發動了軍事進攻,史稱“九一八事變”。
進攻北大營的日軍為關東軍鐵路守備隊步兵第二營,計四個連約五百人槍,由營長島本正一中佐統領,分北西南三面合擊。同時,關東軍第二師團步兵第二旅團所屬步兵第二十九聯隊,計三個營約一千五百人槍,由旅團長平田幸弘大佐統領,攻擊奉天城。
北大營駐軍是東北邊防軍王牌部隊第七旅。旅長王以哲,下轄三個步兵團及特種兵和輔助勤務部隊萬人,兵強馬壯,裝備齊整。奉天市內警憲二千多人。
在奉天,中日兩軍兵力對比是6:1。裝備上更是超過了日本軍隊,僅從日軍19日占領奉天繳獲的東北軍裝備就可以看出來:步槍十二萬支、機槍四千挺、大炮三千門、坦克二十六輛、飛機二百六十架、彈藥堆積如山。
再看東北軍在東北的兵力,黑龍江省五個旅、吉林省十個旅、遼寧省六個旅,總計二十一個旅,二十多萬人槍。
日本關東軍正規軍在東北一個師團並六個守備營共一萬零四百人,另有警察三千,武裝僑民一萬,總計二萬三千多人。
中日雙方兵力比例是10:1。
在九一八事變十數日後,張學良任命張作相為東北邊防軍代司令長官,米春霖任遼寧省政府主席。長官公署和省政府遷往錦州。
任命任誠允為吉林省政府主席,李振聲代理吉林邊防軍副司令,馮占海任警備司令,丁超為護路軍司令。在吉林賓縣恢復吉林省政府。
任命馬占山接替萬福麟任黑龍江省代理主席,兼黑龍江省軍隊總指揮。
1932年1月2日,遼寧省政府一槍不放從錦州撤退了。日軍與1月3日占領錦州,兵不血刃。
1932年1月28日,日本軍隊進攻上海,十九路軍奮起抵抗。
1932年2月13日,日本增兵上海,南京政府派第五軍張治中軍長增援上海。
1932年3月1日,在日本關東軍的指使下,張景惠領銜,以東北行政委員會名義發表了“滿洲”國建國宣言,宣布東北脫離中華民國獨立,另立“滿洲國”。
1932年3月9日,關東軍為溥儀舉行了就職典禮。
1932年5月5日,中日停戰。簽署了《中日上海停戰及日本撤軍協定》。
1932年5月15日,日本國內發生政權更迭,新內閣全力支持關東軍鞏固·t滿洲國”,任命武藤信義大將為關東軍司令。關東軍下轄第二師團、第八師團、第十師團、第十四師團、第二十師團,計五個整師團。旅級部隊十五支,步騎工炮共十五萬人槍,另有飛機、艦艇若干。參謀長小礬國昭、副參謀長岡村寧次。
1933年元旦不久,日軍進攻山海關。
1933年2月15日,張學良接到電報,日軍進攻熱河省及華北。東北之痛,已讓他無顏見東北父老,再丟了熱河省及華北,那後果,讓他不寒而慄。他緊急召眾將開會部署戰守。先將所有熱河省及華北各軍混編成八個軍團、十二個軍,共四十七個師、八個步兵旅,步騎工炮合計四十萬人。
又今組成兩個方面軍:
第一方面軍,張學良自兼總司令,下轄于學忠第一軍團、商震第二軍團、宋哲元第三軍團。
第二方面軍,張作相為總司令,湯玉麟為副總司令,下轄萬福麟第四軍團、湯玉麟第五軍團、張作相第六軍團。
1933年2月17日,天未亮,張學良便帶上一班隨員離開北京,浩浩蕩蕩向熱河省會承德進發。熱河省主席湯玉麟親率屬下一應文武大員數十人,迎客於郊外二十里,接入承德。
午宴之後,張學良召集湯玉麟、張作相、孫殿英並諸將商議熱河戰守。
湯玉麟報告說:關東軍三支人馬已在綏中、北票、通遼集結完畢,前鋒已抵熱河邊境。
張學良當即命令:萬福麟軍團在凌源設防,阻敵中路;孫殿英所部四十一軍在開魯、南嶺、北票設防,阻敵北路;湯玉麟所部在平泉設防,阻敵中路。其餘各部向承德運動,占領機動位置。
張學良連夜趕回北平。
1933年2月20日,中路日軍第八師團各部首先發起攻擊。連占朝陽、凌南、平泉諸城。左路連占白石嘴邊門、沙帽山各要點;右路連占開魯、赤峰、全寧諸城。
1933年2月24日,日軍進攻熱河,分左中右三路部署,總兵力五萬人槍。左路軍以服部兵次郎少將為指揮官,統領所部第十四旅團,步騎工炮計一萬人槍,在北寧線附近綏中集結,準備渡大凌河,經凌南側擊凌源。
右路軍以第六師團師團長坂本政右衛門中將為指揮官,在通遼集結,準備經朝陽、開魯、赤峰進兵林西、多倫,占領熱河北部。
中路軍以第八師團師團長西義一為指揮官,轄步兵第四旅團、第十六旅團及特種兵,步騎工炮二萬人槍。在北票集結,經葉柏壽、凌源、平泉,沿中央軸線進攻承德,奪占熱河南部,進占長城各關口。
張學良接到日軍進攻熱河的戰報,急給南京發報告急:熱河危急,請速派中央軍增援。
蔣介石委員長回電:“剿共”戰事正進入大決戰階段。華北除東北軍外,另有商震第三十二軍、龐炳勛第四十軍、宋哲元第二十九軍、傅作義第五十九軍、孫殿英第四十一軍,共四十萬人槍,足堪守衛熱河,與關東軍一戰。 湯玉麟聞報前方戰況不利,生怕被日軍俘虜於3月3日夜帶著財物悄悄離開承德,一路往關內逃跑。主帥一跑,大軍如決堤洪水一樣潰敗了下來。只十餘日,關東軍打敗了張學良集結的四十萬之眾,熱河省丟了全境。
接下來,便是本書要講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第二十五師在古北口長城抗日作戰的故事了。這是國民黨中央軍第一支參加長城抗戰的部隊。這支部隊中被日軍稱為“七勇士”的七名戰士,他們的墓地,就埋在古北口帽兒山下,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