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翳墜翳丸(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浮翳墜翳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宗金鑒》卷七十七。具有疏肝明日之功效。主治浮翳內障之證,初患之時,不癢不疼,從瞳神內映出白色,暗處看則其翳寬大,明處看其翳略小,全無血色相混,緣腦風沖入於眼,腦脂流下,致成內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浮翳墜翳丸
  • 出處:《醫宗金鑒》卷七十七
  • 功用:疏肝明日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文獻摘要,

組成

石決明、知母、防風各一兩,細辛、五味子各半兩,生地黃二兩,人參二兩半,兔肝一具。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茶清送下。

功用

疏肝明日。

主治

浮翳內障之證,初患之時,不癢不疼,從瞳神內映出白色,暗處看則其翳寬大,明處看其翳略小,全無血色相混,緣腦風沖入於眼,腦脂流下,致成內障。

方義

“浮翳墜翳丸”用五味子、兔肝等滋腎養肝,;人參培補脾胃,使土旺而能榮養肝木;生地、知母養陰清熱;石決明清肝退翳;防風、細辛祛風邪以為硫導。全方配伍周密,適用於肝腎不足,陰虛火旺引起的浮翳內障。

文獻摘要

《醫宗金鑒》:“浮翳墜翳丸:石決明一兩,知母一兩,細辛五錢,五味子半兩,生地黃二兩,人參二兩半,防風一兩,兔肝一具。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茶清送下三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