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濱鎮(浮濱)

浮濱鎮

浮濱一般指本詞條

浮濱鎮地處饒平縣中部,東經116°56′29″,北緯23°52′56″,位於黃岡河中游西側,東接浮山鎮,北連湯溪鎮,西與潮安縣鳳凰鎮、文祠鎮、湘橋區意溪鎮交界,南與樟溪鎮毗鄰,總面積159.02平方千米,轄下村委會32個,林場1個,散居96個自然村,總人口25298人(2017年),共有耕地面積17808畝,山地面積20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浮濱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
  • 地理位置:東經116°56′29″,北緯23°52′56″
  • 面積:159.02平方千米 
  • 人口:25298人(2017年) 
  • 著名景點:張竟生性博物館
基本概況,歷史沿革,交通便利,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浮濱文化,

基本概況

浮濱鎮地處饒平縣中部,東與浮山、西與潮安縣鳳凰鎮、文祠鎮、湘橋區意溪鎮交界、南與樟溪、北與湯溪鎮毗鄰,連線閩粵兩省的公路穿過鎮區,東距國道324線25公里,南距三百門港35公里。轄32個村委會,林場1個,散居96個自然村,總面積159.02平方千米,總人口25298人(2017年)。共有耕地面積17808畝,山地面積20萬畝;荔枝、龍眼、橄欖等優稀名貴果樹1.1萬畝;嶺頭單叢茶0.7萬畝;浮濱也是世界體型最大的獅頭鵝原產地;這裡還有距今三、四千年的商周墓葬群遺址及戈陶類造型;以及當代蜚聲海內外知名人士、里昂大學博士張競生的故居、墓地及他創辦的學校、苗圃;有峰巒盡頭、青山綠水、群山懷抱,集雨面積達21平方公里,總庫容1千萬立方米的馬鞍山人工湖泊等名勝。浮濱境內資源豐富,優勢得天獨厚。
鎮內擁有饒平第二大型電站——總裝機容量為4000千瓦的坪溪電站,水力資源、人文、自然景觀頗多,旅遊資源豐富,如大榕鋪有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張競生博士的故居和“廣東省性文化教育基地”,塔仔金山有經鑑證為“浮濱類型”古文化的商周墓葬群遺址,新埔有潮劇名作《蘇六娘》中主人公楊子良的故居,夏校大滴山有千畝竹林等宜發展生態觀光旅遊的景觀資源。

歷史沿革

浮濱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的遺蹟,塔仔金山的“商周墓葬群遺址”驗證遠古時代就有人在這裡謀生。明清時期稱弦歌都東洋堡大榕社,1926年始建浮濱圩,因圩場緊靠黃岡河之大榕溪、小榕溪、中榕溪匯合處,又坐落浮山圩西側,故名浮濱圩,後成地域名稱“浮濱”,民國期間稱為浮山區西四鄉,建國後始稱河西區,1951年屬饒平第四區,1956年稱浮濱鄉,1958年拼入浮山公社,1961年成立浮濱公社,1973年拆出坪溪公社,1974又拆出新安林場,1983年稱浮濱區,1986年稱浮濱鄉,1992年稱浮濱鎮至今。2002年合拼坪溪鎮、2004年合拼新安林場。浮濱轄區生態良好,民風淳樸,治安穩定,社會和諧。

交通便利

浮濱交通便利,城鎮化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政府駐地設在橋頭村北側,距縣城黃岡27公里,距潮州市區31公里,省道黃三線、縣道錢坪線穿境而過,村村通水泥硬底化,交通運輸四通八達,方便快捷。擁有中學1所,完全國小5所,建有敬老院1所,郵電、派出所、信社、衛生院融於鎮區之中,戶戶通有線電視,文化設施完善,民眾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地方特產

浮濱特色產業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該鎮嶺頭單樅又稱白葉單叢茶,發源於“中國嶺頭單叢茶之鄉”、國家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基地饒平縣,浮濱鎮嶺頭村海拔1032米的雙髻娘山,其質量極佳,獨具風味,特有的品質特色――“蜜韻”。
該鎮擁有山林坡地20萬畝;荔枝、龍眼、橄欖等優稀名貴果樹1.1萬畝;嶺頭單叢茶0.7萬畝;浮濱還是世界上最大體型鵝中---獅頭鵝的發源地。嶺頭單叢茶獅頭鵝是浮濱兩大馳名中外的特色產品。水稻、荔枝、鳳梨、龍眼、青梅等多種農副產品的均衡發展,使浮濱享有“糧畜茶果之鄉”的美譽。
浮濱鎮
1955年經廣東省農科院鑑定,獅頭鵝原產地確係浮濱鎮溪樓村,曾先後送往北京、廣州參加全國、全省農牧業展覽會展出,是我鎮農業特色產業。浮濱是嶺頭單叢茶原產地和主產鎮,境內擁有海拔500米以上山峰7座,其中雙髻娘海拔1036米,地勢高兀,對嶺頭單叢茶發展生產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嶺頭單叢茶俗稱“白葉單叢茶”, 1988年由國家農業部正式命名為嶺頭單叢茶。其獨特的自然花香蜜韻和高產、優質於2002年被廣東省和國家農業部審定為廣東省茶樹良種和國家級茶樹良種,在歷次茶葉評比活動中屢獲各種殊榮:先後榮膺“中國名茶”、“中國文化名茶”、中國國際名優新產品博覽會金獎、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中國(國際)名茶博覽會金獎、巴基斯坦拉舍爾亞太地區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獲最受歡迎獎等一系列稱號,深受消費者青睞。目前,全鎮擁有茶園3.3萬畝,年產茶葉近3000噸,這為我鎮茶葉生產發展和開發茶園觀光旅遊創造了良好的商機。

著名人物

張競生:字公室,1888年出生於饒平縣浮濱鎮大榕鋪,曾撰寫出版《性史》,翻譯盧梭《懺悔錄》,並著有《愛情定則》、《美的社會組織法》、《美的人生觀》等。張競生1907年考進黃埔陸軍國小。1912年赴法留學。1915年在巴黎大學畢業,獲文學學士,繼進入里昂大學進修,獲哲學博士。並曾到英國、德國、荷蘭、比利時和瑞士等國留學深造。1921年在北京大學任哲學教授,後因著《性史》,為封建傳統觀念所不容,被解聘。1926年在上海任開明書店總編輯,創辦“美的書店”,但後來遭查抄封閉。1929年初到杭州講學,又被當局以“性宣傳”罪拘留。於是他再次赴歐研究,並從事譯著。1933年回國應邀任廣東實業督辦,主編《廣東經濟建設》月刊。後因得罪權貴,受通緝。文化大革命期間,遭迫害和批鬥,於1970年在饒平縣漳溪鎮貧病交迫而死。

浮濱文化

浮濱有著悠久的人類文明史,1974年省博物館和縣文化局在浮濱橋頭村塔仔金山墓葬群發掘的300多件文物,引起了國學大師饒宗頤等考古學專家和歷史學家的高度重視,經鑑定,為我國商周時代古越族珍貴文物,印證了自遠古時代就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文明歷史,也為這片土地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後經專家們多方考證認定,由潮汕及福建閩南等地出土的文物,多與浮濱出土文物的文化類型相同,而以浮濱文物最具代表性,故統稱為“浮濱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