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浮棚山
- 別稱:圍子山
日照市嵐山區黃墩鎮駐地西南四公里處,有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山,名曰:浮棚山。因山腳下的下雙疃村村民多為莊姓,“莊”為“莊稼”之意,“雙”又與“霜”諧音,莊稼怕霜打,可以浮棚蔽之,故名浮棚山。據《日照市志》描述,此山系甲子山西支主峰,但從地表上看,整座山體四周不與其他山體相連,獨立成脈。此山主峰海拔381 .2米,頂端圓形,山上,不僅有百年銀杏樹,百年木瓜樹,而且從主峰的西南側延伸出一條山樑,由西南到東北繞主峰半周,遠遠望去,整個山勢活象一條盤曲的巨龍。有多處長勢奇異的山岩怪石。幾百年來,許多人把此山視為風水寶。
在主峰東南面半山腰的一個山凹里,有一棵生長了五百多年的銀杏樹,樹高約三十米,主幹周長七米有餘,四個大人手牽手才能合抱過來。此銀杏樹的西邊約二十米處,有一棵生長了幾百年的木瓜樹,樹幹周長兩米之多,高二十多米。此樹歷史久遠,高大粗壯,每到秋天,黃橙橙的木瓜果掛滿枝頭,個果約有斤重--——此樹在全市範圍內大概也屬罕見。在銀杏樹的前方,有一清泉,泉水清澈甘甜,冬暖夏涼,百年不涸。
沿著銀杏樹和木瓜樹上行百米,有一碩大的摞石奇觀:兩塊巨石摞在一起,上面的一塊約有三間民房之大,高高聳立於另一塊巨石之上,兩塊巨石之間,僅有一平方米左右的接觸面,望上去,上面的巨石几欲墜下,十分險要,壯觀。摞石近旁有一站石,高高矗立於摞石旁邊,仿佛是在為其放哨站崗。在浮棚山山後,與摞石相對應有一天然石坑,形似燈碗(舊時點燈用的燈碗)故名“燈碗石”。就此兩處景觀,幾百年來,流傳著一句名謠:山前摞石摞,山後燈掛穴,山前穴地出皇帝,山後穴地出“娘娘”。因山勢太急,約用此墓穴,幾代人以後才能應驗,且當輩人會家破人亡,水淨鵝飛,所以,此墓穴無人敢用。故有好事者在山前建一玉皇廟,破了此脈,此地也就從來沒有長出一個當皇帝的人來。現在,銀杏樹旁建的玉皇廟廟址猶存。傳說山後的風水寶地曾被一孫姓人家用過,此家族中也的確生長出了一個當“娘娘”的人來。
在銀杏樹的西南方向,有一塊較平坦的開闊地帶,名曰老甫娃。傳說是莊老甫(即莊子)年輕時在此修煉的地方。此處有一巨石,形似棺材,故名“棺材石”,據說京劇《大劈棺》,黃梅戲《劈棺驚夢》的故事就出於此處。而浮棚山下下雙疃村的莊姓居民,據說是莊子的後裔。
沿著主峰與山樑之間的山澗,從老甫窪下行一點五公里,山澗溝壑變窄,在不到兩米寬的溝壑南側有一巨石,活像一隻巨大的“龍頭”,溝的北側有一巨大的圓形石丘,恰似半顆“珍珠”,溝南側的“龍頭”昂首張口,直對石丘,故稱“巨龍嬉珠”,此處有一深潭,俗稱“龍潭”。從這裡再下行一點五公里,有一懸崖,懸崖高十多米,寬十多米,此處俗稱 “鯉魚跳龍門”。每到夏季大水,瀑布懸掛,水聲轟鳴,十里能聞,非常壯觀,懸崖下是一條大河,名為雙疃河。此河發源於甲子山北麓,彎彎曲曲,由東向西流淌,在糧山口(舊稱兩山口)村西與黃墩河匯合,經中樓河流入莒縣陡山水庫,再入沭河。這條河雖然不大,但它與黃墩河一樣,都是由東向西流淌的河流。這種由東向西流淌的較大的河流,不僅在日照市境內是唯一的一條,就是從中國版圖上看,也是很少見的。幾百年來,當地流傳著一首民謠:浮棚山下逆水流,山勢奇異景色秀,有人占用這穴地,不出國公出王侯。
歷史紀實
此文刊登在《日照廣播電視報》2005年6月15日B4版·《日照日報》2005年12月4日周日
朱信齋(1901~1944),黃墩鎮糧山口人(今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他自幼孤僻頑劣。稍長,混跡"局長"、"賭場",與地痞無賴朋比為伍,嗜賭如命,18歲開始殺人放火的土匪生涯。為了拉勢力,先入"請禮",又入"番子"。1924年加入大刀會,自封團長。以傳賭收集黨羽,以"番子"名義收徒擴充實力,在黃墩一帶頻繁進行綁架勒索活動,百姓倍受其害。
1929年,由於當局對其久剿不滅,只好將其招安為黃墩自衛隊,朱信齋自任隊長。他勾結官府、駐軍、匪梟,將黃墩建成名副其實的"獨立王國"。在黃墩周圍48個村,他自定王法,掌握生殺大權,乾盡了禍國殃民的壞事。
七七事變後,朱信齋的隊伍擴大到300餘人。1938年春,他與賀仁庵等人打起了"國民政府第五戰區第二游擊隊第十九總隊"的旗號。由於在甲子山遭土匪劉桂堂的伏擊,損失很大,便隱蔽隊伍,窺伺時機,以便東山再起。夏,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二支隊進駐魯東南後,為尋找靠山,他主動要求與八路軍合作。隊伍改編為二支隊四大隊,後改為獨立營。改編後,他匪性不改,腳踩兩隻船。"皖南事變"後,國民黨反動派積極反共,形勢惡化,朱信齋遂於1941年3月2日公開叛變。他用突然襲擊的辦法,抓捕共產黨員、抗日幹部、愛國人士、自衛隊員200多人,將獨立營政委董振彩等幾十名幹部、戰士殘酷殺害。日照、莒中、莒南3縣9區的抗日民主政權被破壞殆盡。叛變後,朱信齋被任命為國民黨魯蘇戰區直屬獨立第一大隊上校大隊長。
1943年8月,朱信齋投敵當漢奸,任偽保全大隊副大隊長,盤踞在石溝崖,強迫百姓動用數十萬工日建成一個圍寨式永久型據點。他據此瘋狂地進攻抗日根據地,殘酷地屠殺抗日軍民。其間,在黃墩一次就抓捕14個莊的村幹部、民兵等52人,並索款40餘萬元,先後殺害數十人。
1944年1月21日,為拔除夾在濱海抗日根據地中的這顆釘子,八路軍老六團在兄弟部隊配合下,發動了"石溝崖戰役"。此役共斃傷日偽軍123人,俘虜409人,活捉朱信齋。1月29日(農曆正月初五),將朱信齋在文疃(今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文疃鎮)公審後依法處決,實現了廣大抗日軍民"殺豬(朱)過年"的心愿。
1938年(民國27年)
8月中旬,中共魯東南特委在大店成立。特委應朱信齋的要求,派牛瑞甫等人到黃墩,將朱部改編為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第二支隊四大隊(後改為獨立營)。朱任大隊長,楊昆兼政委。
1941年(民國30年)
2月26日,日偽軍數百人偷襲蘇魯戰區抗日游擊第一縱隊一支隊駐河山店一部。支隊長何志斌聞訊率主力增援,將敵反包圍,繳戰數小時,斃日軍少佐部隊長其勝次等30餘人。
3月2日,朱信齋公開叛變(即浮棚山事件),逮捕共產黨員、抗日軍政幹部、戰士和工作人員,並先後殺害獨立營政委董振彩、連長山世傳、指導員董憲法、七區區長范乾民、區中隊長鬍雲廷、愛國人士陳懷志等上百人,抗日根據地內2個區9個鄉的政權和區中隊遭到嚴重破壞。
2月26日,日偽軍數百人偷襲蘇魯戰區抗日游擊第一縱隊一支隊駐河山店一部。支隊長何志斌聞訊率主力增援,將敵反包圍,繳戰數小時,斃日軍少佐部隊長其勝次等30餘人。
3月2日,朱信齋公開叛變(即浮棚山事件),逮捕共產黨員、抗日軍政幹部、戰士和工作人員,並先後殺害獨立營政委董振彩、連長山世傳、指導員董憲法、七區區長范乾民、區中隊長鬍雲廷、愛國人士陳懷志等上百人,抗日根據地內2個區9個鄉的政權和區中隊遭到嚴重破壞。
1942年(民國31年)
8月14~19日,濱海部隊發起第一次甲子山反頑戰役。10月11~18日進行第二次甲子山戰役。12月17日在羅榮桓指揮下發動了第三次甲子山戰役。三次戰役共斃傷敵頑軍2600多人。收復甲子山區,從根本上扭轉了濱海區抗日鬥爭的困難局面。
1944年(民國33年)
1月21~24日,濱海軍區六團在日照、莒中兩縣地方武裝配合下,發動了石溝崖戰役,生俘漢奸、偽日照縣保全大隊副大隊長朱信齋及其以下408人,斃傷120餘人(內有日軍2人)。此次戰役的勝利,掃除了濱海區中部與北部聯繫的障礙。29日,朱信齋被公審處決。
1月21~24日,濱海軍區六團在日照、莒中兩縣地方武裝配合下,發動了石溝崖戰役,生俘漢奸、偽日照縣保全大隊副大隊長朱信齋及其以下408人,斃傷120餘人(內有日軍2人)。此次戰役的勝利,掃除了濱海區中部與北部聯繫的障礙。29日,朱信齋被公審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