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梅檻記

浮梅檻記

客夏遊黃山、白岳[1],見竹筏行溪林間,好事者載酒從之甚適。因想吾家西湖上,湖水清且廣,雅宜此具,歸而與吳德聚謀制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浮梅檻記
  • 外文名稱:Floating Mei sill remember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晚明小品選注》卷六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黃汝亨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全文解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客夏遊黃山、白岳,見竹筏行溪林間,好事者載酒從之甚適。因想吾家西湖上,湖水清且廣,雅宜此具,歸而與吳德聚謀制之。朱欄青幕,四披之,竟與煙水雲霞通為一席,泠泠如也。按《地理志》云:“有梅湖者,昔人以梅為筏,沉於此湖,有時浮出。至春則開花流滿湖面。”友人周東音至,遂欣然題之曰:“浮梅檻。”古今人意同不同,未可知也。書聯者二,一曰:“湍回急沫上,纜錦雜華浮。”一曰:“指煙霞以問鄉,林嶼而放泊。”每花月夜,及澄雪山陰,予時與韻人禪衲[2],尚羊六橋[3]。觀者如堵,具嘆西湖千載以來未有,當時蘇、白風流[4],意想不及。此人情喜新之潭。夫我輩寥廓湛妙之觀,豈必此具,乃與梅湖仙人爭奇哉?聊述所自,以貽觀者。

作品注釋

[1]黃山:在安徽歙縣西北。白岳:在安徽休寧縣西。
[2]泠泠:形容水流清越的聲音。
[3]禪衲:僧衣,代指僧人。
[4]尚羊:同“徜徉”。六橋:在西湖蘇堤上。
[5]蘇白:蘇軾、白居易。都曾守杭州。
[6]貽:贈給。
[7]具:通“俱”,都。
[8]潭:通“談”。

全文解釋

夏天我去黃山、白岳兩地旅遊,見竹筏漂行在林間小溪之上,有那好遊玩的人們坐著筏子載著酒隨著水流而行非常愜意的樣子。因為想到我家是住在西湖邊上的,西湖那水清澈而且寬廣,非常適合竹筏子這種優雅的東西,回來之後我便與友人吳德聚在一起謀劃做一個玩。竹筏用朱紅色的欄桿圍起來,並在船四周遮以青色的紗幕,遠遠看過去竟然跟煙水雲霞融為一體,一派清幽淒冷的樣子。《地理志》裡頭說過:“金陵有一個叫梅湖的地方,曾有人以梅樹和梅花做了一個筏子,沉放在此湖之中,有時候它會浮起來,到春天時這個梅筏會開出梅花來,滿湖面的漂流。”我的朋友周東音到我這看到這個獨特的筏子,於是欣然為它題寫了“浮梅檻”的名字。古時和現在的意韻相不相同,我不知道。寫了兩副對聯,一副是“湍回急沫上,纜錦雜華浮。”另外一副是“指煙霞以問鄉,林嶼而放泊。”每逢花月夜,或者是雪天夕陽時候(此句不知何意,揣測),我常和雅士禪衲,徜徉蘇堤六橋。圍觀人群像一堵牆一樣,都感嘆說這是西湖千百年來從未有過之景,就算當年蘇東坡白居易在杭州時的風流倜儻,怕也遜色於今日幾分。這是人們喜歡新意的緣故吧,像我們空曠深遠、妙圓湛寂之輩,豈不是必須配備此筏以與梅湖的那個仙人爭奇鬥豔嗎?簡單記述下這些,以供讀者欣賞。

作者簡介

黃汝亨(1558-1626),字貞父,號寓庸居士。錢塘(杭州)人。 明代書法家。 1598年(萬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工書,行草合蘇、米之長。 有《天目記游》、《廉吏傳》、《古奏議》、《寓林集》、《寓庸子遊記》等行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