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樅陽縣的浮山會聖岩景區有兩塊摩崖石刻高懸於南面山崖上。一塊叫“枕流岩”,另一塊叫“九帶遺蹤”。此山岩被稱為枕流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浮山枕流岩
- 地區:安徽省樅陽縣
- 長:27米
- 高:3米
簡介,典故,
簡介
枕流岩,南抵石龍峰之尾,北與陸子岩相連。長27米,平均高度約3米,形如長廊,故又名浩笑廊,又稱穿雲徑。
岩近潛龍峽之東南岸,峽水自岩下流過,時而湍急,時而平緩,野趣橫溢,故明太守趙壽祖題書為“枕流岩”。
長廊下半部為“非人間”,又稱“蜿蜒竇”,寬約6米,懸岩如削,蟠曲深邃,古松掩映,怪石競奇。
其中一石柱,形如象腿、馬蹄,故俗稱“馬蹄洞”。
此岩一窟三門,造型奇巧,景觀絕佳。
典故
晉孫楚少時欲隱,謂王濟(武子)曰:當“枕石漱流”。語誤“漱石枕流”。王濟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楚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明程登吉《幼學瓊林》有“隱逸之士,漱石枕流”之句。可見,“枕流”是比喻隱居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