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寒意透雲幬

《浪淘沙·寒意透雲幬》是清末民國女詩人呂碧城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寫人,顯然受到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的啟發,將女主人公惜花的心情表現得十分真摯。下片寫花,賦予花強烈的感情色彩。全詞以人花互憐為題材,構想新奇,構思精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浪淘沙·寒意透雲幬
  • 作者:呂碧城
  • 創作年代:清末民國
  • 出處:《曉珠詞》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浪淘沙
寒意透雲幬,寶篆煙浮。夜深聽雨小紅樓。奼紫嫣紅零落否,人替花愁。
臨遠怕凝眸,草膩波柔。隔簾咫尺是西洲。來日送春兼送別,花替人愁。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浪淘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
②雲幬:帶有雲狀圖案的帳子。
③寶篆:香菸裊裊如篆字。
④小紅樓:女子住所。
⑤凝眸:目不轉睛地注視著。
⑥草膩波柔:綠草肥美,水波輕柔。
⑦咫尺:古時候稱八尺為咫,形容距離很近。
⑧西洲:南朝民歌《西洲曲》歌詠男女相思,其中有句云:“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這裡化用情人話別意,借喻言姐妹情誼。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寒意透過羅帳,香菸裊裊如篆字飄浮。夜深的時候在小紅樓里聽雨。不知窗外的花朵是否凋零,人替花發愁。
綠草肥美,水波輕柔。將要遠行時怕凝眸細看。隔著帘子很近卻是話別之處。來日送春兼送別,花替人發愁。

創作背景

呂碧城十歲定婚,十三歲父親撒手人寰,只因其父膝下無子,族人霸占財產,婆家因此而託詞退婚。母親被迫帶領呂碧城三姊妹背井離鄉,投奔外婆家,不久呂碧城又無奈寄於舅舅屋檐下。她在寄居舅舅家八年之後,最終離家去探訪女學,並決與其舅脫離。此詞正寫於其出走之前的少女苦悶時期,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寒意透雲幬,寶篆煙浮”,詞一開頭,就將人物置身於室內冷漠淒清的氛圍之中。本來,濃濃的寒意透過印有雲紋圖案的羅帳,已足以使入夜不能寐,偏偏在夜深的時候又下起了瀟瀟的春雨,更讓人睡臥不安。伴隨著窗外不斷的雨聲,不知何時而來的一陣陣“奼紫嫣紅零落否”的憂慮突然湧上心頭,漸漸地“人替花愁”的憐惜之情漲滿了少女的心房。詞中抓住“寒意春雨”這兩個極具表現力的意象,幾乎不作任何渲染,便從觸覺和視覺的角度,將周邊的環境和人物的活動巧妙地融為一體,形象地傳遞出少女惜花的情懷。這裡,可注意的是雨中之花何以會引起少女的垂憐,尤可注意的是“人替花愁”愁些什麼。一眼看去,這愁已失去特定的指意,而演化為一種普遍性,不挾帶多少痛苦,更無深意可供挖掘。果真如此,那么它還有何意味可言。欲求其解,知人論世當不可少。碧城自十二歲那年,父親故世時起,家中屢遭惡族相逼,幾陷絕境。不久,她奉母命離鄉背井,隻身投奔在塘沽做官的舅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因而她在低吟“奼紫嫣紅零落否”的同時,更像在訴說自己的落花身世,憐花惜花,其實也是在自傷自憐。按照詩歌的傳統說法,這是“興在象外”,不實說人事而人事已隱約其中,自有餘味不盡之妙。
經過大半夜的風吹雨打,清晨雨住了。呂碧城此時宕開筆意,將背景由室內轉向戶外。這時映入眼帘的是意想不到的情景:水草肥美,水波柔碧。揆之常情,深夜雨打,有驚無險,並沒有出現落英繽紛,滿地狼藉的景象,少女應該感到寬慰才對,可是不僅未能如此,反而生出新愁。一個“怕”字引入深思,使詞意跌宕起伏,逼人非往下看不可。在該詞的初稿中,“草膩波柔”“隔簾咫尺是西洲”,原作“離思難收”“一生多病苦淹留”。兩者相比,高下可分。原作在意象及色澤上皆遜於改動後的句子,有意盡於言,一覽無餘之感,但在幫助讀者理解詞意上還是自有其作用:詞中所言“離思”“多病”,皆為呂碧城早期生活的真實寫照。觀此,不能不感嘆作者對小詞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認真態度。這一改,不但豐富了視覺的內容,而且使詞意氣脈貫通,避免了原作與“凝眸”語氣不甚相接的毛病,非常委婉含蓄地表現了一種不可遏制的離情別思。南朝無名氏作《西洲曲》,寫女子別後的相思之情,中有句云:“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據此,“西洲”當在女子住家的附近,也就是與情人相會話別之地,此當為呂碧城句中的“西洲”所本。所不同的是話別對象各有所指,古樂府中指的是情人,而碧城詞中指的應是諸姊。從“臨遠怕凝眸”至“隔簾咫尺是西洲”,總共才有十幾字,但在表現手法上卻有不容忽視之處。“草膩波柔”,展示了春天特有的一派勃勃生機,可是這在多愁善感的離人眼中,反更能撩起愁思,觸動愁腸,這是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不從正面說穿“怕”的緣由,只借用古樂府中“西洲”一詞,關聯離情,發人聯想,可謂以少總多,深曲婉轉。正是因為有了“草膩波柔”和“隔簾咫尺是西洲”的敏感之點,這才又進一步勾起了少女“來日送春兼送別”的傷感,而這種傷感又並非簡單地著一“愁”字或“恨”字了事,相反通過移情於物來加以體現,更覺情意悠長。結句“花替人愁”,是將前四句反覆曲折的描繪作一歸攏,同時照應上片的“人替花愁”,將人花互憐表現得極為哀婉動人,真可謂匠心獨運,縝密臻極。
不難看出,這首詞顯然受到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的啟發。兩者都表現閨中人惜花傷別之情,比較而言,呂碧城此詞誠有後來居上之處。
它在詞意上更跌進一層,不為惜花所囿,在極有限的字面中,將惜花擴大到人花互憐,賦予了小詞更豐富的內涵,大有“卿須憐我我憐卿”的意味。此外,上下片結句,只將詞序稍作變動,就構成了迴環往復,旋律優美的韻味,把人物感情上的波瀾委婉地表現出來,自是不同尋常的手筆。

名家點評

清末民國文學家樊增祥:漱玉猶當避席,《斷腸集》勿論矣。(《呂碧城集》眉批)
星海音樂學院副教授徐新韻:呂碧城的《浪淘沙》詞以輕靈自如的視角轉換,動靜變化的巧妙搭配及清新流麗的語言,營造出細膩悠遠、溫婉深幽的動人意境,展現出女性詞特有的靈氣;它以豐富的內涵撥動無數滿負閒愁少女的心弦,也會引起眾多善於思索人生意味、樂於感受生命狀態的人們共鳴。正因如此,此詞魅力洋溢。(《人花互憐 花替人愁——呂碧城〈浪淘沙〉詞淺析》)

作者簡介

呂碧城(1883—1943年),字聖因,一字蘭清、蘭因,號信芳詞侶,法號寶蓮,原名賢錫。安徽旌德人。初從樊增祥游,深受稱許。為《大公報》《中國女報》撰稿人。創辦北洋女子公學,改名師範學校,任校長。入民國,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習美術。創中國動物保護會。皈依佛法,寓居瑞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卒於香港。與姊惠如、妹美蓀並稱“呂氏三姊妹”,有“淮南三呂”之目。詩清妍秀雅,亦有富新思想之作。詞尤工,負靈慧之氣,能冶幽婉柔麗、矯健豪宕於一爐。有《信芳集》。詞集名《曉珠詞》,一名《信芳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