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控三角洲沉積

浪控三角洲沉積

浪控三角洲沉積是指海洋的波浪作用大於河流的作用,所形成的三角洲沉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浪控三角洲沉積
  • 外文名:Wave controlled delta deposit
  • 特點:分支少
  • 學科:沉積學
  • 屬性:破壞性三角洲
  • 形成過程:主受波浪控制
沉積機理,形成過程,沉積特徵,浪控三角洲層序特徵,三種類型三角洲垂向層序對比,

沉積機理

此類三角洲的特點是:一般只有一條或二條主河流入海,分支流不多也不大;河流輸入海的泥砂量少,砂與泥的比值高;而且波浪作用大於河流作用。因此,由河流輸入的砂泥很快就被波浪作用再分配,於是在河口兩側形成一系列平行於海岸分布的海灘脊砂或障壁沙壩;而且在河口處才有較多的砂質堆積,形成向海方向突出的河口,形似弓形和鳥咀狀。
若波浪作用進一步加強,幾乎完全克服了河流作用,同時又有單向的強沿岸流,則會使河口偏移,甚至與海岸平行。在河口前面建造成直線型障壁島或障壁沙壩,擋住河口形成封閉型的鳥咀狀三角洲。
海洋有足夠的波浪、沿岸流作用時,分流河攜帶入海的碎屑物,可以被很快地沿岸散開,阻止天然堤的生長和分流河道分叉,使三角洲保持一個穩定、圓滑的前緣,這時就形成弧形三角洲。在一些情況下,只有一對天然堤向前積,則形成尖頭狀三角洲。

形成過程

三角洲的形成過程大致如下述:
初期,一個分流河道入海大河口形成一個比較小的河口壩,河口壩離原始海岸有一段距離,約為河道寬度的4倍;河口壩通常還被從河口放射狀分散開的一些水下河道切成幾段。壩頂為砂質沉積,壩後為粘土和粉砂及少量砂,從壩頂向海(壩前緣)沉積物由砂漸變為粉砂和泥。
此後河口壩不斷地向上和向海生長,當高出海面時,植被生長,進一步捕集細粒沉積物,使河口壩逐漸與陸地連線,早期河口壩漸變為三角洲平原的一部分,分流河道穿過切割老河口壩,在岸外又形成新的河口壩。當第二期河口壩向上和向海加積到出露海面後,分流河道又穿過它而向海沉積第三期河口壩;如此繼續進行,使三角洲不斷向海前積。後期河口壩總沉積於前期的外前緣和前三角洲沉積物之上,由河口壩新形成的三角洲平原,在兩期河口壩沉積的頂脊間,往往形成一些小的淺水湖沼。
這樣形成的三角洲,其主要特徵是沿整個三角洲平原的前緣帶形成狹長的、環岸的河口壩砂體帶。弧形三角洲與鳥足狀三角洲不僅在河口壩砂體特徵上有著明顯的差異,而且表現在分流平原沉積上也有很大的差別。弧形三角洲平原上出現廣泛的受潮汐影響的沼澤環境,並出現很多小型曲流河。這些小型曲流河連線於主幹分流河道,在較大的潮差影響下,從主幹分流河道分支而出的小型潮汐河道,在三角洲平原上易於自由移動而形成曲流型,因而沉積了很多小型點砂壩和廢棄河道充填沉積。而鳥足狀三角洲分流河道遷移很小,出現很小的點壩砂。

沉積特徵

浪控取決於地勢,因為浪與潮不同,若浪攜沙衝擊灘涂,在水運動下砂也可能隨之流失,所以浪控三角洲很少,或形成一定時間便不再擴大,而且還很稀缺。也屬於破壞性三角洲。
例如尼羅河三角洲位於埃及北部,臨地中海。由尼羅河攜帶的泥沙在入海口沖積而成。三角洲地勢地平,前緣較為陡峭,土壤肥沃,河網縱橫,集中了全國三分之二的耕地。尼羅河三角洲呈扇形,主要特點是河流入海泥沙多,三角洲上河道變遷頻繁。泥沙在河口迅速堆積,形成大的河口沙嘴,沙嘴延伸至一定程度,因比降減小,水流不暢而改道,在新的河口又迅速堆積形成新的沙嘴,而老河口斷流後,又被波浪于海流作用,沙嘴逐漸被蝕後退,形成扇狀輪廓。

浪控三角洲層序特徵

浪控三角洲的層序通常為下細上粗的反旋迴沉積,但是,它為破壞性三角洲,故其形成的三角洲層序不如河控三角洲層序那樣完整。
古代三角洲前緣亞相垂向層序特徵也反映了水體的性質與能量的變化,河控的三角洲前緣呈現為大型的、向上變粗的層序從細粒遠岸沉積開始,向上變為以砂岩為主的近岸沉積,是由於河流作用使三角洲前緣向海推進的結果。在浪控的三角洲前緣沉積層序的底部,細粒段經常發育不好,這是因為波浪作用將緊鄰三角洲前緣的懸浮物改造,並分散漂移至更遠地帶所致。中部與上部所見分選好的砂岩具對稱波痕及沖刷構造,足以證明波浪的改造作用;即在三角洲平原之上往往被海岸砂沉積所覆蓋。

三種類型三角洲垂向層序對比

河控、浪控及潮控三角洲的層序及剖面結構不同,河控三角洲平原部分主要由分流河道與分流間灣的沼澤及海灣組成,具有較厚的三角洲前緣沉積,並以河口壩為主。浪控三角洲平原部分由河道、海灘、砂脊、障壁島及沼澤沉積組成;其前緣部分厚度較小,原因是河流帶入海的砂被波浪改造而再沉積成海灘或砂脊。
浪控三角洲沉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