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聯村志》是王志邦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浦聯村志
- 作者:王志邦
- 出版時間:1996年05月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浦聯村的農業、鄉鎮企業、村民生活、基礎設施建設等。
作品目錄
封面
浦聯村志
圖片
浦聯村位置圖
浦聯村聚落分布圖
滄海桑田——錢塘江的造化
春秋越國沿海軍事要地雞再民射鳴墟(雞鳴山)
回龍山遠眺
浦聯的誕生妹蒸
浦聯村黨總支活動室
村區鳥瞰
榮譽
工業化道路
鋼絲車(搬運隊時期的運輸工具)
浦沿運輸公司(搬運隊)
蕭山市油桶製造廠
杭州南郊化學廠
浦沿金屬鈑金廠
蕭山市金剛石拉絲模廠
種植業副業化
機耕
收割
蔬菜
養雞場
茶園
魚塘
從傳統邁向現代
草舍
傳統民居壁畫
現代民宅的棟樑已成傳統的“活化石”
村民新建住宅
富前路
國小
1987年,衛生部部長陳敏章(左三)視察村保健站
1995年換屆前村三委會成員合影
1995年換屆後村黨總支、村委會成員合影
銀杏
村委會辦公樓
浦聯村村志評審會議會場
《浦聯村志》編纂領導小組
目錄
總序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大事記
第一編 村 域
第一章 村莊
第一節 聚落
第二節 行政村形成
第三節 隸屬沿革
第二章 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貌
第二節 土壤
第三節 陸地水
第四節 氣候
第三章 古蹟
雞鳴山與慈濟寺
半爿山束燥拒與西江塘
回龍山與回龍庵
百柱牆門與銀杏樹
清代樓房
第二編 村民
第一章 姓氏
第一節 姓氏錄
第二節 姓氏分布特點
第二章 人口變化
第一節 人口數量
第二節 人口構成
第三節 人口增長趨勢
第四節 村民壽命
第三章 計畫生育與人口管理
第一節 計畫生育
第二節 農轉非指標安排
第三節 村區人口管理
第四節 戶籍管理
第四章 勞動力
第一節 勞動力資源
第二節 勞動力結構
第五章 家庭
第一節 家庭形態
第二疊婆套節 家庭規模
第三節 家庭勞動力
第四節 治家格言
第三編 村區組織
第一章 民國時期村區組織
第二章 建國後村區組織
第一節 村區組織的建立與集體化的開端
第二節 農業生產合作化
第三節 浦聯大隊
第四節 浦聯村民委員會
第五節 站 生產隊 村民小組
第六節 駐隊幹部
第三章 黨團組織
第一節 村黨總支(支部)
第二節 村團總支(支部)
第四編 土 地
第一章 土地使用制度
第一節 土地改革
第二節 土地集體所有
第三節 土地使用費
第二章 耕地變遷
第一節 耕地面積
第二節 內地耕地的減少
第三章 圍墾地
第一節 圍墾
第二節 經營體制
第三節 種植業
第五編 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章 水 利
第一節 江塘修築
第二節 農田排灌系統
第三節 水利管理系統
第二章 交 通
第一節 村區道路
第二節 水路官塘道路公路
第三章 電 力
第一節 用電管理
第二節 電力線路
第四章 廣播求奔翻危電視郵電
第一節 廣播
第二節 電視
第三節 郵電
第五章 文化教育農業科技
第一節 村集體投資文教事業的特點
第二節 教育設施
第三節 科普組織
第六章 村區服務組織
第一節 集產站
第二節 拖拉機組
第三節 加工場
第四節 肥藥站
第七章 村區建設
第一節 村區行政事業場所
第二節 農民公寓住宅聯建房
第三節 公用設施
第八章 農機具
第一節 耕作機具
第二節 排灌機具
第三節 植保機具
第四節 收穫機具
第五節 農副產品加工機械
第六節 運輸工具
第九章 耕牛
第十章 村民家庭生產用品
第六編 種植業
第一章 種植業的歷史變遷
第一節 種植業的副業化
第二節 農作物結構的變化
第三節 耕作制度
第四節 肥料
第五節 冬種
第二章 糧食
第一節 糧食種植面積
第二節 大 麥
第三節 小 麥
第四節 蠶豌豆
第五節 早稻及早中稻
第六節 晚稻及遲中稻
第七節 夏秋什糧
第八節 夏秋大豆及其他
第三章 棉花絡麻
第一節 棉花
第二節 絡麻
第三節 棉麻種植區的社會影響
第四章 油 菜
第五章 蔬 菜
第一節 集體種植
第二節 村民自營
第六章 其他種植業
第一節 菸葉
第二節 甘蔗花卉
第七編 養殖業林業
第一章 經營方式
第一節 畜牧業
第二節 蕭山市浦聯山林禽養殖場
第三節 村級獸醫
第二章 養殖業
第一節 豬牛
第二節 羊兔
第三節 家禽
第四節 魚
第五節 蠶繭
第三章 林業生產
第一節 山林
第二節 茶葉
第三節 水果
第八編 企 業
第一章 杭州市化工區
第一節 杭州市化工區的形成
第二節 化工區對浦聯的影響
第二章 浦聯檔殼奔熱工業化道路
第一節 工業化道路的探索
第二節 浦聯村辦企業在浦沿鎮的地位
第三節 企業產值、利潤
第三章 企業簡介
第一節 浦沿運輸公司
第二節 蕭山市浦沿建築安裝工程公司
第三節 蕭山之江建築裝璜材料廠
第四節 浦沿金屬鈑金廠
第五節 杭州南郊化學廠
第六節 蕭山市油桶製造廠
第七節 蕭山市浦沿電鍍廠
第八節 蕭山市金剛石拉絲模廠
第九節 浦沿包裝鴉婆汽品廠
第十節 蕭山梭子配件廠
第十一節 蕭山市鋼傘零件廠
第十二節 杭州曲軸總廠第一分廠
第十三節 蕭山市之江化工實業公司
第十四節 浦沿加油站
第十五節 浦沿紙筒廠
第十六節 採石場
第九編 農業集體化時期社會分配
第一章 糧油分配
第一節 口糧
第二節 糧食分配構成
第三節 食油分配
第四節 糧食儲備
第二章 經濟收人與支出
第一節 集體收入
第二節 集體支出與分配比例
第三節 費用支出比例的變化
第三章 農業稅管理費
第一節 農業稅
第二節 管理費
第四章 公積金公益金
第一節 公積金
第二節 公益金
第五章 社員經濟分配
第一節 工分制與勞動日報酬
第二節 社員經濟收入
第三節 戶均人均收入
第六章 國家計畫商品供應
第一節 商品憑票購買
第二節 糧票
第三節 布票
第四節 食糖供應
第五節 香菸供應
第六節 其他日用品
第七章 燃料分配
第一節 燃料種類
第二節 燃料分配
第十編 村辦企業時期社會分配
第一章 工資制的淵源
第一節 社工報酬
第二節 大隊集體單位收益分配
第三節 集體單位獎金制度的建立
第四節 工分制的終結
第二章 總收人與費用支出
第一節 社會總收入
第二節 費用支出
第三章 社會分配構成
第一節 國家稅金
第二節 集體提留
第四章 村民收人
第一節 村民收入結構的歷史性轉變
第二節 村辦企業職工收入
第三節 村民人均收入
第五章 村經濟合作社收支情況
第一節 資金來源
第二節 資金使用
第三節 專項基金和統籌款
第四節 集體資金內部融通
第十一編 村民生活
第一章 村民生活消費
第一節 衣食住行
第二節 村民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第二章 醫療保健
第一節 保健站
第二節 公費醫療
第三章 優待與困難戶照顧
第一節 擁軍優屬
第二節 獨生子女優待
第三節 困難戶照顧
第四章 老人生活保障社會化
第一節 孤寡老人的“五保”
第二節 老人“五有”工程
第三節 退休制度的初創
第五章 民情風俗
第一節 歲時年節
第二節 民情民風
第三節 民間信仰
第十二編 村民觀念
第一章 宗族觀念
第二章 階級觀念
經濟待遇
政治待遇
文化教育權利
第三章 生活觀念
政治與生活觀念
衛生觀念的變化
婚嫁觀念的變化
喪葬觀念
第四章 經濟觀念
發了“國難財”——“棉花王”的核心變成了“絡麻苗”
丟了“土地”——“以農辦副,以副養農”
“以工補農”—— 經濟發展觀的飛躍
形成合力——走共同富裕道路
第十三編 叢錄
一、重要文獻
關於進一步完善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細財
認真貫徹九屆二次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圓滿完成全村土地調整工作的總結
浦聯村經濟合作社換屆選舉工作報告
把握大局,統一思想,積極穩妥地轉換企業經營機制
二、村規民約
浙江省蕭山市浦沿鎮浦聯村村民自治章程
關於僱傭外來民工的有關規定
浦聯村經濟合作社章程(草案)
三、浦聯發展規劃
浦聯大隊一九八一年度社員代表大會決議
浦聯村“九五”發展規劃
四、特載
“巨手”托起紅旗
眾手繡“紅旗”紅旗更鮮艷
浦聯集體榮譽錄
本志各種數據表格索引
後記
著作權頁
第一節 人口數量
第二節 人口構成
第三節 人口增長趨勢
第四節 村民壽命
第三章 計畫生育與人口管理
第一節 計畫生育
第二節 農轉非指標安排
第三節 村區人口管理
第四節 戶籍管理
第四章 勞動力
第一節 勞動力資源
第二節 勞動力結構
第五章 家庭
第一節 家庭形態
第二節 家庭規模
第三節 家庭勞動力
第四節 治家格言
第三編 村區組織
第一章 民國時期村區組織
第二章 建國後村區組織
第一節 村區組織的建立與集體化的開端
第二節 農業生產合作化
第三節 浦聯大隊
第四節 浦聯村民委員會
第五節 站 生產隊 村民小組
第六節 駐隊幹部
第三章 黨團組織
第一節 村黨總支(支部)
第二節 村團總支(支部)
第四編 土 地
第一章 土地使用制度
第一節 土地改革
第二節 土地集體所有
第三節 土地使用費
第二章 耕地變遷
第一節 耕地面積
第二節 內地耕地的減少
第三章 圍墾地
第一節 圍墾
第二節 經營體制
第三節 種植業
第五編 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章 水 利
第一節 江塘修築
第二節 農田排灌系統
第三節 水利管理系統
第二章 交 通
第一節 村區道路
第二節 水路官塘道路公路
第三章 電 力
第一節 用電管理
第二節 電力線路
第四章 廣播電視郵電
第一節 廣播
第二節 電視
第三節 郵電
第五章 文化教育農業科技
第一節 村集體投資文教事業的特點
第二節 教育設施
第三節 科普組織
第六章 村區服務組織
第一節 集產站
第二節 拖拉機組
第三節 加工場
第四節 肥藥站
第七章 村區建設
第一節 村區行政事業場所
第二節 農民公寓住宅聯建房
第三節 公用設施
第八章 農機具
第一節 耕作機具
第二節 排灌機具
第三節 植保機具
第四節 收穫機具
第五節 農副產品加工機械
第六節 運輸工具
第九章 耕牛
第十章 村民家庭生產用品
第六編 種植業
第一章 種植業的歷史變遷
第一節 種植業的副業化
第二節 農作物結構的變化
第三節 耕作制度
第四節 肥料
第五節 冬種
第二章 糧食
第一節 糧食種植面積
第二節 大 麥
第三節 小 麥
第四節 蠶豌豆
第五節 早稻及早中稻
第六節 晚稻及遲中稻
第七節 夏秋什糧
第八節 夏秋大豆及其他
第三章 棉花絡麻
第一節 棉花
第二節 絡麻
第三節 棉麻種植區的社會影響
第四章 油 菜
第五章 蔬 菜
第一節 集體種植
第二節 村民自營
第六章 其他種植業
第一節 菸葉
第二節 甘蔗花卉
第七編 養殖業林業
第一章 經營方式
第一節 畜牧業
第二節 蕭山市浦聯山林禽養殖場
第三節 村級獸醫
第二章 養殖業
第一節 豬牛
第二節 羊兔
第三節 家禽
第四節 魚
第五節 蠶繭
第三章 林業生產
第一節 山林
第二節 茶葉
第三節 水果
第八編 企 業
第一章 杭州市化工區
第一節 杭州市化工區的形成
第二節 化工區對浦聯的影響
第二章 浦聯工業化道路
第一節 工業化道路的探索
第二節 浦聯村辦企業在浦沿鎮的地位
第三節 企業產值、利潤
第三章 企業簡介
第一節 浦沿運輸公司
第二節 蕭山市浦沿建築安裝工程公司
第三節 蕭山之江建築裝璜材料廠
第四節 浦沿金屬鈑金廠
第五節 杭州南郊化學廠
第六節 蕭山市油桶製造廠
第七節 蕭山市浦沿電鍍廠
第八節 蕭山市金剛石拉絲模廠
第九節 浦沿包裝品廠
第十節 蕭山梭子配件廠
第十一節 蕭山市鋼傘零件廠
第十二節 杭州曲軸總廠第一分廠
第十三節 蕭山市之江化工實業公司
第十四節 浦沿加油站
第十五節 浦沿紙筒廠
第十六節 採石場
第九編 農業集體化時期社會分配
第一章 糧油分配
第一節 口糧
第二節 糧食分配構成
第三節 食油分配
第四節 糧食儲備
第二章 經濟收人與支出
第一節 集體收入
第二節 集體支出與分配比例
第三節 費用支出比例的變化
第三章 農業稅管理費
第一節 農業稅
第二節 管理費
第四章 公積金公益金
第一節 公積金
第二節 公益金
第五章 社員經濟分配
第一節 工分制與勞動日報酬
第二節 社員經濟收入
第三節 戶均人均收入
第六章 國家計畫商品供應
第一節 商品憑票購買
第二節 糧票
第三節 布票
第四節 食糖供應
第五節 香菸供應
第六節 其他日用品
第七章 燃料分配
第一節 燃料種類
第二節 燃料分配
第十編 村辦企業時期社會分配
第一章 工資制的淵源
第一節 社工報酬
第二節 大隊集體單位收益分配
第三節 集體單位獎金制度的建立
第四節 工分制的終結
第二章 總收人與費用支出
第一節 社會總收入
第二節 費用支出
第三章 社會分配構成
第一節 國家稅金
第二節 集體提留
第四章 村民收人
第一節 村民收入結構的歷史性轉變
第二節 村辦企業職工收入
第三節 村民人均收入
第五章 村經濟合作社收支情況
第一節 資金來源
第二節 資金使用
第三節 專項基金和統籌款
第四節 集體資金內部融通
第十一編 村民生活
第一章 村民生活消費
第一節 衣食住行
第二節 村民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第二章 醫療保健
第一節 保健站
第二節 公費醫療
第三章 優待與困難戶照顧
第一節 擁軍優屬
第二節 獨生子女優待
第三節 困難戶照顧
第四章 老人生活保障社會化
第一節 孤寡老人的“五保”
第二節 老人“五有”工程
第三節 退休制度的初創
第五章 民情風俗
第一節 歲時年節
第二節 民情民風
第三節 民間信仰
第十二編 村民觀念
第一章 宗族觀念
第二章 階級觀念
經濟待遇
政治待遇
文化教育權利
第三章 生活觀念
政治與生活觀念
衛生觀念的變化
婚嫁觀念的變化
喪葬觀念
第四章 經濟觀念
發了“國難財”——“棉花王”的核心變成了“絡麻苗”
丟了“土地”——“以農辦副,以副養農”
“以工補農”—— 經濟發展觀的飛躍
形成合力——走共同富裕道路
第十三編 叢錄
一、重要文獻
關於進一步完善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細財
認真貫徹九屆二次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圓滿完成全村土地調整工作的總結
浦聯村經濟合作社換屆選舉工作報告
把握大局,統一思想,積極穩妥地轉換企業經營機制
二、村規民約
浙江省蕭山市浦沿鎮浦聯村村民自治章程
關於僱傭外來民工的有關規定
浦聯村經濟合作社章程(草案)
三、浦聯發展規劃
浦聯大隊一九八一年度社員代表大會決議
浦聯村“九五”發展規劃
四、特載
“巨手”托起紅旗
眾手繡“紅旗”紅旗更鮮艷
浦聯集體榮譽錄
本志各種數據表格索引
後記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