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大口窯青白瓷製作技藝,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22年1月29日,浦城大口窯青白瓷製作技藝經福建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浦城大口窯青白瓷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22年1月29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
歷史淵源
大口窯位於浦城縣水北街鎮黃碧村上村。燒造於北宋中晚期,興盛於南宋,相傳有36窯,其燒制的青白器享譽中外。1958年,被南平專區文物普查隊發現,1961年被福建省人民委員會列為福建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堆積範圍約5萬平方米,堆積層厚1 –4米,包含大量的支圈托座和瓷器殘片。20世紀80年代,浦城開始復燒青白瓷,經過20多年研究,現已基本上掌握大口窯燒制技藝特點。
工藝特徵
大口窯受景德鎮青白瓷燒造技術的影響,產品以青白釉為主,兼燒青釉、醬釉、黑釉及釉下褐彩等,浦城大口窯宋時出現釉下褐彩,並不是奇事,但在閩北仍屬首創,開了先河,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大口窯在接受磁州窯粗獷豪放的畫法外,還開拓性把多種色調熔為一體,將青白釉釉下點綠彩和醬色釉有機結合,同時繼承了長沙窯青釉釉下醬彩人為加重胎骨的灰色遺風。其品種的多樣化,從日用飲食器皿碗、盤、碟、壺、罐到婦女梳妝用品粉盒、子母盒、生活用具燈盞、香爐;從雕塑玩具、文化用品、小水注到專用明器蓋瓶。生產範圍廣泛,適應民間各方面的需求,在我省古代瓷窯中比較罕見,是研究我省瓷器發展史的實物資料。器物裝飾以印花常見,題材有嬰戲、雙魚、卷草、牡丹、梅花、菊花等,構圖簡潔明快,作風幽雅。裝燒方法以支圈覆燒法為大宗,兼用托座、匣缽窯具。 浦城大口窯在我國瓷史藝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宋代聞名的民間瓷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