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春暮(明朝夏言詞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浣溪沙·春暮》是明朝詩人夏言創作的一首詞。該詞由寫景起筆,從季節變換,產生出濃重的失落感,到被夏初特有的風聲、雨聲、蛙鳴聲所喚醒,回到迷茫的現實,突出表現了詞人對東風暗換年華的敏感,以及內心莫可名狀的寂寞與惆悵。

全篇曲折委婉,耐人尋味;運筆閒淡婉曲,造境幽雅靜謐。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浣溪沙·春暮》
  • 創作年代:明朝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夏言
  • 出處:《賜閒堂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浣溪沙·春暮
庭院沉沉白日斜。綠陰滿地又飛花。瞢騰春夢繞天涯。
簾幕受風低乳燕,池塘過雨急鳴蛙。酒醒明月照窗紗。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浣溪沙:詞牌名。上下片各三句,皆七言律句,共四十二字。上片前二句相當於仄起式首句入韻的七律前兩句。下片前二句相當於同式七律的頸聯。春暮:即暮春,春季的末期。
②瞢(měng)騰:睡夢迷糊的狀態。瞢,同“懵”。
③受風:被風吹動。低乳燕:“乳燕低”的倒文。乳燕,雛燕。該句化用杜甫《傷春》:“輕燕受風斜。”
④急鳴蛙:“蛙急鳴”的倒文。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庭院陰沉下來太陽正西下,綠陰滿地花絮飛揚,朦朧的春夢中依稀覺得自己繞過了天涯。
簾幕被風吹動,乳燕飛得很低;陣雨剛過,池塘邊的青蛙叫得更歡。等到酒醒時,正好看見一轉明月映照著窗紗。

創作背景

作者夏言是明嘉靖時期的赫赫重臣,官至內閣首輔。劾貪鄙不畏權貴,救被誣不避嫌疑,又與奸相嚴嵩鬥爭激烈。嘉靖二十一年(1543),夏言一度被嚴嵩排擠去官,而嘉靖二十四年(1546)他又被重用,並且一時權勢直凌嚴嵩之上。該詞當作於作者雖暫被投閒而雄心未泯期間(嘉靖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之間)。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的描寫是在一所黃昏時分的院落中展開的。“庭院”“白日斜”分別點出地點和時間。作者站在院子裡舉目遠望只見夕陽欲下,收眼近看,眼前院子裡那重重的樹影更濃密了,滿地皆是。暮色中但見柳絮悄然飄舞。此處的“飛花”可指一般的花朵飄落也可指柳絮。而柳絮常用來特指春景。“飛花”與濃蔭布地的寧靜氣氛一動一靜形成對照,使靜態的景致頓顯生趣。從作者的這段描述,可以體會到作者在觀賞這暮色下的春景時交雜著某種喜悅與對時光流逝的淡淡的感嘆心情。白日西沉的特定情景,本來就極易引起某種懷戀時日之感,“飛花”之前用一“又”字,表明這情景本是作者曾不止一次地留意過的,而今又見,已非從前之所見,從中暗暗地透露出作者歲月如流的感觸。末了“瞢騰春夢繞天涯”是上面兩句鋪敘的自然發展,作者因景生情,禁不住想要以酒驅之,終於一醉而臥,竟迷迷朦朦地進入了夢鄉。“繞天涯”三字顯示出作者夢境的開闊遼遠,同時與前文所寫的庭院一隅取得對比,使全詞在意境上有了新的開拓,漾溢出一種從容瀟灑而高遠的氣度。
下片過渡到作者酒醒之後情景的描寫。門帘邊,有輕風吹拂,雛燕低飛;門外池塘里,雨後的青蛙在一個勁兒地叫著。這一聯出句寫所見,對句寫所聞,對偶非常工整,將一場春雨過後的景致,通過低飛的乳燕,鼓譟的青蛙,很有特徵的刻劃了出來,情景如畫。由這兩句可以看到,當作者醉入夢鄉之時,已經下過雨了。這會兒作者剛從“瞢騰春夢”中醒來,眼前景色的變換使他吃驚,而更令他驚訝的是,皎潔的月光,已經乘他沉醉的時侯悄悄爬上了紗窗。作者對時光易逝的感受,在這裡,再一次曲折地透露了出來。
這首詞以“瞢騰春夢繞天涯”為主旨,委婉地表現出主人公潛在地珍惜流年的思緒。在表現方法上成功地運用了以景見情以及側面描述的手法,作者年華易過的感惜之情,在全文中不作直接傾露而是在單純寫景及酒醉酒醒這一情節的敘寫之中,自然造成一種情緒和氣氛,寫來含蓄有致。詞中對夕照中的庭院、雨後景物的描繪,富有表現力,顯示出作者在詞的創作上很高的修養。
全詞以時間為脈絡,由“白日斜”至“明月照”一路寫來,因“飛花”而有“春夢”,再因夢無所得而“醒”,筆勢幾作騰挪,境界也多有變換,但作者的感情始終含而不露,詞意婉曲而詞風閒淡。

名家點評

(清)陳廷焯《詞則·大雅集》(卷四):“語意幽遠”。

作者簡介

夏言(1482—1548),字公瑾,江西貴溪人,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學家。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累遷吏部尚書,參預機務,位居首輔,後為嚴嵩所誣,陷害至死。工詩詞,其詞尤為世所重。著有《桂洲集》《桂洲近體樂府》(亦名《賜閒堂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