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已落芙蓉並葉凋

《浣溪沙·已落芙蓉並葉凋》是王國維於1908年秋在北京寫的一首詞,被整理收錄在王國維的詞稿《人間詞》乙稿之中。

整首詞寫悲秋的情懷而不落俗套。上闋寫景中有寓意,芙蓉萎謝,蕭艾得時,正是時政變革的寫照。下闋王國維就展開對個人不遇為導向的主旋律,進而抒發對整個人間的感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浣溪沙·已落芙蓉並葉凋
  • 創作年代:清末
  • 作品出處:《人間詞乙稿》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王國維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學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浣溪沙
已落芙蓉並葉凋。半枯蕭艾過牆高。日斜孤館易魂消
坐覺清秋歸蕩蕩,眼看白日去昭昭。人間爭度漸長宵

作品注釋

詞句注釋

①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
②芙蓉:荷花的別名。
③蕭艾:艾蒿,臭草。
④孤館:孤寂的客舍。
⑤清秋:明淨爽朗的秋天。
⑥白日去昭昭:白日指太陽,陽光。昭昭指明亮。
⑦爭度:怎么渡過。漸長宵:一天比一天長的夜晚。

白話譯文

池中的荷花和荷葉已經凋敝了。有些枯黃的艾蒿從牆頭冒了出來。夕陽照在孤寂的客舍上,更讓人感到寂寞無奈。
坐看秋日的天空感覺一切正在消失當中。白天將會過去,繼而是無盡的黑夜。又怎么能渡過一天比一天長的夜晚。

創作背景

此詞寫於1908年秋,北京。王國維在這年正月續娶潘麗正為妻。三月,王國維攜妻北上,潘氏操持家政,王國維有心治學。

作品賞析

文學鑑賞

這首悲秋的詞,其中滲透著一種悲哀絕望的情緒。
“已落芙蓉並葉凋,半枯蕭艾過牆高”是描寫秋天蕭瑟的景象,“日斜孤館易魂銷”是寫個人的情緒。這是古人寫悲秋題材時常用的套路。古人悲秋作品中的秋景是用來起興的,因此一般都是寫眼前實景。而“芙蓉”和“蕭艾”兩個詞出於《離騷》,它們本身又是有象徵意義的。所以,“已落芙蓉”兩句雖看起來是“寫境”,其實也有可能是“造境”。這種景象,也許確實是當時眼前所見的景象,但“蕭艾”與“芙蓉”對舉,再加上“半枯”和“過牆高”的形容,實在頗有些調侃的味道。似寫實景而又暗含有寓托的深意,似含深意而實際上又是現實的寫景,這正是王國維所擅長的本領。
但到了下闋,作者就開始把個人不遇的悲傷導向他的主旋律——對整個人間的悲憫了。“坐覺清秋歸蕩蕩”是說,秋天雖然淒涼,但秋天的一切也正在消失,繼之以更為淒涼的冬天。“眼看白日去昭昭”是說,白天很快也就要過去了,繼之以漫長的黑夜。這兩句的口吻,使人感到一種宿命已定無可奈何的恐懼。“爭度”,是“怎么度過”。這是一種疑問,其中充滿了對人間未來的擔憂與焦慮。

名家點評

近代學者周策縱:這是寫時間悲劇之佳作,亦最能有悲天憫人之感慨之作。
近代古詩詞研究學者陳永正:王國維這首寫悲秋的情懷而不落俗套。
近代史學者陳鴻祥:此詞寫於1908年,詞風趨平緩恬淡。
湖南大學中文系教授佛雛:此詞出於甲、乙稿之外,仍屬人間詞範圍。詞中情調幾於萬般無奈。

作者簡介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寧人。近代著名學者、文藝批評家。早年留學日本,後執教清華研究院國學門,為“四大導師”之一。1927年6月,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精甲骨文研究,創立出土材料與文獻相參證的“二重證見法”以治史。有《人間詞話》、《宋元戲曲考》、《觀堂集林》等學術專著行世。其少作《人間詞話》標出“境界”以為詞中勝境。其個人創作亦以此為指歸,有《人間詞》甲乙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