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台灣歸舟晚望

《浣溪沙·台灣歸舟晚望》是近代學者梁啓超所創作的一首詞。此詞寫了他游台的失望及哀憤心情,站在甲板上,遠望“老地荒天”“海門落日”,近觀巨浪澎湃,心情沉重,游台後的惆悵、哀傷、憤恨一涌而上。此詞如短笛橫吹,夏雨倏忽,可謂語促而勢急,聲哀而意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浣溪沙·台灣歸舟晚望
  • 作者:梁啓超
  • 創作年代:近代
  • 出處:《飲冰室合集》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浣溪沙·台灣歸舟晚望
老地荒天閟古哀,海門落日浪崔嵬。憑舷切莫首重回。
費淚山河和夢遠,凋年風雨挾愁來。不成拋卻又徘徊。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浣溪沙:詞牌名,為雙調,上片三句,押三平韻,21字;下片三句,押兩平韻,21字,共42字。過片的兩句多用對偶句。
2.老地荒天:義同“天荒地老”。指時間久遠。閟(bì):掩藏。
3.海門:海口。內河入海之處。崔嵬(wéi):山高峻的樣子。
4.“憑舷”句:唐孫魴《湖上望廬山》:“輟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此反用之。舷:船邊。
5.“費淚山河”句:南唐李煜《菩薩蠻》:“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
6.凋年:歲暮。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就是到了天荒地老之時這場悲哀也難盡,海門落日浪落日時的海峽大浪如山。站在船舷上往台灣,令人不堪回首。
令人傷心落淚的故國山河像夢一樣遠去。時代風雨帶來了憂傷,催使年華衰老。忘不了國土淪喪,卻令人又陷入彷徨之中。

創作背景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中日海戰後,台灣被日本侵占。宣統三年(1911年)二月,梁啓超有台灣之游。作者在自台灣歸返大陸的舟中觸景生情,面對山河的破碎,不禁感慨萬千,思想上激起了強烈的波動。這首詞寫於他自台灣歸來途中。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首詞造成了一種欲語還休,欲罷還留的氣氛,反映了作者觸景生情,因情而發的愛國而又無計可施的迷惘、矛盾的心理。
此詞寫景只有“海門落日浪崔嵬”一句,但正是這一句確定了全詞的基調。海面的日出落本應是瑰麗壯觀的,是一種朝氣勃勃的氣勢,尤其是日出,更為動人心魄,使人們忘掉煩惱,產生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日落時分,太陽的餘暉映襯得海面色彩斑爛,儘管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嘆,也只是深深的悲哀。象平靜的海面一樣,不會掀起感情上的巨大波瀾。可當太陽收盡最後一絲光線,天色逐漸轉暗的時候,碧藍或是深綠的海水此時變得墨綠髮黑,並且逐漸波動喧騰起來,最後由巨浪組成一首悲壯的組曲。天昏地暗,催人離去,在由歡快的情緒上投下暗影,在憂愁的心靈上增添創傷。此情此景,正被作者遇到,而作者寫出的“海門落日浪崔嵬”,也使整首詞融進了一個特定的環境。對作者來說,全詞是觸景生情而發,對讀者來說,整首詞的氛圍形成了。
由景生情,因情而發,如此悲涼的景色,難免忍不住要直接呼出“老地荒天閟古哀”了,面對海天一色的混沌世界,牽掛著漸漸遠去的台灣島,止不住淚水縱橫。如果能看得見,心裡還安定些,漸漸地望不見了,不如不去關心。讀者好象看到作者象是賭氣似的佇立在船舷邊,極力想使自己激盪的情懷平靜下來。
船乘著波浪和水勢離開台灣越來越遠,按理說隨者距離的加大那種離別的惆悵或是心靈的刺痛會減輕的,時光的流逝是醫治痛苦的良藥,距離的遙遠會使痛苦的記憶因無可奈何而淡忘。儘管是叫人看著流淚的失去的山河慢慢消失在視線以外,但催送時光消逝的風雨卻挾著新的憂愁到來。在這裡,和“夢遠”與“挾愁來”對應,緊接下句不成“拋卻又徘徊”把一個憂國優民卻又無計可施的愛國主義者的矛盾心理刻劃的維妙維肖。
如果說“憑舷切莫首重回”表現的是一種賭氣的超脫的倩緒,好象是說,丟掉的被別人占領的土地就隨它去吧,看不見也就不去關心了。是一種尚有理性的思考的結果,下一句“費淚山河和夢遠”,一個“夢”字,使這種不負責任的賭氣得到解脫。象夢境一般逐漸遠去的山河被籠罩在一片沉沉的醉鄉,噩夢醒來,一切都會好的。這是作者良好的願望,也是在無可奈何中求得良心解脫的一種自我安慰。可現實畢竟不是夢,一陣風雨襲來,平靜的心潮又開始起伏,漸漸遠去的海島的輪廓仿佛又清晰的出現在面前,象就要痊癒的傷口又被撕裂一樣,新愁舊怨如同淒風苦雨一般冷酷無情的拋灑。現實如此,剪不斷、理還亂,不能拋卻,又難以解脫,一個愛國主義者憂國憂民又無可奈何的矛盾心理展現在讀者面前。

名家點評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詞研究院副院長田遨《清詞精選評註》:全詞奇句運以單行之氣,偶句字烹句煉,意境濃縮。奇偶句配合恰好。結句是“不思量,自難忘”意,與“憑舷切莫首重回”句相呼應,遞進一層,與前句立意相反。益見愛國情深。
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研究員孫文光《明清詞舉要》:它以天地、海門、落日、山河、風雨等沉重、崇高而淒涼的審美意象,及“老” “荒’“古”“哀”“凋”“愁”等表示時間久長、情感悲怨之類的字眼,表達了詞人對祖國失去大好河山的無限沉痛之情。“老地荒天”和“切莫首重回”兩處,用倒裝方式組詞,突出表現了詞人異常強烈的悲苦之情。
成都文理學院教授吳明賢《近現代詩詞》:全詞意境濃厚,特別是結句“不成拋卻又徘徊”與上片“憑舷切莫首重回”相呼應,遞進一層,而立意相反,益見其愛國情深。

作者簡介

梁啓超(1873—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新會(今廣東省新會縣)人。康有為的學生。光緒十五年(1889年)舉人。戊戌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向清廷上書,請求變法。失敗後流亡日本,與康有為組織保皇會,創辦《清議報》,堅持改良主義立場,反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後,曾出任司法總長和財政總長。晚年在清華大學講學。他是近代著名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家、文學家。有《飲冰室合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