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浣溪沙⑴
半踏長裾宛約行⑵,晚簾疏處見分明⑶,此時堪恨昧平生⑷。
早是銷魂殘燭影⑸,更愁聞著品弦聲⑹,杳無訊息若為情⑺。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⑶分明:明確,清楚。
⑷昧(mèi)平生:意思是素不相識無法向所愛之人表示情懷。一說即素昧平生,一向不了解。昧:曖昧。平生:平素;往常。
⑹品弦聲:演奏弦樂的聲音。品:彈奏,品嘗。
白話譯文
一個平和寧靜的夜晚,稀疏的竹簾掩映處,分明映現出一個身姿窈窕、儀態幽雅的倩影。她雲鬢高挽,長袖曳地,步履盈盈,姍姍而行。目睹此景,他頓時心潮翻騰,熱血沸騰,真想去與她親近,只恨素昧平生,欲識無緣。現在回想起來,仍覺萬分遺憾。她深夜獨坐在搖曳的燈光下,形隻影單,看著叫人黯然神傷;纖指輕移,漫不經心地撥弦品琴,聽了更令人無端惆悵。那昔日的一幕,早已風流雲散,別後更是蹤跡難尋。怎奈往事歷歷,又如何忍受這縈懷繞夢、欲罷不能的綿綿情思呢!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寫男子思慕女子之作。上片寫男子見到女子倩影時的惆悵;下片寫他的幻想,結尾一句無限感傷。全詞表現了男女間無比纏綿的思慕之情。
全詞好似一幅疏簾仕女圖,風度婀娜,儀態優雅,猶如出自周昉手筆。晚妝初過,姍姍而行,長裙曳地,步履盈盈,從竹簾稀處現出窈窕身姿。這模樣,當是詞人親眼所見,故印象極深。“晚簾疏處見分明”者,是說起先在竹簾掩映下隱約可見。不無遺憾;直到行至竹簾疏處,才見個分明,活脫脫地表現出簾外人神情的專注,內心的嚮往和勃發的喜悅。雖說是“見分明”,終因這一簾之隔,而產生一種距離感。這美好的形象,卻是可望而不可即,終隔一層,所謂“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又正因為終隔一層,愈覺其美好,隔簾花影,愈見其朦朧迷離之致。這便是“隔”在美感上的作用。詞人處於此情此景,“此時堪恨昧平生!”在那時候難免有咫尺天涯之恨,不禁從心頭中呼出:“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真想去親近她啊,只恨素昧平生,欲識無緣!”在一、二句歷歷如繪的形象描寫之後,“此時”兩字,濃縮了多少一見鐘情的複雜感受,真是不如休見,不見也罷,見了又怎樣奈何這一腔柔情。從“此時”兩字可以看出,一、二句所寫的是事後的追憶。這短暫的一幕,已經深深地印在心中,無法忘懷了。
過片仍在玩味著對昔日的回憶。身影搖曳,那是她在閃爍的燭光下深夜獨坐,見了已經叫人黯然神傷;樂聲錚錚,那是她在撥軸彈弦,漫不經心地品琴,聽了更令人無端惆悵。這裡寫偷窺身影,暗聽琴聲,可以想見迷戀之情。用“殘燭”“品弦”四個字,寫坐至夜深,琴聲淒楚,細膩地刻畫了對方心事重重的苦悶和自己體貼入微的憐惜。“早是……更……”的遞進句式,又加重了語氣,增加了當時無限傾慕和回憶時百般嘆惋的感情濃度。最後一句折回,寫眼前的嘆恨:“杳無訊息若為情。”昔日情事,早已風流雲散,別後更蹤跡難尋。但往事歷歷可思,的確難以忍受這縈懷繞夢、欲罷不能的綿綿情思。
《浣溪沙》是小令中比較簡單樸素的形式,最宜於以清淡之筆作素描式的抒寫。“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這首抒情小詞,正有此淡妝之美。在工筆重彩、奼紫嫣紅的花間詞中,像一枝香遠益清的婷婷玉蓮,別具風姿。“三隻腳”的《浣溪沙》不易寫好。俞平伯在《清真詞釋》中說:“兩腳一組,一腳一組,兩腳易穩故易工,一腳難穩故難工,不用氣力似收煞不住,用大氣力便軼出題外。或通體停勻,或輕重相參,要之欹側之調以停勻為歸耳。”這自是甘苦之言,指迷之論。孫光憲的這一首,上下片都是用前兩句描繪當時情景,後一句以唱嘆法抒情。正可謂輕重相參、通體勻稱,堪為楷模。其寫情細膩,造語自然,更值得玩索。
名家點評
明代文學家湯顯祖評此詞:“不厭百回讀。”(《玉茗堂評花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