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是位於浙江省中東部的臨海市東部約50km處的濱海地帶。2002年2月國土資源部批准為第二批國家地質公園。以距今約9500萬〜6500萬年間晚白堊世火山侵人-噴發岩系構成的地貌景觀為特徵。公園主體地層為上白堊統天台群屬浙東沿海中生代晚期火山噴髮帶的組成部分。火山活動以酸性岩漿噴發溢流為主,伴隨岩漿侵出。地質公園內由層狀火山岩、斷裂構造和垂直柱狀節理形成了獨特的熔岩台地、峰叢等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 類別:國家地質公園
  • 地點:浙江省中東部的臨海市
  • 海拔:508米
  • 文化遺蹟:桃渚古城
  • 形成時間:距今約9500至6500萬年
主體,形成,地質痕跡,人文景觀,

主體

地質公園主體地層為上白堊統天台群,屬浙東沿海中生代晚期火山噴髮帶的組成部分。火山活動以酸性岩漿噴發溢流為主,伴隨岩漿侵出。地質公園內由層狀火山岩、斷裂構造和垂直柱狀節理形成了獨特的熔岩台地、峰叢、石林等景觀是構成公園自然景觀的主要景素。園區最高山峰為白岩山海拔508米,一般山峰海拔在200—300米之間。
大堪頭火山侵入岩穹(流紋質碎斑熔岩)分布在連盤東部大堪頭村附近,火山口面積約2平方公里,其中心部位為晚期酸性熔岩侵入形成火山岩穹構造,熔岩冷卻形成約1500萬根石柱。石柱五邊形和六邊形幾何形態十分規則,猶如人工雕刻開鑿。石柱垂直延深300-500米,出露高度不等。石柱排列有序或直立或斜臥,層層疊疊、宏偉壯觀,氣勢非凡,可謂萬柱石林。另外,萬柱峰、千柱崖、柵欄壁、巨人道、珊瑚岩,引人入勝的石林景觀雄偉壯觀,姿態各異的飛瀑流泉,構成一幅天然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還有酸性熔岩的噴溢、侵出流動形成大量的流動構造,呈水平狀和直立狀分布,流紋痕跡粗細皆有。還有火山通道組成的塔狀岩峰(構成桃渚天然三巨塔),岩塔絕壁、頂平,高出周圍山巒150-200米,地處濱海,特顯壯觀,不同方向觀之如“塔”,如“城堡”,如“屏嶂”如“芙蓉”,是觀賞日出、霧海的佳地。酸性熔岩台地經歷構造抬升、風化剝蝕和海水浸蝕作用,形成峰柱地貌和海蝕洞穴地貌。
上盤鄉岙里北部1公里處的上盤岙里翼龍長尾鳥化石埋藏於火山噴發間歇期間沉凝灰岩中,發現6具保存完整的翼龍化石,經鑑定為無齒翼龍科,特徵為喙極長,無牙齒,尾短,具聯合脊椎。上盤翼龍層年齡約在76-83百萬年。對白堊紀晚期古生物學、古生態學和火山災變對生物影響等方面的研究有重大意義。

形成

本地質公園是我國中生代白堊紀火山侵入—噴發岩系典型的地區之一,也是環太平洋火山活動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火山作用是以酸性熔岩侵出溢流及火山屑岩噴發堆積,經歷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由內外動力作用形成大量的地質自然遺蹟。

地質痕跡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實際上是以中生代白堊紀火山地質遺蹟為主體內容的一座國家地質公園。公園的具體位置是在臨海市東面50公里的桃渚鎮境內。桃渚的火山地質遺蹟十分雄偉壯觀,以火山岩柱和流紋台地為最。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岩柱主要分布在大堪頭火山口內。火山口面積約2平方公里。火山岩柱是酸性熔岩即流紋質的碎斑熔岩快速結晶冷卻收縮形成的節理柱。達大堪山,站在山下,抬頭向山上望去,火山岩柱布滿了四周的山坡,出露的高度從幾厘米一直到3.4米,7.8米不等,或直立或斜聳,整整齊齊的5邊形或6邊形石柱,層層疊疊,石柱之多,密度之大,蔚為大觀。在中國火山石林中,這樣大規模的很少見。在上聯中的前半聯我用“火山岩柱,冷凝收縮,雄偉百態”12個字來寫其成因和形態。
流紋台地是指當地兩個主要的中生代火山,大堪頭火山和白岩山火山,它們火山口溢出的酸性流紋熔岩流形成流紋岩台地。它聳立在群山之間,猶如一道岩石的長城。但經過8千萬年的剝蝕風化,流水沖刷,重力崩塌,面目已非,形成了許多的裂縫,構成了流紋岩峰叢地貌,大自然的滄海桑田變化可見一斑。上聯的後半聯“流紋台地,八千萬年白堊紀,剝蝕風化,面目已非,滄海桑田無字書”26個字寫了大自然的滄海桑田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一本無字的書,只要我們用心去讀,就能讀明白。

人文景觀

任何一個國家地質公園都不是僅有地質遺蹟的。在自然方面應有動植物,特別是多種多樣的植物;還應有水文、氣象、地貌等等內容。假若地質公園在自然方面得天獨厚而人文景觀又多彩多姿,那就是非常全面的地質公園了。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臨海東臨中國的東海,而地質公園所在地的桃渚為桃渚港(這兒的“港”即為“河”)所貫通,河水依山而流,沿岸的田地被農民精心耕種,仿佛一塊塊織錦;河水和海水相連,登山下眺,真是一幅秀美的江南水鄉畫。在下聯我用“水海相連,精心耕種,錦繡十分”來描寫這一風光。而“水”和上聯的“火”相對,“海”和“山”相對,“雄偉”和“錦繡”相對,“百”和“十”相對顯得十分工整。
桃渚古城明代抗倭遺址,是明代東南沿海為抗倭而建的41個衛所中至今僅存的最為完整的所城。桃渚古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即1387年,幾經戰亂,於明正統八年即1443年重建,成為今天我們所見的桃渚城的雛形。我們今天參觀時仍可見到保存完好的古城牆和東、南、西3個城門。我們從東門而入,驚見城內完整地保存著明代街巷的原有格局,街面上首飾店、理髮店,布店等店鋪依稀可辨;古宅依然完好,甚至堂屋(相當於今天的客廳)牆壁上的“捷報”、“京報”(相當於今天的錄取通知書)等的印跡也可辨認。古城中的取水用井多達40餘眼,今天仍在使用。古城中就連住宅上吉祥物也很有趣,有一住宅在外牆上雕刻了5個蝙蝠,意為“五福臨門”,而且幾乎每個住宅上方都有一照妖鏡。“桃渚古城,六百餘年朱明代,戰亂洗禮,風韻猶存,社會前進有證據”26個字描述了這一古城。
其實,臨海的人文景觀絕不止上述兩處。她還有坐落於市區始建於晉、擴建於隋唐的“江南古長城”,全長6公里,經過整修後,氣勢恢宏。晉代古剎延恩寺也很有名。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