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省瑞安師範學校
- 創辦時間:1942年
- 所屬地區:浙江省
- 學校類型:師範
歷史沿革,人才數量,
歷史沿革
瑞安師範學校的辦學歷史最早可上溯到1942年創辦的瑞安縣立簡易師範學校。抗日戰爭時期,瑞安縣師資匱乏,1942年7月,經縣各界熱心教育之士呼籲,在縣城申明亭巷商業學校原址,創辦縣立簡易師範學校。
1943年秋,學校遷入城廂中心國小(現市實驗國小),改中心國小為附小,後因日寇騷擾,縣城數次淪陷,學校遷至陶山區廣化鄉沙垟荊谷山。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學校遷回縣城原校址。
1946年學校遷入文廟(市總工會,現已拆遷),略加修葺,形成規模。
1949年9月,學校奉命併入瑞安中學,未畢業學生併入相應班級就讀。
1951年8月,根據省教育廳、溫州專署教育局指示,瑞安縣人民政府創辦“瑞安初級師範學校”,將城關忠義廟(原東北國小舊址,現為安陽一中)及附近的幾幢民房稍加修葺,作為校舍。
1953年夏,原設於平陽縣鄭樓鄉的溫州師範學校分部遷至溫州市區,瑞安初師奉專署令遷往鄭樓鄉溫師原址,原平陽初師速成班(後稱平陽初師短訓班)146名學員編為三個班作為初師一年級學生,與瑞安初師合併,稱為“瑞安初級師範學校”。
1954年3月1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文教廳發文,瑞安初級師範學校劃歸平陽縣人民政府領導,改稱平陽初級師範學校。
瑞安初師自1951年8月創辦至1954年3月易名,辦學不足3年,先後招收3屆,計8個班級363名學生,這些學生均在平陽初級師範學校畢業。
1955年11月,省教育廳批准在瑞安縣創辦中等師範學校,校址選定城郊紅旗鄉後垟村(即現在市人民醫院)。征地25畝,省撥款25萬元營建校舍。
1956年8月,建成兩幢教學樓、辦公樓、圖書館(兼實驗室),招收普師6個班,速師3個班,並建立函授部。
1962年秋,為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學校奉命撤銷。僅40多名學生轉入溫州師範學校繼續學習,大部分學生回鄉務農,校舍移交縣人民醫院作住院部,一切設備無償調配給城區附近中國小。
從1956年至1962年,學校先後畢業4屆普師學生,計600人;4屆速師、幼師學生,計466人;舉辦師資短訓班3期,結業學員170人;普師函授畢業生500人。
瑞安師範學校從1962年撤銷後,停辦達16年之久。
1978年6月,省革委會同意恢復和新建瑞安中等師範學校。 同年秋天,在瑞安縣工農兵學校的基礎上重建瑞安師範學校。校舍僅有原瑞安縣工農兵學校(城關鎮衙后街)的一幢樓房,教室、辦公室、圖書室等擠在一處,租民房作為學生、教師的寢室之用。體育課到距校500米的縣大操場上課,實驗課借用其他學校實驗室上。
為了解決校舍問題,在溫州專署、溫州軍分區和瑞安縣革委會的支持下,將部隊在瑞安城關草堂巷(現為虹橋路)建築面積為4735平方米的營房,折價調換給瑞安師範學校作校舍使用。學校於1980年搬遷至該處後,又先後於1981年和1983年蓋了兩幢三層教學樓,使學校面積增加到6378平方米。由於草堂巷校舍規模小,多數房屋系解放前建造的舊房,且學校南首是浙南的最大棉布交易市場,校門口即是大菜市場,辦學條件很差,嚴重製約辦學規模的擴大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1985年,溫州市教育局和瑞安市政府將解決瑞師校舍問題擺上議事日程。
1986年,省教委批准瑞安師範學校易地遷建,擇瑞安城郊萬松山麓的東涌村為新校址,征地64畝,遷建工程從1988年開始,1991年春整體搬遷至新校舍。
2001年1月,根據教育部師範院校調整要求,瑞安師範學校撤銷建制併入溫州師範學院。
人才數量
從1942年創辦以來,瑞安師範學校共培養畢業生60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