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小流域土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

《浙江省小流域土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是由浙江省地質環境監測院、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所、浙江省第十一地質大隊、浙江省地礦勘察院、浙江地勘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浙江省地質調查院、浙江省第三地質大隊擔任主要完成單位,趙建康、唐小明、孫樂玲、王洲平、袁民豪、姚洪華、馮杭建、肖常貴、劉正華、林清龍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省小流域土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
  • 主要完成單位:浙江省地質環境監測院,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所,浙江省第十一地質大隊,浙江省地礦勘察院,浙江地勘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浙江省地質調查院,浙江省第三地質大隊
  • 主要完成人:趙建康,唐小明,孫樂玲,王洲平,袁民豪,姚洪華,馮杭建,肖常貴,劉正華,林清龍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10016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1-2-06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立項背景:浙江位於東南沿海,由於地質和地形條件複雜,氣候背景獨特,常受颱風暴雨侵襲。小流域集中強降雨常引發小流域土石流地質災害,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對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嚴重危害。1999年“9號”颱風特大暴雨,在永嘉引發土石流21處,導致42人死亡;2002年8月15日衢州柯城、衢江區特大局地暴雨,引發小流域山洪土石流,造成17人死亡;2004年“雲娜”颱風樂清龍西24小時降雨量874.7毫米,引發樂清北部山區大量土石流地質災害,造成42人死亡,溫家寶總理親臨現場視察災情。隨著極端異常氣候的頻繁出現,人類工程活動的加劇,小流域土石流災害的風險不斷加大。為進一步加強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現“打造平安浙江,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2005 年,省政府決定開展全省小流域土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 主要成果:①完成全省48個山區重點縣(市、區)小流域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和全省綜合研究報告。調查面積5.96萬平方公里,調查小流域溝谷12504條,查明土石流隱患溝谷1621條,威脅人員38248人,威脅財產95070萬元,編制防災避險圖(1:1萬)1621張,防災預警方案747份。提交了一整套以縣(市)為單位的小流域土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成果;②通過先試點後推進的方式,形成了一套較完善的小流域土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實施細則、項目管理辦法等技術和管理規程,並通過實踐,建立和完善了適於浙江的土石流評價方法體系;③提出了基於虛擬GIS和水文空間分析的遙感解譯方法,充分利用水文空間分析模型,將大尺度的調查研究區域分割為較小的空間模型單元(溝谷),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野外工作針對性;④通過研究分析降雨與土石流發生的關係,針對梅雨和颱風暴雨不同影響區,分別確定了臨界降雨量,建立了小流域土石流地質災害預測預報模型;⑤通過編制1:1萬小流域土石流防災避險圖冊和防災方案、宣傳培訓,全面完善了我省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⑥研發了浙江省小流域土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管理信息系統,建立了小流域地質災害空間管理平台。 成果綜述:針對土石流地質災害對浙江造成的重大危害,作為全國首次、浙江在全省範圍開展以縣(市)為單位,以小流域為單元的土石流隱患專項調查工作。經過試點、全面調查評價和系統總結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包括各縣(市)小流域土石流調查評價報告、防災避險圖冊、防災預案建議和管理信息系統的成果。系統查明了浙江省小流域土石流地質災害的分布發育特徵和危害程度,研究總結了發生髮展和演化規律,評價了易發程度和危險性,建立了預警預報模型、群測群防和監測預警體系;開創性的提出了一套適用於浙江並對東南沿海地區具有借鑑意義的小流域土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技術方法。經專家評審,項目成果在調查方法、信息技術套用及調查評價區域的廣度和深度等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拓寬了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思路,促進我國地質災害防治科技進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