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考試性質和安排,考試結果,考試評價,考生反應,
考試性質和安排
五校聯考是帶有高考模擬考性質的考試,五校聯考每年共兩次。
第一次一般安排在高三第一學期期中考以後,一般為分科考試,具體為理科生語文、數學、外語(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文科生語文、數學、外語(英語)、歷史、地理、政治。一般在2天內考完。
第二次一般安排在高三第二學期期中考(統考)後,完全按高考科目設定,時間也與高考相同。
2010年開始第一次的要考兩天半了。因為新加了一門自選模組(這個時間段內有些自選內容都還未上過)。
雖然名為五校聯考,但實際上參與考試的學校到現在已不止五個。很多原五校以外的學校也參加了考試。不過考試是統一進行的,所以取得好成績還得學生自己努力。
考試結果
據不完全統計,該項模擬考試成績、排名均與正常高考考情偏離較遠。特別是理綜科目,題量大、時間緊,加之題目有失嚴謹,極易引起考生情緒波動,從而影響成績,曾有北大保送生考出及格線以下分數的記錄。從效實中學某班成績分析來看,排名,分數均和高考難度水準的考試有相當差距,總體參考意義不大。
由於“五校”為基本為浙江省生源最好的高級中學,文理不均衡現象較為嚴重。一般認為,理科題目遠較文科艱深。但由於文科自身因素,平均成績遠不及試題難度更大的理科生。這也反應了中國教育和文科生存在的一些弊端。
但是根據權威人士聲稱,06年,五校聯考的文科難度大大增強,當然有人認為文科生平時學習散漫導致成績不如理科生,顯然是無端臆測.。由於文科考試範圍廣,要求的知識內容大,使文科生的記憶壓力也不小。所以並不存在文科生散漫的說法。
考試評價
在80年代到90年代左右,由於沒有很好的統一考試的參考標準,那個時候學生也少,再加之高校並未擴招,因此當時的五校聯考是十分具有高考成績的參考價值的,但隨著86-89這個年段的生育高峰的到來以及之前的80後一代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人,因此在之後的時間裡發生了高校擴招等各項教育改革政策,然而五校聯考由於所在五所學校均為浙江省最強的五所高中,因此五校的考試一直保持著較高的難度係數,導致考試較難,因此失去了高考的參考價值。隨之而來的五校聯考也就成為了五校之間的一種特殊的交流方式,是一個尖子生展現自己成績的平台,對於別的學校基本都不會拿五校的卷子進行較大的參考。但2010年高考題一出,五校聯考在學生心目中從“毫無參考價值”上升至“非常有參考價值”,五校聯考對學生心理的考驗完全有必要。
由於該項考試出題人片面追求壓分,過度提高考試難度,考試試題科學性常有缺失。如2008年第二次五校聯考理綜科目物理解答題第二道,題乾中阻力f屬性缺失,力的性質模糊(從題意理解為恆力,但在臨界點有突變!);又如2008年第二次五校聯考英語科目,閱讀第C、D篇目均有模糊選項,標準答案亦語焉不詳,嚴重影響考生考分水平和應考情緒。
2013年五校聯考命題再次出現了重大差錯,1B考試中兩道政治題的答案竟然印在了試卷上,可見出題者、審核者態度不甚嚴謹,該事件也成為了一大笑柄,成為浙江五校聯考“欠嚴謹、反科學”的又一體現。
考生反應
該考試難度較大,主要檢測學生的高考潛力與應試心理。沒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往往會導致時間不夠,題目做不完的情況。
從文科生角度來說,地理題難,尤其涉及近幾年被排除在課本外的鹽度等地理內容,往往使人措手不及。歷史題多,兩大題十問中還涉及三小問【正常高考僅為六問】。政治選擇題以選項迷惑性強著稱。
雖說學生對聯考試卷頗有微詞,但是不可否認其中也不乏優秀試卷。比如2013年的化學試題(寧波效實中學命題)難度適中,考察全面,題目具有創新性,體現了極高的命題水準。與之相比,2013年的其他試卷則大為遜色。物理實驗題大玩文字遊戲,生物選擇題難度過大。一位據稱理綜可以達到294的同學在看到標準答案後表示“極為不解”、“不可接受”、“分數所剩無幾”。
總體來說,五校聯考的參考價值小於人們對其的期望值。更有甚者提出了“反科學”來針對五校聯考的“偏,難,怪”等題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