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武原鎮

浙江武原鎮

武原鎮始建於唐開元五年。位於海鹽縣東部,屬平原地形,土壤肥沃、氣候宜人、交通區位條件優越。01省道、鹽湖公路、六平申航道貫穿全境,杭浦高速公路、海鹽接口、跨海大橋接口緊鄰鎮域,西距省會城市杭州80公里,東離上海90公里,南隔杭州灣與寧波相望。是海鹽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區域面積78平方公里,耕地47798畝,人口12萬,農業人口33793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武原鎮
  • 地理位置:東經120度56分,北緯30度31分
  • 東南部瀕臨:杭州灣
鄉鎮介紹,特色產業,經濟發展,旅遊資源,示範點落戶,浙江省示範鎮,地圖信息,

鄉鎮介紹

武原鎮
武原鎮位於海鹽縣境東部,處杭州灣西北岸,當東經120度56分,北緯30度31分。西南距浙江省會杭州市100公里。東南部瀕臨杭州灣,南、北與城郊鄉接壤,西與富亭、城西兩鄉交界。東西長約4公里,南北寬約3.7公里,總面積為6.9平方公里(城鎮建成區為320公頃)。轄4個街道辦事處,13個居民委員會,3個農業行政村(32個村民組,32個自然村)。有9217戶,3159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7116人,占海鹽縣非農業人口總數的54.73%。鎮政府駐地海濱東路68號,1987年3月遷文昌東路13號新樓。
農業生產實施效益農業戰略,重點發展葡萄、花卉、苗木、蔬菜等優勢產業。武原鎮大力發展綠色農產品,制訂無公害葡萄縣級生產標準,並通過浙江省首批無公害葡萄基地認定,“純元”牌葡萄獲得浙江省綠色農產晶稱號。扶持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興辦海鹽天旺特色蔬菜食品加工廠,帶動農戶種植大頭萊。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設施農業處於海鹽縣領先地位。
浙江武原鎮
圖片
工業生產以飼料、機械、造紙、化纖等行業為主導。園區建設突出高品位、高起點,其中浙江一星工業園區已被確認為浙江省食品工業專業區。技改投入加大,全年生產性投入超2億元,實施技改項目18個。開放型經濟發展,2002年被評為海鹽縣對外貿易工作先進單位。
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2002年,武原鎮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為核心的社會福利救濟體系,全鎮有342戶困難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拓寬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武原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嘉興市定為示範點。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全年澆築水泥路19.5公里,改建和維修橋樑25座,淘汰水泥船82隻。
武原鎮原杭嘉湖平原水網地區,東部沿海地勢稍高於西部平原,平均海拔3.1米,滬杭公路緣境而過,鹽嘉塘、武通港、團結港、白洋河等匯流境內,水陸交通便利。除客運碼頭外,還有50多個貨運和各工業企業單位專業裝卸碼頭,成為縣境來往客商和貨物運輸的樞紐。
武原鎮區東段是海鹽縣屬行政機關主要所在地,鎮中是主要商業區,鎮南辟有小商品市場和農貿市場,新建在東南河灘的核電廠生活區成成為鎮區組織部分。全鎮高層建築林立,新村遍布,環境優美。鎮內設中學2所,國小5所,幼稚園5所,託兒所18個,縣、鎮、鄉醫院6家,婦幼保健醫院1家,還有張元濟圖書館、海鹽縣人民廣播電台、縣電視轉播台、綺園、兒童公園、電影院、影劇院、縣工人俱樂部、游泳池、溜冰場等文化單位及娛樂和遊覽場所。

特色產業

武原葡萄文化節
武原鎮的葡萄產業已經形成了5000畝,輻射帶動周邊2000畝的規模。形成了“一點”:葡萄新品種實驗園、“兩線”:南線——致富路沿線,北線——鹽齊路沿線、“三片”:武原鎮西南片、西片、西北片的產業集聚;形成了藤稔、無核白雞心等優質品種為主的品種結構;形成了設施化栽培、技術化生產模式;形成了以富亭葡萄合作社和葡萄經紀人為中心的專業化銷售模式。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武原鎮葡萄生產已呈現六大新特點:一是目標明確化。通過努力,建成長三角地區種植面積大、栽培水平高、品種品質優的葡萄專業特色鎮;二是品種多樣化。包括青提、黃提、紅提、先鋒、藤稔、美人指等在內,實現多品種生產以適應不同消費者;三是種植規模化。全鎮現有葡萄種植面積2500畝,主要集中在君原、富亭二個行政村,大棚邊片種植,並逐步向西幅延伸,規模效應初步顯現;四是產品綠色化。經浙江省農業廳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檢測,二十二項指標全部符合國家標準,生產基地已被認定為國家級無公害生產基地,產品早在2002年就被認定為浙江省綠色農產品,其“純元”牌葡萄已連續多年獲得浙江省優質水果精品展示會、浙江省農博會金銀獎;五是生產標準化。運用“統一、簡化、協調、選優”原則,對葡萄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制訂了符合本鎮實際的縣級地方標準,形成一套完整的技術標準體系,既確保先進栽培技術的推廣套用,又確保葡萄的質量與安全;六是組織合作化。建立了鎮葡萄協會和富亭葡萄專業合作社,積極幫助農戶做好生產技術輔導文章,又切實幫助農戶做好銷的文章。
在葡萄產業不斷壯大的同時,武原鎮組建了葡萄專業合作社和葡萄協會,把種植戶、技術部門和市場有機結合起來,並於2000年註冊了“純元”商標,對該鎮葡萄進行統一包裝,較好地解決了分級無標準、以次充好和競爭無序的問題。“純元”葡萄以其優質的品質贏得了消費者讚譽和受到市場認可,迅速在長三角走紅。合作社和協會先後多次召開“純元”牌葡萄銷售懇談會和由民眾參與的“摘葡萄、品葡萄”趣味性比賽,多次邀請農業專家和江、浙、滬的客商前來考察無公害葡萄基地,大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武原鎮經濟迅速發展,2003年,武原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8億元,鎮財政收入4115萬元,是海鹽縣的經濟強鎮。
工業
工業是武原鎮的主導產業。2003年工業總產值38億元。全鎮擁有企業553家,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造紙、化纖、五金標準件、紡織服裝五大支柱產業,湧現了“一星集團”、“南洋紙業”、“華明化纖”、“威康紡織”等重點骨幹企業。境內有五金標準件工業城,產量和出口量均占中國的十分之一,形成了從原材料供應、產品生產、設備製造等較為完備的產業鏈,是中國標準件生產基地和浙江省出口基地。正努力打造“全市標準件生產專業村”的明珠村,有60家標準件生產企業,2003年產值達11.2億元。
食品加工業中“一星”品牌為浙江省著名商標,“星連心”色拉油獲得中國糧油協會“放心油”稱號,產品遠銷中國各大城市。鎮工業區總規劃面積5.16平方公里,與海鹽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灣大橋新區相互依託,連為一體,劃分為造紙工業區、紙容器工業區、輕工綜合區、高新技術區四大區塊。工業區位優勢明顯,緊靠滬杭快速通道,至乍加蘇高速公路及杭州灣跨海大橋13公里。
農業
農業既是武原鎮的基礎產業,又是特色產業。現已建起了萬畝優質米基地,萬畝蔬菜基地、萬畝水果基地和千畝名特花卉種苗基地,組建了葡萄、大頭菜、兔業養殖等3個專業合作社、草莓、花卉、水產等5個專業協會以及食品、蔬菜、花卉3個農業龍頭企業。有傳統特色的葡萄產業依託市場,積極探索葡萄種植新技術,努力打造葡萄品牌,“純元”牌青提久享盛譽,為浙江省綠色農產品,連續三年獲得浙江省農博會金獎、銀獎,產品深受上海、江蘇市場歡迎。2003年,該鎮2100畝葡萄基地被評為國家級無公害生產基地。

旅遊資源

綺園
武原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鎮,既有濱海明珠之美,又有人文景觀之韻。這裡旅遊資源豐富,有浙江第一閣——千佛閣,有中國十大名園之一——綺園,有凝聚全鎮人民力量的海上長城——魚鱗海塘等等。這裡歷史名人輩出,曾養育了中國商務印書館創始人張元濟、民族實業家張幼儀、先鋒派青年作家余華等大批能人志士。
綺園為中國十大名園之一,位於武原鎮綺園弄,占地14.8畝。該園原為明代廢園,後馮氏在此建園,人稱馮家花園。 該園建於清鹹豐年間,園內以樹木山池為主,略略點綴建築,形成水隨山轉,山因水活的布局,以其精緻典雅而聞名於世。解放後馮氏將園林獻給了國家,1960年10日至1961年10月闢為嘉興專署工人療養院。1967年重修,更名為海鹽人民公園。1980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6月復名綺園,1990年列為浙江省重點文保單位。
張元濟圖書館坐落在浙江省海鹽縣武原鎮,是一座具有民族風格、體現江南園林特色的仿古建築。院內黛瓦粉牆,曲橋臥波,閣亭相接,自然成趣,為當地居民提供了一個安靜、舒適、典雅的讀書園地。它與秦山核電站、南北湖、綺園一起成為海鹽縣供參觀遊覽的四個主要景區之一,蜚聲海內外。
隨著經濟的發展,武原鎮各項社會事業也創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全鎮交通道路骨架全面形成,城鎮面貌明顯改觀,鎮文化設施已達到嘉興市級東海明珠標準,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建經濟強鎮,創文化名鎮”已在全鎮開展。

示範點落戶

2007。海鹽縣婦聯給武原鎮君原村送來了“全國美德在農家活動示範點”的牌匾。據悉,該村是此次評選中嘉興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那么,是什麼讓君原村從一個貧困村變成全國示範點?該村黨支部書記何全華在介紹創建經驗時說:“我們村每家每戶都靠葡萄起家,發家致富後,則靠文明興家,美德立家。”
村民們靠種植葡萄走上了致富路。上世紀80年代初,村民劉美華開始種植葡萄,如今,她家葡萄種植面積發展到17畝,每年有近17萬元的收入。她種植的葡萄平均每畝要比一般的農戶高出數百元的收入。因此,附近的村民紛紛上門向她討教種植技術,這時,她總是毫無保留地把技術傳授給大家。她還經常主動去農戶家的葡萄園指導開溝、搭棚、剪枝、施肥、防病等技術。在她的帶領下,該村很多婦女都成了種植葡萄的行家裡手。其中3名婦女逐漸成為了本村葡萄行銷大戶。目前,君原村種植葡萄的農戶已達250戶,種植面積達600畝,總產值達到280萬元。
“倉廩實而知禮節”,村裡的兩個文體活動中心搞活了村裡的文化陣地,使文明之風吹遍農家。記者來到該村投資68萬元建造的文體活動中心,圖書室、電教培訓室、室外燈光籃球場、健身園地等活動場所一應俱全,處處都有村民學習、鍛鍊、娛樂的身影。據介紹,活動中心每天開放12小時以上。村民們告訴記者:“以前農閒的時候只能呆在家裡,現在大家一有空就到活動中心來看報讀書,了解時事和農業種植技術。”在此基礎上,村里還加強了文體隊伍建設,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民眾文化活動,成立了籃球隊、桌球隊、象棋隊、腰鼓隊等,每年都舉辦大型文藝演出2至3場,民眾樂開了花。
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如何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質,一直以來都缺少一種有效的教育載體。君原村通過在全村開展文明家庭示範戶、科技示範戶、黨員先進戶的“三戶”評比活動,使傳統美德得到了弘揚。君原村11組的宋阿坤因為十幾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在床的妻子,被評為村裡的黨員先進戶,他和妻子相濡以沫,一直被村民傳為美談。在農村,人看人,戶看戶,大家都要面子的,因此,村民參加“三戶”評選的熱情很高。2006年,村婦代會在全村進行了文明家庭複評工作,參評率達到94.05%,建成率87.92%。君原村村委會委員高榮甫說:“村民通過爭創‘三戶’,使學習、平安、綠色、節約、廉潔、團結等內容滲透進了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豐富了家庭的道德內涵。直接的變化就是村裡的調解工作量大大減少了,我現在都已經閒下來了。”

浙江省示範鎮

2010.10月19日,市氣象局的領導在縣氣象局朱以明局長的陪同下,對武原鎮創建“浙江省氣象防災減災示範鄉鎮”進行預驗收。
檢查組一行認真聽取了武原鎮關於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情況匯報,查看了相關台帳資料,並赴現場查看了氣象訊息發布與接收系統(包括氣象工作站、廣播室、小區內的LED顯示屏等)。檢查組對武原鎮在氣象防災減災方面所做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也對武原鎮爭獲省級榮譽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武原鎮有行政村21個,社區居民委17個,全鎮區域面積88.32平方公里,共有人口15.13萬人,其中本地居民11.55萬人。傳統農業以糧、棉、油為主,特色農業有大棚葡萄、花卉、蔬菜等。一直以來,武原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將該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議事日程,全力抓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建立防災減災工作鎮長負責制,明確鎮裡分管農業鎮長為氣象防災減災和氣象協理員工作分管領導。成立武原鎮氣象防災減災領導小組,鎮長孫少峰任組長,下設辦公室、搶險救災組、後勤保障組、查災檢查組等具體工作機構;成立武原鎮氣象災害應急救援指揮部,以民兵預備役二十一名突擊人員為主;組建武原鎮防汛搶險小分隊,各行政村、社區、有關單位成立防汛、防台搶險隊伍;鎮村兩級建立起二十二名的氣象協理員隊伍,覆蓋所有行政村;重點單位如學校、醫院等建立相應組織。同時,武原鎮結合實際,研究制訂了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建立了氣象工作站,獲得了嘉興市氣象災害應急準備認證工作達標單位。

地圖信息

地址: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政府武原街道辦事處(棗園中路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