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胥廟

尚胥廟

尚胥廟位於浙江省海鹽縣武原鎮紅益村(原為城西鄉胥溪村)原來有座尚胥廟,如今僅留下了一座殘破的古戲台。此廟不同於供奉如來菩薩、觀音大士等佛教神仙的寺廟,而是一座紀念、祭祀那些忠君為民、利國利民的忠臣義士、英雄賢人的祠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尚胥廟
  • 位於:浙江省海鹽縣武原鎮紅益村
  • 始建於:元朝大德三年(1299年)
  • 焚毀時代:清鹹豐時
簡介,歷程,民間傳說,

簡介

尚胥廟始建於元朝大德三年(1299年),清鹹豐時被戰火焚毀,後於同治年間重建。清朝海鹽著名詩人黃燮清(1805 1864)有詩云:“胥里垂楊寂寞春,丹清祠宇枕溪漘。小橋夜半扁舟到,落日殘燈乞夢人。”此詩中的“胥里”即為原海鹽縣城西鄉胥溪村;而詩中的“丹青祠宇”即指當年頗具規模、香火鼎盛的尚胥廟。
伍員就是婦孺皆知的伍子胥,他生活在距今兩千四百多年前春秋時代的楚國,為何在遠離故鄉千里之遙的海鹽,受到後人的頂禮膜拜,為他建廟塑像、祭祀供奉呢?東漢時的史書《越絕書》記載:當年伍子胥“耕於吳之南鄙,即此地也。吳人以子胥不忘父仇為孝,不寒兄盟為友,盡謀於吳為忠,傷其死之冤酷,並其兄尚祀焉,敕封清忠烈威惠獻王。”這段史書記載,當年伍子胥曾在吳國南部邊疆農村,即現在海鹽縣城西鄉躬耕務農。而為何有著深謀遠慮、雄才大略、政治抱負的伍子胥要來此隱居務農呢?因為伍子胥與其父伍奢、兄伍尚原皆為楚國的忠信大臣,後遭奸臣費無忌陷害,伍家三百餘人均被殘暴昏庸、荒淫無道的楚平王殺害,而伍子胥輾轉逃亡,歷盡艱辛來到吳國,投奔吳王僚,並頗受信任和重用。但吳國宮庭內部矛盾重重,作為客卿的伍子胥不願捲入吳王父子權力鬥爭的漩渦,來到偏僻的農村隱居,躬耕務農為生,靜觀朝政變化。轉眼間,五年過去了,吳國公子光派專諸刺殺了吳王僚,自己登基為王(即吳王闔閭)後,力請伍子胥出山效力。伍子胥發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積極參與了吳國的政治活動和經濟建設,使吳國的國力迅速強大,從一個弱小之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對吳國作出了巨大貢獻。伍子胥也藉助吳國兵力,攻下楚國首都郢,報了殺父殺母之仇。這是後人稱頌他、紀念他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不寒兄盟為友”。伍子胥在吳國流亡期間,結識了家境貧困,殺豬為生的壯士專諸。他敬重專諸的義腸俠膽,疾惡如仇,事母孝順的美德,與專諸義結金蘭,拜為弟兄。原因三“盡謀於吳為忠,傷其死之冤酷”。吳王夫差繼承王位之後,聽從“小人”的中傷挑撥之言,在是否允許被擊敗了的越王勾踐投降的重大問題上,忠心為吳國著想的伍子胥反遭吳王夫差的猜忌,竟被賜劍自盡,含冤而死。
基於上述三方面原因,伍子胥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並在一千七百多年後的元朝大德三年,在他當年的隱居之地,建起了這座尚胥廟,以資紀念。
當年的尚胥廟占地約三十畝,坐北朝南,四周為碧波清流的胥溪所環抱。走過溪上的石板平橋———胥溪橋(此橋至今尚保存)便是山門,而踏進山門,便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古戲台,與古戲台遙遙相對的便是供奉著伍子胥坐像的正殿,而在正殿兩旁還有偏殿,在正殿後面不遠處,還有一幢供奉伍尚的兩層的樓房,而正殿與古戲台之間有一塊占地約四五百平方米的空曠之地,這裡便是當年鄉民們觀看演出的地方。數百年來,每年的農曆三月初八(相傳為伍尚生日)和農曆九月二十日(相傳為伍子胥生日),尚胥廟都要舉行熱鬧的廟會和祭祀儀式,以此來發揚光大伍子胥愛憎分明,疾惡如仇的精神。
“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閒話中。”隨著歲月的流逝,原有的大殿、偏殿、禪房連同數十尊栩栩如生的塑像都早已消失殆盡,但伍子胥的英名和當年廟會的盛況還保存在一些年逾古稀的鄉民的記憶,民間的傳說中。

歷程

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皇帝敕封杭州吳山濤神廟的神主伍子胥為“清忠英烈威惠獻王”。
宋紹熙年間(1190—1194)海鹽從杭州吳山請了神祗在開濟鄉一都建尚胥廟開始祭祀。廟所在之里遂改名為尚胥里,其名一直沿用至清末。
宋嘉定八年(1215)里人沈瓊偕里社捐資舍地擴建尚胥廟。
宋鹹淳元年(1265)延請道士曹道智入廟管香火承擔廟宇的修建。
宋鹹淳年間(1265—1274)募捐建造廟前石橋(即現在“重建胥溪橋”的前身)。
宋德祐元年(1275)尚胥廟修建完成,蘭谷居士徐林記里人宋瑫詹智寶偕里社等立石《重修尚胥廟記》。
元大德三年(1299)八月皇帝加封伍子胥為忠孝威惠顯聖王。大德六年(1302)立碑,儒學耆宿梅□來記並書《尚胥廟加封號記》。
大德三年,在縣西十二里尚胥廟南里許的鹽嘉塘與尚胥港(今為醬園港)的交叉口建尚胥橋(俗稱三環洞橋)。 “尚胥懷古”被譽為古海鹽十二景之一。橋於解放後被拆除。
自元代加封賜號後,每年上元節尚胥廟有成規的祭祀活動。(“杭州民間傳正月十五為上元天官賜福之辰,多齋素誦經,匍匐至禮拜。”應該也與伍子胥廟祭祀的成規有關)吳山
明景泰中(1450—1457)太學生張彝重修。張寧為之著《重修尚胥廟碑記》。
清乾隆四十年(1775)重建胥溪橋。
清鹹豐時(1851—1861)廟宇毀於太平天國戰亂,同治中(1862—1874)重建。
解放後尚胥廟被拆毀,現僅存古戲台和廟前石橋“重建胥溪橋”。
2003年1月,尚胥廟戲台被列為海鹽縣文物保護單位。並於2012年對古戲台進行保護性維修。

民間傳說

很久以前,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都在楚國朝里當官。後來受奸臣陷害,楚平王下令抄斬伍家,伍子胥父母、兄長和伍氏家族當中有三百多人被殺害。因伍子胥得到訊息連夜出逃,才沒有被殺害。他一路討飯,一路逃,一直逃到了現在海鹽胥溪這個地方。胥溪當地的鄉親聽了他的遭遇,都非常同情他,他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搭了個草棚屋居住了下來。平日裡,伍子胥和當地村民一樣起早落夜種田地,一到農閒辰光,他就雲遊四處,探聽國家大事。原來,伍子胥心裡一直裝著父母兄長被殺的這本血賬,他暗地裡發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報這個深仇大恨!”
時間一年一年地過去了,一天,他探聽到吳王正在準備攻打楚國的訊息。他想,這就是一個報仇雪恨的機會,於是他打點行裝,去投奔了吳王。伍子胥本來是個非常有才能的人,他很快得到了吳王的器重,並當上了吳國大夫。後來,伍子胥帶兵出征,打敗了楚國。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把楚平王從墓中挖出來鞭屍三百,替父母兄長和伍家報了仇。
後來,吳國攻打越國,吳王在一次戰鬥中受傷身亡。伍子胥為了報答吳王對自己的知遇之恩,一心一意輔助吳王的兒子夫差,終於把越國打敗。越國雖然被打敗,但越王勾踐是個很有心計的人,他表面上向吳王夫差稱臣求和,心裡卻打著日後反攻吳國的算盤。伍子胥一眼就識破了他的陰謀,竭力主張吳王夫差派兵占領越國,以除後患。但吳王夫差卻偏聽偏信了另外一個大臣,接受了越王求和的請求,卻不知那個大臣早已被越國重金收買。
吳國占領了楚國,又打敗了越國,吳王夫差就得意忘形起來,成天花天酒地,不思朝政。伍子胥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為防止越國日後反攻,伍子胥請命帶領兵來到吳越邊境(現海鹽澉浦一帶),修築工事,操練兵馬。
那時,澉浦沿海經常有海龜、海蛇興風作浪,弄得海塘毀壞,農田受淹,百姓深受其害。為替百姓除害,伍子胥一連幾天幾夜守在海邊,終於殺了長期危害百姓的海龜和海蛇。後來海龜、海蛇變成了兩座大山,橫臥在澉浦東南海邊,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擋住了海水的入侵。“青山烏龜長山蛇,伍子胥當年親手捉”就是當年澉浦百姓,為歌頌伍子胥為民除害做好事而編的順口溜。
正當伍子胥風吹雨曬,積極練兵備戰的時候,吳王夫差卻聽信朝中一些小人的風言風語,對伍子胥產生了猜忌,懷疑伍子胥屯兵澉浦是另有圖謀,賜金屬鏤劍,命伍子胥自刎。就這樣一代一心為民,忠君報國的孝子義士含冤而死。幾年後,越國果然起兵,消滅了吳國。
伍子胥死得冤枉,過了很久還是冤魂不散。在伍氏後人將伍子胥靈位迎回故里時,船隻經過胥溪,那船駛來駛去老是原地打轉,再也走不了了,迎位的船只得停在胥溪過夜。當夜,伍子胥託夢給胥溪的鄉親,訴說自己冤屈,懷念與鄉親們共同生活的日子。
訊息傳開,海鹽的老百姓為告慰伍子忠,紛紛捐款籌資,在他原先居住過的地方為他造了一座廟。為使忠魂有親人相伴,不再孤獨,鄉親們又在正殿後面的樓里供奉了伍子胥哥哥伍尚,所以這廟的名字就叫尚胥廟。人們為紀念他,還在距廟不遠的地方建造了尚胥橋(這座橋為三環石拱橋,因此又叫為三環洞橋)。
相傳,數百年來每年的農曆三月初八和農曆九月二十日(伍子胥生日,另一說法是忌日),都要在尚胥廟舉行廟會和祭祀儀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