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垓村

杭垓村位於浙江省安吉縣西部,距縣城30公里,素為安吉、孝豐、寧國、廣德之間的重要通道,安吉縣西部的交通樞紐,在軍事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轄杭垓、吳山、寺坑塢、吳山沖、余家沖、黃金壩6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杭垓。唐時為安吉縣上敬鄉;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孝豐分立後屬太平鄉,延至民國初年未變。1918年更鄉為區,屬通德區;嗣後,歷屬杭松鄉、唐松鄉、湯口區、永和鄉。1949年秋屬永和區,次年為杭垓鄉杭垓村;1955年為杭垓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11月,孝豐縣併入安吉縣,為安吉縣永太人民公社杭垓管理區杭垓生產隊,1961年為永太人民公社杭垓生產大隊,1984年1月改為杭垓鄉杭垓村。為鄉人民政府駐地。1992年有689戶、1824人,其中居住村區的機關幹部、企事業職工和居民259戶、408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浙江杭垓村
  • 行政區類別:鄉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西北部
  • 地理位置:浙江省安吉縣西部
  • 人口:1824人
杭垓村-歷史,杭垓村-工業,杭垓村-農業,杭垓村-文化,地圖信息,

杭垓村-歷史


杭垓四百農村老大媽進企業上班杭垓村南距唐舍關9公里,界寧國;西距分龍關(又名分嶺關)6公里、董嶺關(又名鐵嶺關)14公里,通寧國;西北距虎嶺關(又名苦嶺關)約11公里,界廣德。四大關隘歷來為出入浙皖之孔道,杭垓又是必經之地。相傳古代安徽銅陵至杭州驛道也經此村。
南宋時期,戚方犯安吉,岳飛領兵三千,紮營於苦嶺,連敗戚方所部。杭垓一帶相傳是抗金戰場,在毗鄰的松坑村有梅將軍墓。清《(光緒)孝豐縣誌》載:南宋梅將軍墓在鏗塢口、朱棺二塘,鐵索懸葬,相傳為宋南渡時岳武穆裨將,與金兵戰歿於此。明洪武六年(1373),松坑巡檢司設於杭垓;裁松坑巡檢司後,天目巡檢司移至此。清鹹豐十年(1860)至同治三年(1864)太平軍吳王、戴王、感王率兵攻孝豐,多次從廣德、寧國入虎嶺關、唐舍關,經杭垓去孝豐。1937年上半年,紅軍皖浙贛獨立團,從寧國入唐舍關,在杭垓與浙江保全團作戰。抗日戰爭初期,寧廣孝游擊隊出入於杭垓一帶。1945年上半年,新四軍蘇浙軍區部隊在天目山反頑自衛戰役中,多次於杭垓一帶與頑軍作戰。

杭垓村-工業

杭垓商業手工業發展較早,清道光二十年(1840)已通稱杭垓鎮。鹹豐、同治年間,遭兵燹瘟疫,人口銳減,商業衰落,土地荒蕪。隨後,有河南光山、湖北隨縣、安徽懷寧及浙江新昌、天台等地移民陸續到此墾荒經商,人口漸增。延至民國初年,各業恢復,又形成一個鄉村集鎮。至40年代末,有聚城、聚泰、顏復盛等南雜貨店,並設有酒坊、醬坊、水作、茶食等手工作坊;有仁志堂、萬全堂兩家藥鋪,悅來、義和興兩家布店;還有服裝店、飯店、旅館、肉店、鐵器店和縫紉、理髮、打鐵、油坊、冬粉加工等服務業和手工業,成為孝豐縣五大鄉村集鎮之一。街道口築有大門,門頂書杭垓鎮3字,夜間街巷還有更夫打更。
1949年後,特別是80年代以來,更趨繁榮興旺。至1992年,擴建新街道0.5公里,與老街銜接,全澆水泥路面。街道兩旁有供銷社的棉布、百貨、針織、五金交電、生產資料、文化用品、南雜、飲食、農副產品收購等門市部及旅館、加油站;有鄉村及部門開辦的農貿市場、小商品市場、綜合商場、糧站等;有個體經營的飯館、服裝、修理、小吃等店鋪。還有公安、郵電、財稅、金融、工商、供銷、醫院等單位的辦公樓和宿舍。村民有在街道、車站、農貿市場、村落開店設攤的,有開三輪卡、拖拉機搞運輸的,有販運毛竹、毛料、鮮筍、茶葉等農副產品的,共100多戶,占總戶數的16左右。

杭垓村-農業

杭垓村與安徽省寧國、廣德兩縣交往密切。1949年前,寧國、廣德的大米、花生、芝麻等農副產品,靠肩挑、騾馱、獨輪車載運到此交易,併購回生活日用商品。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寧國、廣德的油料及小雜糧到此出售數量猛增,杭垓糧站最高年收購黃豆250多噸,芝麻100餘噸,花生、赤綠豆150餘噸;並有小量板栗、中藥材售給供銷社。近年來,有些個體戶去寧國販運毛竹、毛料、竹筍、茶葉等農副產品。
50年代後期,社隊在境內先後辦起水電站、糧食飼料加工廠、竹器廠、農具廠、織巾廠等。至1992年,有村辦的磚瓦廠、水泥預製廠,鄉及部門辦的筍廠、機械鑄件廠、鋼竹製品廠、營養食品廠、醫療器械廠、糧食飼料加工廠、食品廠、豐泰製衣有限公司等,職工300餘人,總產值1400萬元。主要產品有清汁筍、鋼竹轉椅、花粉豆漿精、注射混均器、金工配件、各種鑄件和農具等。
全村耕地面積814畝(其中水田700畝)、山林8700畝。農林業是杭垓村的傳統產業。1949年前,洪旱災害頻繁,糧食畝產不到200公斤。1952年興修黃金壩,自流灌溉糧田400餘畝,在壩下兩岸築起塊石防洪埂1600多米,造田100餘畝。並先後建起水塘16個,放水渠道4000多米,抽水機埠7處,裝機容量53千瓦。1992年糧食總產499噸,畝產700多公斤,比50年代初增長2倍多,由缺糧變為自給。
林業歷來是杭垓的主要經濟來源。1949年前,銷路不暢,運輸不便,收入低微。1949年後,國家組織供銷部門設點收購。50年代後期,公路建成,汽車進山村,運輸方便,山貨價格逐步提高,山林資源得到開發利用;同時推動育林造林工作,從70年代起,不斷營造杉木、松木等用材林,利用低山荒坡開闢茶園。至1992年,共有毛竹林3900畝、小竹林107畝,毛竹蓄積量35萬株左右,杉木林2700畝,茶園300畝。是年,採伐毛竹17萬支、小竹5.4噸、木材70餘立方米,生產茶葉10噸,以及毛料、老枝、竹梢、鮮筍等林副產品,林業收入共70.6萬元。80年代以來,有50%以上村民建新樓房,黑白電視機、電風扇基本普及,近20%的戶已有彩色電視機、洗衣機、電冰櫃等高檔家用電器。1992年,人均純收入1150元。

杭垓村-文化

圖為村民正在表演節目杭垓村的《排舞》、《腰鼓》體現著“秋收”的歡騰;《大頭和尚》繼承著古老的原生態文化;葫蘆絲展現著當代農民的風采。
杭垓村廣泛開展農民“種文化”活動,整合資源,豐富、細化活動樣式,各類文化體育活動精彩紛呈。杭垓農民不再甘當文化的“看客”,他們利用閒暇時間,放下鋤頭熱情地組織起來,唱起山歌、越劇、蓮花落,敲起腰鼓、跳起排舞,打起籃球,比試象棋。和杭垓鎮一樣,各地通過深入開展種文化活動,農民主體意識不斷激發,傳統文化遺產得到傳承,農村文化生活日益活躍。

地圖信息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