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橋歷史悠久,宋時即有集,清初為星橋市,而今是杭州三大副城之一的臨平城的新建城區。從星橋出土的新石器遺存證實,早在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時期,星橋先民已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晉時,星橋一帶為臨平湖,與杭州西湖同為海跡湖,星橋的桐扣山為臨平湖的湖岸,星橋因境內有橫跨上塘河的五雲星橋而得名。
歷史沿革
地理氣候
星橋屬灘涂平原,地勢平坦,海拔5.5米~6.8米。其間孤丘兀立,皋亭山海拔361米。星橋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6.1℃,年均降水量1393毫米。
星橋交通便捷。宋熙寧五年(1072年),時任杭州通判的蘇軾因鹽事督開赤岸至長安壩7700丈(合25641米),即成上塘河。上塘河貫穿星橋,元以前為京杭運河最南段,北舟進杭城的要埠。而令,滬杭鐵路、320國道東西貫穿全境,交通十分發達。
工業發展
舊時星橋農業以種植水稻、油菜、絡麻,養殖蠶繭為主。1984年,賈家村村民引進草坪種植,促進了星橋農業結構的調整。經10餘年的發展,初步形成了賈家草坪、枉山甘蔗、周楊茭白、民樂和湯家苗木花卉的“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生產格局,其中草坪還註冊了星橋牌商標。
城鎮建設規劃體系逐步完善,按照建設新城區的要求,對發展總體規划進行調整,確定境內城市道路、學校、農貿市場、衛生院、文化休閒廣場的定位,各項建設規劃設計工作正在落實並實施。在建的天都城項目是星橋城市化建設的標誌性項目,由中國廣廈建設集團和浙江盈華實業有限公司共同投資開發。項目於2000年11月8日開工建設,工程占地面積438.6公頃,總建築面積400萬平方米,規劃居住人口12萬。天都城包括旅遊景區、數碼社區、教育園區、SOHO商務區四大板塊,由歡樂四季公園、天都國際度假中心,商業休閒步行街、天都廣場、歡樂廣場以及高尚居住區等房地產項目共同組成。預計項目投資逾80億元,開發周期6年~8年,是未來杭州理想的集居住、教育、商務、休閒度假功能為一體的副城中心之一。至2002年旅遊居住的主體工程建設已基本完工。
2004年,星橋街道全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2.29億元,比上年增長59.48%,工農業總產值12.10億元,增長49.38%,財政總收入6000.35萬元,增長67.65%,農民人均收入8388元,增長12.03%,村級人均可支配收入743元,比上年增長21.8%,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8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39%。
風景名勝
名山名寺名景,引來眾多名人,蘇軾、秦觀、范成大、周必大、鮮于樞、王蒙、貝瓊、王惲、王守仁、厲鄂都曾到過星橋,留有不少詩篇。據查,歷代有詠星橋勝景佛日寺40餘首。又據《臨平記》載,三國時,孫策曾與其弟孫靜分軍夜投搓渡村襲擊高遷屯。而今,新開發的天都城歡樂四季公園,其充滿異國情調的美景,使星橋展現出中西合璧的迷人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