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峽口鎮

浙江峽口鎮

峽口鎮為一地名,在我國重慶市、浙江省和甘肅省等多地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

峽口鎮位於南岸區北部,鎮駐地大興場,轄區東與廣陽鎮接壤,南鄰迎龍鎮、長生橋鎮,西連南山街道,北瀕長江,幅員面積23平方公里,距區政府8千米。全鎮轄2個城鎮社區、9個行政村,戶籍人口6166戶16987人,其中農業人口14687人,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盛產柑橘、枇杷、各類花卉苗木和多種長江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峽口鎮
  • 地理位置:江山市域南部
  • 人口:41927人
  • 山林面積:247086畝
沿革,代碼,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投資環境好中求優,工業經濟緊中求升,農業基礎得到夯實,重點工程、集鎮和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社會事業統籌全面發展,各項工作如期完成,政府職能和黨的建設紮實推進,峽口鎮一處自然景觀:峽里湖,甘肅省臨洮縣峽口鎮,歷史沿革,經濟發展,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經濟實力明顯增強,非公經濟發展迅速,產業優勢突出,市場帶動能力強,綜合發展條件優越,基本概況,區位特色,自然條件,特產茶葉,領導班子,

沿革

1953年建大興鄉,1958年為塗山公社大興管理區,1961年復鄉,1992年撤鄉建峽口鎮。位於區境東北部,長江南岸,距區府8公里。面積31.6平方公里,人口1.8萬。有公路在此交會。水上設有碼頭,客輪可直達渝中區。轄西流、大興、五星、大石、大田、柏林、上壩、高峰、勝利9個村委會和廣陽壩、大興正街、大興一村3個居委會。企業以建材、建築、運輸、機械、化工、加工等行業為主。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蔬菜。

圖片圖片

代碼

500108105:~001大興場社區~002廣陽壩社區~200西流村~201大石村~202大田村~203柏林村~204大興村~205五星村~206上壩村~207高峰村~208勝利村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

峽口鎮位於江山市域南部,距市區31公里,距衢州市區71公里,轄區東連石門張村2鄉鎮,南接保全、廿八都2鄉鎮,西交江西廣豐縣,北界鳳林、石門2鎮,全鎮總面積204.7平方公里。
峽口鎮歷史悠久。新石器時期人類就在峽口周圍地區繁衍生息,鎮域的肩頭壟、古城山有商周時期的文化遺蹟。北宋時峽口屬須江縣江山鄉三公里;南宋時屬江山鄉廿七都;明代和清初,屬江山鄉三公里一圖。清雍正時改為江山鄉峽口莊,雍正十三年(1735年)衢州府奉文在此設峽口同知署,俗稱衢州府二衙門。宣統二年江山縣改為23個自治鄉鎮,峽口為自治鎮之一。民國28年改為峽口署區,峽口鎮屬峽口區,34年,文溪、清湖、淤頭三署區栽撤,保留峽口署區,峽口仍為鎮制,屬峽口鎮。解放初期,改為峽口鄉。1953年改為峽口鎮。1958年改稱為峽口人民公社。1961年改為峽口區。1983年實行政社分設,改為峽口鄉。1985年復改峽口鎮。1992年5月,撤區、擴鎮、並鄉後,峽口鎮由原王村鄉、三卿口鄉、峽口鎮擴並而成,2005年10月與原大巒口合併為新的峽口鎮 。
圖片圖片
全鎮有12400戶人口41927人,下轄47個行政村(348個村民小組)和1個居委會。耕地面積21735畝,山林面積247086畝。有65個黨支部,1530名黨員。205國道縱貫南北,正在實施的黃衢南高速公路穿鎮區東南而過,素有“入閩咽喉”之稱。峽口商貿活躍,有峽口、大巒口、王村、廣渡等到4個設墟的地方,是浙、閩、贛三省交界處的商貿大鎮和文明古鎮。鎮轄區內有峽口水庫,上游有省大二型的白水坑水庫,為須江源頭。大巒口片素有“楊梅之鄉”的稱號;廣渡片“萬畝竹海”。1998年被列為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之後,又於2000年被列為省中心鎮,先後被授予“衢州市衛生鎮”、“省級綠色小城鎮”和“省體育先進鄉鎮”,2001年又被衢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鎮”和“衢州市蜜蜂之鄉”等榮譽稱號。
200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92億元,同比增15.1%;工農業生產總值7.1億元,工、農業產值分別達到5.99億元和1.11億元,同比分別增9.5%和6%;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541元,比上年增9%;計生率達97%;財政收入穩中有升。

投資環境好中求優

招商引資難中求進。2005年,堅持按照“放眼全國、對接賀村、挖掘本地”的要求,充分發揮本地產業、人才、資源和區位優勢,進一步轉變作風,增強服務項目工作觀念,提高服務質量與水平,使投資主體進得來、留得住、能發展、上檔次、上規模、上水平。針對項目建設存在的規劃、征地、資金等問題,主動為業主跑立項、跑審批。相繼引進了志康機制炭等12家企業,協定引進資金5250萬元,實際到位資金4683萬元,完成年度計畫的312%。一是抓土地、項目申報。抓牢黃衢南高速公路建設的機遇,做好高速公路峽口互通口規劃和白乾淤鑄造、制鎖等規模企業搬遷規劃及土地申報工。二是抓項目協調。對已申報的投資6500元的江廣公路等項目,主動協調市發改局重點辦等有關部門及時包裝、上報,力爭早日立項,儘快審批。

工業經濟緊中求升

“三產”穩中有升。有工業企業614家,完成工業增加值1.7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9.3%;產品銷售收入5.8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8%實現利潤總額1187萬元 ,比去年同期增18%;有規模以上企業數10個,工業企業用工人數4350人。峽口鎮鎮區興華北路、迎賓路等3條商業街已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了輻射保全、鳳林等周邊鄉鎮10萬人口的區域商貿中心,區位、商貿等優勢明顯,墟日經濟繁榮。
圖片圖片

農業基礎得到夯實

生態效益明顯提升。一是抓好農田水利建設。投資近700萬元,完成姜村弄等3個村的土地整理項目和王村等11個村的350畝建設用地復墾項目的立項報批,完成新周等村500畝造田造地項目的立項;全面完成了前弄尾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配合峽口水庫管理局做好東乾渠改造工程等。二是發展生態農業。發展以白菇為主的短平快種植項目,抓好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畜牧業,同時,高度重視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工作,確保人民民眾的生命安全。三是主抓生態林業。抓好4.9萬畝毛竹高產示範基地建設與千畝綠化苗木基地建設。做好“竹”文章,做到山上種竹,山下搞竹製品加工,山外拓展竹市場。完成300畝的竹加工園區已完 成規劃、報批和土地徵用等工作,有幾家企業已落戶。
圖片圖片

重點工程、集鎮和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

一是黃衢南高速公路峽口段自姜村弄村起至三卿口村止,沿線涉及三卿口、元通安、定村、姜村弄等18個行政村,在我市境內線最長(14KM,占全市1/5),征遷面積最大(1080畝,占全市1/8),遷移墳墓最多(1004穴,占全市1/3),拆遷戶最多(126戶,占全市1/3),安置戶最多(103戶,占全市1/3),拆遷企業最多(7家,占全市1/2),我們按時完成了征地、青苗補償和房屋征遷等工作,確保工程無障礙施工。二是集鎮框架繼續拉大,集鎮規模上檔次。完成王村大道半幅路面的硬化,信用大樓基本建成,工商大樓正在建設,六中路口等國有土地出讓順利出讓。三是抓好“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建設等生態鎮建設。完成建新、子裡安、定村、天堂、新周等7個村路面硬化工程,完成柴村、新村等6個村“路燈亮化”工程,完成上西坑、廣渡等6個村“衛生潔化”等,完成上埂、天堂2個村的重點村整治工作。

社會事業統籌全面發展,各項工作如期完成

一是“平安鄉鎮”建設。重視安全生產和矛盾排查調處工作,配合市司法局、市法院,完成人民調解與訴訟調解良性互動活動在峽口的試點,為打造平安江山,構築和諧社會,為我市躋身全國兩百強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二是峽口與原大巒口鄉行政區劃調整順利完成,鎮村工作有序開展,民眾生產生活穩定。三是下山啟脫貧點啟動,11個村的村委辦公樓建設、萬名農民素質工程、社會保障、新型合作醫療和計畫生育等工作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下山啟脫貧點啟動;定村的掛牌儀式隆重舉行;11個村的村委辦公樓建設、社會保障、新型合作醫療、計畫生育等工作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四是民兵預備役和徵兵工作連續6年被市評為先進單位,科教、文化、衛生、體育等工作,共青團、婦聯、計生協會等群團組織,充分發揮好作用。

政府職能和黨的建設紮實推進

一是紮實做好第二批先進性教育工作。組織5個支部的105名黨員開展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二是全面完成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三是結合行政區調整,加強幹部隊伍管理,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四是落實組織工作,加強後備幹部隊伍建設。

峽口鎮一處自然景觀:峽里湖

位於峽口鎮,江山港上游,一個依高山峽谷而建成的人工湖。兩岸青山環繞,岸線綿延曲折,波光流影,引人入勝。泛舟垂釣,其樂無窮。湖外的峽口鎮,距江山市區41公里,地理條件優越,江山港和205國道傍鎮而過。此鎮有得天獨厚的消暑降溫條件,夏臨此地,猶入清涼世界。其得天獨厚之處有三,其一是令人驚奇的"峽里風",酷暑期間,每到夜晚神奇的峽里風便徹夜勁吹,涼爽宜人;其二是鎮旁建有峽口水庫,東西兩條幹渠及眾多支渠繞流全鎮,庫深水冽,沐身浴休,冰肌徹骨,人到渠邊,暑消汗止;其三是全鎮林木茂盛,擁有林地33513畝,林木總蓄積11651立方米,常年枝繁葉茂,綠蔭翠蓋,身入其間,涼爽無比。夏季日平均氣溫僅29℃,是理想的消夏避暑勝地。湖西北的肩頭壟和古城山留有商周文化遺址。湖邊有三卿口古瓷村,至今還保存著宋代窯作坊,在上海博物館裡用了100平方米展示了古瓷村原始風貌的微縮模型。

甘肅省臨洮縣峽口鎮

峽口鎮位於臨洮縣城以北,地處聞名省內外的“馬銜山”腳下。北與榆中縣接壤,東鄰站灘鄉,南連新添鎮,西靠上營鄉,整個地勢東高西低,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南北長30餘公里,東西寬25公里,總面積205.74平方公里,海拔2200_—2600米之間,年降雨量為300—400毫米,年平均氣溫3.6℃,無霜期為80—120天。

歷史沿革

峽口鎮,因境內有“石景峽”,鎮政府駐峽口村為名,解放初屬上營鄉所轄,1951年屬(上營)所轄,1958年公社化時屬上營公社所轄,1961年成立峽口人民公社。“文革”期間改名紅峰公社,1972年仍恢復“峽口公社”。1983年更名峽口鄉,2001年撤鄉建鎮為峽口鎮。現轄:峽口、新集、党家墩、馬家岔、凡家嶺、陸家灣、大咀、學校灣、大山、普濟寺、上王家、張郭家、廟灣13個行政村。
峽口鎮位於臨洮東北部乾旱山區,是全縣馬鈴薯種植大鎮,年平均氣溫6℃,海拔2200米,轄13個村,101社,3619戶,16496人,耕地面積67550畝,人均耕地4.09畝,2006年年底人均純收入1750元。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峽口鎮鎮黨委、鎮政府立足本鎮鎮情實際,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經濟發展的“切入點”,提出了“洋芋強鎮、畜牧富民、市場帶動、勞務增收”的經濟發展思路,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以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為“突破口”,大力發展地方經濟,經過幾年的努力,全鎮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目前已形成了南北二山兩個萬畝優質洋芋種植基地、馬家岔村千畝地膜洋芋種植基地、党家墩、新集村千畝地膜辣椒套圓蔥種植基地、大勢肉牛育肥基地和正大養豬基地;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目前完成主街道1000米長、24米寬的油化硬化綠化亮化任務,完成投資1000萬元鎮區主街道兩側1公里二層以上商鋪建設;完成投資35萬元、建成占地33畝的大型洋芋交易批發市場,將峽口建設成為峽口鎮及附近2萬餘民眾政治經濟中心,成為周邊地區的銷售和購物中心。
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狠抓小城鎮建設,在三年時間內里,堅持走“一年拆,二年蓋,三年一個大變樣”的路子,以創造富有地方特色和濃郁田園氣息的現代化小城鎮為理念,把峽口鎮建成臨洮縣具有較強輻射效應和帶動能力的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為目標,小城鎮建設已大有成效。完成了鎮區主街道1000米長、24米寬的油化硬化綠化亮化任務,完成鎮區主街道兩側信用社、供銷社、糧站、峽口國小及私人投資二層以上商鋪建設,完成投資35萬元、占地33畝的大型洋芋購銷市場。

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

峽口鎮地處臨洮東北部上營、新添、連灣、站灘、沿川子和蘭州市榆中縣中心,區位優勢明顯,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省道甘大公路穿境而過,距蘭州、甘草、定西火車站鐵路運輸僅有5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境內有秦長城遺址,內有是始建於大明洪武二年(1369年)的石景峽風景區,是經商、休閒、度假的好地方。

經濟實力明顯增強,非公經濟發展迅速

2004年實現經濟總量4000萬元,2005年實現經濟總量5000萬元,2006年實現經濟總量8000萬元;全鎮2004年個體工商戶40戶,私營企業1家,到2006年個體工商戶達100戶,私營企業15家,實現非公產值1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500元增到1750元。

產業優勢突出

全鎮目前以種植業和畜牧養殖業為主,種植業以洋芋種植為主,已形成了50000畝的優質洋芋種植基地。馬家岔村千畝地膜洋芋種植基地和党家墩、新集兩村的千畝地膜辣椒套圓蔥基地。2007年全鎮共完成無公害馬鈴薯種植50000畝,畜禽養殖達3萬頭(只)。

市場帶動能力強

近年來,鎮政府多方籌措資金和大力吸納社會資金100多萬,建成該占地33畝,年洋芋交易量達35萬噸,服務管理人員21人,面積達5000㎡的洋芋交易貯藏棚(庫)25座,電子磅秤2座,大門1座,圍欄150米,市場辦公室200㎡,客商住宿15間,280㎡,的市場一處。目前,已有50名致富帶頭人進入市場從事管理及洋芋行銷,並解決550多名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洋芋中心鎮初具雛形。

綜合發展條件優越

全鎮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斷得到改善和加強,縣列峽口村、上王家村的新農村建設進展順利,社會綜合治理和兩個文明建設不斷得到加強。

基本概況

峽口鎮位於陝西西鄉縣西南部,距離縣城23公里,東經107°15′—108°15′,北緯32°32′—33°14′。東鄰柳樹鎮,南界左溪鄉,西接駱家壩鄉,北連沙河鎮,總面積94.5平方公里,總人口1.54萬人。海拔在450米—1400米之間,山區丘陵面積占84.2%,平川占13.4%,屬亞熱帶半濕潤季風區,年平均氣溫14.4℃,年平均降水量923.5毫米。2006年,完成農業總產值3031萬元,鄉企總產值2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78元。

區位特色

峽口鎮駐地屬原貫山區公所所在地,鎮轄峽口、文貫兩個集鎮,人口居住集中,金融、公安、工商、法庭、林業、土地、電力等部門均設有駐鎮站所,政治文化集中,商貿流通活躍。峽駱路、峽大路、貫沙路三條縣級公路橫貫境內。通村水泥路7條24公里貫穿8個行政村,程控電話,聯通、電信信號穩定,可謂通訊方便,交通便利。全鎮沒有無電區。

自然條件

峽口鎮處於峽河下游、牧馬河上游,氣候溫和,土質肥沃,水利便利,有豐富的農業資源、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境內盛產水稻、小麥、玉米、茶葉、核桃、板栗、大理石、石膏等農作物和礦產.擁有亞洲最大石膏礦。

特產茶葉

特別是茶葉已成為全鎮的支柱產業,生產歷史悠久,目前,茶園面積已發展到18180畝,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420畝,投產園達到1萬餘畝,建有茶葉加工企業51個,年產茶500餘噸,產值1500餘萬元,是全縣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在縣上舉辦的6屆茶葉節上先後獲獎97個,其中金獎15個,銀獎20個,銅獎27個,優質獎18個,質量認證書16個,西部交易會炒青金獎1個,取得了良好成績。在今後的產業發展中,鎮黨委、政府明確指出茶葉是主導產業中的重中之重,要堅持不懈地抓緊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在鞏固現有茶園面積的基礎上,千方百計爭取項目,籌措資金,力爭每年新發展200—300畝良種茶園 ,進一步壯大基地規模。到2012年,力爭新建茶園累計2000畝以上。二是進一步加大茶園管理力度,加快低產茶園改造步伐,提高茶葉質量和效益。到2012年,力爭低改茶園累計達到5000畝以上。三是大力提高科技興茶水平,學習先進技術,引進先進設備,引導茶農科學施肥、除草、殺蟲,禁用不符合要求的農藥,確保茶葉生產“綠色、環保、無公害”。四是擴大招商引資,加快茶園產權制度改革,力爭在2012年前建成投資1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累計達到五戶以上,用3—5年時間,將有條件的集體茶園採取“拍賣、轉讓、股份制”等形式,進行產權改革,明晰責、權、利關係。五是加快新品開發,塑造自主品牌。以江榜村列入全省“一村一品”茶葉示範村為契機,抓住政策機遇,聯合縣內外企業開發青茶、紅茶、黑茶、茶粉、茶食品等新品,豐富茶葉品目,力爭用2—3年時間,打造出峽口自己的“品牌”,形成優勢,提高效益。六是依託項目帶動,對規模較大的茶園實施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擴大生態旅遊觀光茶園面積,提高綜合效益。同時境內還有甘甜可口的溫水泉、驚險奇異的白龍洞、聞名省內外的拱北清真寺、風光宜人的杉樹林,滿目春翠、暗香襲人的生態茶園等旅遊資源亟待開發。
圖片圖片

領導班子

吳義林: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
張永長: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負責財政、審計工作。
王克強:人大工作主要負責人,主持鎮人大工作、交通工作。
李濤:黨委副書記,分管黨群、組織人事工作、宣傳工作、紀檢監察、負責信訪、公共安全、負責機關效能工作。
張祥蓮:副鎮長,分管鄉鎮企業、招商引資和環保、安全生產、勞動就業與保障工作、廣播電視、文化、旅遊工作。
岳玉慶:副鎮長,分管計生工作,負責人口計生、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